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开胸心脏手术的低出生体重(≤2.5 kg)患儿121例,男80例,女41例,手术日龄3~84 d,出生体重1.05~2.50 kg,手术日体重1.13~2.70 kg,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两组:机械通气7 d的延长组(PMV组,n=40)和≤7 d的非延长组(N-PMV组,n=81)。收集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和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MV组比较,PMV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前机械通气、术后延迟关胸、再次气管插管、非计划再次手术明显增多(P0.05),术后24 h乳酸浓度最大值明显升高(P0.05),术后贫血、术后败血症明显增多(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败血症(OR=26.511,95%CI 1.326~530.217,P=0.032)和术后延迟关胸(OR=6.573,95%CI 1.293~33.401,P=0.023)是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原因较多,术后败血症和延迟关胸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开胸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开胸心脏手术的新生儿112例,男78例,女34例,手术日龄1~28 d,出生体重1.70~4.13 kg,手术日体重1.85~4.30 kg,ASA Ⅲ—Ⅴ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有42例(37.5%)患儿发生AKI。与非AKI患儿比较,术后合并AKI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术前乳酸浓度、术前NICU住院时间、更高的STAT手术难度分级、深低温停循环、术中最低温度、术后延迟关胸、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与AKI发生有关(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AT手术难度4~5级(OR=5.805,95% CI 1.985~16.981,P=0.001)和深低温停循环(OR=4.475,95%CI 1.249~16.029,P=0.021)是新生儿开胸心脏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TAT手术难度4~5级和深低温停循环是开胸心脏手术患儿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延迟关胸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心外小儿科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1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延迟关胸将其分为两组:延迟关胸组118例,其中男99例、女19例;非延迟关胸组54例,其中男47例、女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效果。结果术前机械通气(P0.001)、急诊手术(P=0.023)、体外循环时间(P0.001)是延迟关胸的危险因素;延迟关胸组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延迟关胸组无明显增高(P=0.986);延迟关胸新生儿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延迟关胸组(P=0.006),但是延迟关胸不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延迟关胸不增加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延迟关胸有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体会,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低体重先心病手术病儿,出生体重855~2 500g,平均(2 168.41±416.16)g;孕26.57~40.43周,平均(36.23±3.00)周。手术年龄1~86d,平均(28.90±25.14)d,手术时体重1 790~3000 g,平均(2465.95±319.17)g。8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4例为体外循环手术,常规改良超滤。结果5例病婴术毕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支持,联合用药改善心功能。术后呼吸机使用5~1 080h;重症监护室滞留1~56 d;总住院12~85d。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12例,肺部感染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房性早搏1例,左膈运动障碍1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13.64%,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单变量危险度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复杂畸形和深低温信循环是发生LCOS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压力、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器官功能二次损伤,从而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15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80例,女70例,年龄≤6个月,RACHS-1分级≥3级。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相关病史、手术类型、术前合并症及治疗情况、术中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时间、深低温及血气指标;术后延迟关胸、放置起搏器情况;术后24 h内最低OI、最高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VIS评分)、拔管失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PMV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28%)患儿存在术后PMV。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RACHS-1分级、既往紫绀、既往肺炎、急诊手术、术前机械通气支持、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深低温、CPB时间132 min、术中最低pH、术中最高血糖浓度高、术中最高乳酸浓度高、延迟关胸、应用起搏器、术后24 h内最高VIS评分和最低OI及术后并发症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PMV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B时间132 min(OR=11.04,95%CI 2.07~58.96,P=0.005),术中最高乳酸浓度过高(OR=1.53,95%CI 1.07~2.20,P=0.021)和拔管失败(OR=17.28,95%CI 2.46~121.20,P=0.004)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B时间132 min、术中最高乳酸浓度过高和拔管失败可作为预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PMV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为了研究婴儿或新生儿在体外循环(CPB)时血浆组胺含量、组胺的来源,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组胺浓度的影响以及组胺释放与CPB当时和以后病理生理变化的相关性,特选择复杂先心病需做修补术的婴儿14例和新生儿7例,年龄均不足1岁,体重低于10kg,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175例夹层动脉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根据到达监护室6 h后动脉血氧分压(mm Hg)/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分为低氧血症组(PaO_2/FiO_2<200)和非低氧血症组(PaO_2/FiO_2≥200).