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路志正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秉承传统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胸痹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但是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而侵袭阳位,痹阻气机则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尤其强调脾胃的生理功能在胸痹中的重要性,提出"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学术理论。通过对胸痹心痛中以"虚"为主要矛盾的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中阳虚寒、气阴两虚等证型的分析,总结路老的诊疗经验,突出路老在辨证、选方、用药方面的见解,目的在于继承并弘扬传统中医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的发展带来启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辨证思路缜密,不仅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经验,诊治妇科疾病亦颇具特色。路老治疗妇女闭经辨证用药的一大特点,为重视调肝,另一特点为重视调理脾胃。以疏肝解郁治标,益气养血培本。对于临证,用药灵活,精于辨证,辨证多考虑四时变化,饮食结构,情志异常,人之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认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而脾胃则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起到调节、平衡升降的关键作用。国医路志正教授(路老)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的研究,在临床上不仅擅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各科疾病,而且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他紧扣脾胃升降失调这一病机,运用补气升阳、降逆平肝(胃)、升降并用等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附以验案,阐释路老应用升降理论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4.
脾胃升降在小儿机体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调理脾胃升降在儿科临床上是一种重要的治法。它不仅应用于脾胃诸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其它系统疾病。古代医家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治疗经验极为丰富,如儿科学家钱乙治疗小儿脾胃久虚,吐泻频作,善用升降之法调理脾胃,创用白术散;脾胃论专家李东垣创用补中益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薄弱,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气血、五脏六腑均赖于脾胃之滋润濡养。故调护脾胃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回顾历代中医各小儿医调理脾胃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我们将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路志正对治疗湿邪主张用宣、化、渗三法,即开宣上焦,芳化中焦,渗利下焦,尤其强调芳化中焦、健脾祛湿的重要性,常常以调理脾胃作为治疗湿邪的核心。在多年的临床中,路老善用芳香化湿代表方三仁汤加减治疗如胸痹心痛、头痛、眩晕、湿郁发热等各种以湿邪为主要矛盾的疾病。文章以辨病、辨证、随证加减为主,从病因、病机、辨证、方药等角度解析路老在湿浊阻滞之胸痹、湿热眩晕、湿郁发热、气分湿热之湿阻、湿热头痛等病证中应用三仁汤的经验。文章总结了路老对三仁汤功效、方药的理解,并对其加减进行阐释,尽可能地探寻路老应用三仁汤经验的全貌。其用三仁汤以分消湿邪为目标,以调畅气机为原则,以调理脾胃为根本,全方位地对湿邪的来源与去路进行干预,终得到良好的疗效。文章最终的目的在于继承与发扬国医大师的思想,提高中医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临床中尤以"脾常不足"最突出,其消化能力薄弱,运化不健全;生长发育迅速,脾胃功能常显不足;饮食不知自节等均可致小儿脾胃疾病,因此小儿脾胃疾病尤为多见。王俊宏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对治疗小儿如呕吐、积滞、厌食、腹痛等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经验。文章从小儿脾胃病调护、辛开苦降法治疗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厌食尤重运脾四方面介绍王俊宏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陆长清主任医师是青海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对内儿科病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小儿脾胃疾病的调治尤有擅长。他常师法东垣、仲景,时时顾及脾胃,注重调理脾胃气机和养胃悦脾,顾护脾胃阳气,极少应用苦寒伤胃之品,以防损伤脾胃生发之气;用药多选轻清气薄、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方法:运用益气健脾消积,养胃生津,健脾燥湿等方法,治疗小儿疳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消化道疾病,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路志正精通中医典籍,熟悉各家学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本文从运用经典理论、经方、各家学说、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民间单验方,整体辨证观和调理脾胃等方面阐述了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桂枝剂、苓桂剂、瓜蒌薤白剂等类方,尤其精于心系疾病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特色。拟对刘老治疗胸痹心痛"十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及典型病例的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霞芳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凡辨证属肝失疏泄、肝气郁结的小儿脾胃病,无论其为始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皆考虑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灵台教授肝病辨证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灵台教授倡导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肝,确立了补肾为主,清肝为辅,同时不忘脾胃的治法;善于灵活运用阴阳、气血、脏腑辨证;重视络病理论在慢性肝病中运用;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  相似文献   

14.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苓桂剂类方。拟对刘老治疗头痛"十二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老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及典型病例的治验实录,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白长川教授传承《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理论,对比古今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变迁,在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辨证,气血辨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形成了“滞伤脾胃”疾病观;在对临床多种脾胃疾病的具体治疗中强调“运脾调五脏,和胃畅六腑”.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儿科临...  相似文献   

16.
同仁堂特聘中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栗德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工作,学验俱丰,德艺双馨。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栗教授对痞满论治尤有心得。栗教授认为痞满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之分,其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临床上辨证论治,分而治之,随症加减。栗教授指出,对于痞满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为病程比较长,发展比较慢,病情经常反复,所以寒热错杂比较多,在临床上覆盖面比较大,而且在研究脾胃病过程中发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的痞满症状更为严重,更为顽固,所以栗教授重点对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寒热错杂证以及萎缩性胃炎进行了研究。作者为栗教授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院内学术继承人,现将老师论治痞满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目前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的疗效个体差异较大,虽可一时缓解症状,但是多数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导师姜树民教授学验俱丰,认为治疗FD应当注意五个方面":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调肝理气,畅达气机;清温并用,虚实兼顾;顾及胃阴,中病即止;摄生调养,怡情悦性"。临床应用,每收佳效。现对导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张介眉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在50余载临床实践中对内科疾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张师非常注重辩证论治,遣方用药亦独具特色。现举其辩治脾胃病验案4则,以馈同道。  相似文献   

19.
单兆伟教授治疗晚期食管癌经验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兆伟教授对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有很深的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瘤思想。他强调治病求本,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肿瘤辨证论治的优势;确立扶正固本为主要治则,认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当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祛邪;重视后天脾胃整体治疗和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20.
胃痛于临床中存在反复发作、易发展迁延为慢性疾病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治病求本、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有效防治复发的优势。文章总结了谢军教授运用驱寇方治疗胃痛的临证经验。谢军教授认为胃痛病因多属外受寒邪、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体虚不荣等,且胃腑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临床除辨证论治外更应着重于饮食因素,对症下药,故多用驱寇方以助脾胃运化,增强胃膜消化腐熟之功,气血同调,肝脾并治,以治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