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艳 《河北中医》2008,30(3):320-32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临床常见的类型之一,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为主要特征,由于颈椎关节的退行性变,小关节紊乱,颈部肌肉及软组织的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性刺激。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特效疗法,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愈显优势。笔者将近年来有关针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已成为近年来最常用的方法,从单纯针刺疗法以及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等方面对近5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出现的症候群。临床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耳  相似文献   

4.
蔡斐 《光明中医》2012,27(4):751-753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以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颈项不适等为主症,以中老年人多见.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的普及,其发病年龄更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针灸结合推拿、中药等多种疗法对于眩晕的治疗近年来得到了中医界同仁的广泛认同,笔者收集了近年针灸结合多种中医疗法治疗本病的部分临床报道,对此进行总结,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毫针疗法、水针疗法、耳压疗法、电针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指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病的针灸临床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文妍  孟智宏 《河北中医》2012,34(12):1900-1903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颈椎不稳或颈部软组织痉挛等原因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四周的交感神经丛而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椎动脉型  相似文献   

7.
柳青  翟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3,(21):114-116
从单一针法、针刺加其他疗法等方面,综述现代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概况,提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而为今后该病在针灸治疗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椎动脉直接受压或梗阻或椎动脉管壁的痉挛而引起一组临床证候群。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体现近10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整理2000~2010年相关文献,从临床治疗方面进行归纳阐述,认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且大多疗效满意,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方法及内容、治疗选穴的规范化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豪 《中医正骨》2003,15(8):55-56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是指在一定病因影响下引起的椎动脉系对脑干或迷路供血不全而出现的眩晕等症状者〔1〕。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颈椎病患者中 4 0 %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2〕。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将会不断升高〔3〕。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因对其发病机制尚缺乏准确的概念 ,所以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不肯定 ,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本病研究的深入 ,本病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现就本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中药方剂的临床研究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颈椎容易因各种动力及静力因素刺激而受到损伤,针灸疗法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故探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脱落4例,两组实际纳入研究对象均为46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差异。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CS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VD、VS、VM、RI、PI等血流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D、VS、VM等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RI、PI等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针刺疗法,针灸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临床效果更显著,且未明显增加治疗成本及治疗风险,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曹世强 《河北中医》2013,35(1):132-13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颈椎不稳或颈部软组织痉挛等原因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四周的交感神经丛而反射性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临床上比较多见,据报道[1]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他颈椎病,以50~60岁为多见,症状变化多端,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g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脊柱专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目前认为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手法治疗CSA操作方便,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正确评价国内手法治疗CSA的研究现状,笔者选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用温针灸颈夹脊穴、风池穴,结合压灸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8例,女27例;23~35岁18例,36~45岁32例,46~60岁8例,61~75岁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百会、风池、天柱、完骨、颈椎夹脊穴等穴。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价治疗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56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46.4%;显效18例,占32.1%;好转10例,占17.9%;总有效率96.4%。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东 《中医正骨》2005,17(5):40-4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常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可逆性脑缺血改变,因此提高该病的疗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2~2004年,作者运用经验方止眩汤配合针刺法治疗该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中选取颈夹脊穴配合百会穴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其中治愈27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达91.67%。说明针灸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素于头颈活动时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狭窄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现象。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并与药物治疗33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