评估及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是否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最低直肠温度、术后24 h内引流量和输血量等因素以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8%(49/175例).低氧血症组平均呼吸机辅助(83.09±123.71)h,非低氧血症组(29.50±29.07)h(P=0.017);低氧血症组平均ICU停留(7.46±5.16)d,非低氧血症组(4.25±6.62)d(P=0.007);低氧血症组平均住院(24.45±17.84) d,非低氧血症组(19.19±10.18)d(P=0.041).术前、术中及术后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体重指数、吸烟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手术方式、深低温停循环和术后24 h内输血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输血量>5U和体重指数>25ks/m~2为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低氧血症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吸烟史、急诊手术、深低温停循环和术后24 h输血量.加强围术期处理是防治夹层主动脉瘤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发生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204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的新生儿,采用自制新生儿体外循环术中数据登记表收集其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共15项,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0.2%发生术后低体温;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体质量、术前体温、止血关胸时间及是否急诊手术新生儿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低体质量、术前体温低于35.5℃及非急诊手术是新生儿术后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新生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尤其应重视低体质量、术前体温低及非急诊手术新生儿的防范,以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45)和对照组(n=8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重症监护情况,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谵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谵妄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脑卒中史患者比例、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脑卒中史、手术时间>6 h、体外循环时间>3 h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 min均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年龄、高血压、有脑卒中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关胸对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47例新生儿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3例、女74例,年龄(14.8±8.4)d,体重(3.4±0.5)kg。分析术后延迟关胸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延迟关胸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共有127例(36.6%)患儿延迟关胸,导致延迟关胸的原因包括术毕循环不稳定92例和重症监护室内床旁开胸35例。不同的疾病诊断术后延迟关胸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大血管错位为43.2%,主动脉缩窄为83.3%,主动脉弓中断为62.5%,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为15.6%,Taussig-Bing畸形为71.4%,左心发育不良为66.7%。术后需延迟关胸患儿体外循环时间[(141.4±51.7)min vs.(108.5±51.9)min]与主动脉阻断时间[(79.3±29.2)min vs.(65.4±25.5)min]均高于未延迟关胸患儿。16例患儿死亡,死亡率12.6%,113例患儿术后关胸时间1~11(2.8±1.1)d。伤口感染5例,其中2例行清创手术。结论新生儿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是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共完成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孕周26~42(33.52±3.98)周,出生体重640~2500(1713.30±522.43)g。手术时日龄4~55(26.50±15.72)d,体重650~2712(1963.20±454.72)g。其中52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中非CPB手术34例,CPB下手术36例,其中心脏不停跳3例,深低温(<20℃)10例。结果术中死亡5例(7.14%),术后早期死亡(72h内)7例(10%),放弃治疗3例(4.29%)。CPB时间35~326(129.0±7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77.8±47.3)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116.9±128.1)h。16例延迟关胸,7例术后出血,心包填塞,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根治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准确选择拔管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根治手术97例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42例,中位数年龄4.4(2,12)个月。按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长于平均值将患儿分为延迟拔管组(50例)和正常拔管组(47例),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寻找影响通气时间的单因素变量,再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患儿机械通气中位数时间49(25,90)h,延迟拔管组50例。延迟拔管的单因素变量有年龄、体重、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房间隔交通大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P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后退法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0.804,95%CI 0.71,0.91)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OR=1.016,95%CI 1.00,1.03)。结论年龄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是存活患儿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胸科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行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46例需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于术前1 d和术后7 d分别行神经心理测验,以此评价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围术期因素和患者发生POCD的关系.结果 共有12例患者发生POCD.