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痛消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凝血因子、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患者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艾春红 《河南中医》2013,33(8):1342-134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连服,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痛经开始时服用布洛芬200 mg,日3次,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7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较布洛芬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足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服用加味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复发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83.9%、复发率1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加味湿经汤内服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会宁县中医医院推拿科住院疗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96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温通针法治疗(合谷、三阴交、地机、太冲)联合少腹逐瘀汤(小茴香、蒲黄、川芎、延胡索、没药、当归、五灵脂,干姜、赤芍、肉桂、三七)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1次/d。两组均于月经前7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直至月经来临,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COX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通针法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轻度有效率为83.33%,中度有效率为94.11%,重度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轻度有效率为71.43%,中度有效率为86.67%,重度有效率为62.5%,两组各程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吴婷婷 《新中医》2015,47(8):163-16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痛经宝颗粒口服,观察组予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周期后、治疗2周期后及治疗3周期后痛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痛经宝颗粒相比,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痛经丸。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痛经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于经前3天采用湿经汤合失笑散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瘀镇痛胶囊治疗,均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治愈率39.53%,对照组总有效率88.64%、治愈率11.6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原发性痛经证属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痛经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布洛芬口服,治疗5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痛经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9.17%(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23例予布洛芬缓释片.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1.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P<0.01).结论 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使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而痛经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子宫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炎痛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以及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范萌 《北京中医》2011,(6):455-456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对入选的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分别予少腹逐瘀汤和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并在停药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3.90±3.08),对照组为(4.33±2.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治疗组远期疗效(83.3%)高于对照组(40.0%)。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9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艾附暖宫丸,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良方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归丸加减治疗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右归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迪克乐克)口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都有明显的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治疗阳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