单肺通气后乳酸升高和脑氧饱和度下降与患者POCD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单肺通气后乳酸升高和脑氧饱和度下降是行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666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1779例,非AKI组48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中102例(1.53%)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RRT),院内死亡44例;非AKI组死亡14例,AKI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患者(2.47%对0.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基础血肌酐值≥115μmol/L、术前血尿酸值≥420 μmol/L、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40、术前贫血、手术类型(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120 min、深低温停循环的应用、术后低血压、术后24 h内输血量≥1000 ml、术后机械通气≥72 h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术后病死率的增加有关.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处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心胸外科监护室 (CICU)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管理体会。方法 新生儿先心病术后 5 0例 ,术时年龄 2~ 30d ,平均 (15 2± 8 7)d ,≤ 15d者 2 4例 ;术时体重 2 3~ 4 5kg,平均(3 4± 0 5 )kg。病种包括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 /室隔完整、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闭锁等。其中施行根治术 76 % ,姑息术 2 4 %。术毕应用改良超滤 4 2例 ,心内置管 39例 ,延迟关胸 2 1例。呼吸机支持时间 2 1 5~910 0h。术后 4 8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包括氨力农、米力农等。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低心排 ) 12例 ,低氧血症 10例 ,感染 5例。本组死亡 6例 ,死亡率为 12 % ,均为严重低心排者 (其中3例伴肾功能衰竭 )。结论 防治术后低心排是降低新生儿先心病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包括施行改良超滤、延迟关胸、预防性静脉应用米力农等措施。此外 ,加强基础护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建立绿色通道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苏醒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南京市鼓楼医院97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46例),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龄(48±11)岁;苏醒延迟组(51例),男4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结果 9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苏醒延迟51例(52.58%),其中11例患者(11.34%)术后一直未醒,住院死亡20例(20.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7)、高血压病史(P=0.005)、急诊手术(P=0.03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P=0.017)、心肌阻断时间(P=0.021)、输血(P=0.001)是DHCAASCP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P=0.005)、CPB时间>240 min(P<0.001)是导致DHCA ASCP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102例(18.6%)患者发生AKI,27例(4.9%)行透析治疗.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072,95% CI:1.006 ~1.141,P=0.031)、术前血清肌酐(OR=1.011,95% CI:1.006 ~1.017,P=0.000)、体外循环(CPB)时间(OR=1.006,95% CI:1.002 ~1.009,P=0.005)和术中血糖峰值(OR=1.007,95%CI:1.002 ~ 1.011,P=0.003)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术前BMI、血清肌酐高预示术后较高的AKI发生率,术中减少CPB时间和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面收集国内外TAAD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4003例TAAD患者,其中发生谵妄1372例,发生率为17.6%~50.4%,共纳入47个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重症监护室(ICU)持续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后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均是TAAD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脑血管病史、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ICU持续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后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均是TAAD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识别TAAD术后发生谵妄高危患者,并积极给予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不同温度心肺转流方式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5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其中10例中低温心肺转流,5例深低温停循环,对其麻醉、监测、循环管理和重要脏器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低温心肺转流患者心肺转流时间为(157.9±53.3)min,术中失血量为(930±208)ml;深低温停循环患者心肺转流时间为(221.3±45.3)min,停循环时间为(38.7±12.1)min.术中失血量为(1080±420)ml.15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全组患者未发生精神症状及其他大脑并发症,无瘫痪.1例行手术的患者术前肾功能衰竭,术后持续血液透析30 d后无好转自动出院.结论 不同心肺转流方式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术前注意改善心功能,术中注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重要器官的保护;在芬太尼麻醉的基础上辅以丙泊酚和间断吸入麻醉是一种较可取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E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局将EICU患者分为转出组(n=125)和死亡组(n=40);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个组别的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等指标;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组别的性别、住院类别、体重、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等指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手术(OR=3.473)、APACHEII评分(OR=1.092)、机械通气时间(OR=1.005)、低血糖(OR=3.602)、高血糖(OR=2.504)、血糖标准差(OR=1.815)等,而体重(OR=0.938)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E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低血糖、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