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其具有美白活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L-Dopa氧化法测定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且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马鞭草经皮透过液不仅影响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同时也影响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及黑色素的合成,提示马鞭草具有对皮肤美白活性的功效,对开发成天然美白产品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测定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MTT法)及显微镜细胞观察法检测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三种成分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30μg/m L)的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活性,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丹参酮I的抑瘤效果最显著,其72 h的IC50仅为0.25μg/m L。高浓度(30μg/m L)的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均可在作用24 h后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阻滞于G1期,但其作用效果不显著。结论:不同浓度(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30μg/m L)的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活性并阻滞其细胞周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高浓度(30μg/m L)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均可显著引起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其中丹参酮I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火棘果实提取物的美白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果实提取物的美白作用并观察其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熊果苷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标准对照,以酪氨酸酶法探讨火棘果实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及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评价火棘果实提取物的美白作用。利用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系统(HPLC-ECD)测定Compound 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评价火棘果实提取物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结果:火棘果实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减少小鼠B16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此外,火棘果实提取物对Compound 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火棘果实提取物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为火棘果实作为美白添加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研究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使用MTT法测定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L-Dopa氧化法测定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经皮透过液对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马鞭草经皮透过液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性。结论:马鞭草具有美白的功效,对开发成天然美白产品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PMBE)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效果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0~50μg/ml的PMBE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共培养后进行各项细胞学研究:MTT法检测PMBE对细胞的毒性;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PMBE对酪氨酸酶(TYR)活性的抑制作用;DCM法检测PMBE对细胞ROS的清除能力;比色法测定PMBE对细胞内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以及对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H/GSSG的影响;RT-PCR检测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1(TRP-1)和2(TRP-2)在mRNA水平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PMBE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并可显著减少细胞内的黑色素含量。另外,PMBE对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同时可上调细胞内GSH/GSSG比率,从而增强细胞的还原力。PMBE还对酪氨酸酶活性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效果,但这种抑制却并不发生在mRNA水平。结论 PMBE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黑色素生成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并主要通过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和清除活性氧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A375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法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在6~5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A375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浓度小于50μ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抑制有增加趋势;在100~500μg/ml时,对A375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三叶青三氯甲烷提取物对A375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B16-F0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值率;左旋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Na OH裂解法测定黑色素合成;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B16-F0细胞中TYR、TRP-1、TRP-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且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12.5~200μg/ml浓度范围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抑制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当葡萄籽原花青素浓度为200μg/ml作用时间为48 h时,对B16-F0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效果最佳。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经浓度为100μg/ml和200μg/ml,作用时间为48 h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处理,B16-F0细胞内TYR、TRP-1、TR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的合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YR、TRP-1、TRP-2的表达,进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白簕提取物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美白活性进行研究,评价白簕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强弱。方法:以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评价白簕提取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活性;以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能力,测定其美白活性。结果:白簕醇提物和水提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分别为2.5 mg·mL~(-1)和5 mg·mL~(-1);白簕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较好,但醇提物未发现该活性。结论:白簕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而水提物的活性则表现在抑制酪氨酸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小构树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美白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35∶1,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80 min,总黄酮得率为55.14 mg/g。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及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151.70、242.20、24.37、15.64μg/m 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具有良好抗氧化、美白活性的小构树总黄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木香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白木香果皮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采用回流、超声、冷浸方法提取白木香果皮,采用DPPH法和L-DOPA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极性较大的水、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26.9、19.9μg/ml;而极性中等的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则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93.2、122.9μg/ml。结论:白木香果皮提取物具有开发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凤尾草提取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及Trypan Blue拒染法检测凤尾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LE-740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BL6、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凤尾草提取物在5~80μg·mL-1剂量的范围内对上述3种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凤尾草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良姜提取物促进黑素生成的谱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仕霞  康雨彤  彭晓明  高莉  闫明 《中草药》2013,44(8):995-1002
目的 建立高良姜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其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影响,并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 HPLC法建立高良姜醇提物(G1)、G1水沉物(G2)、G2大孔树脂纯化物(G3)、G3聚酰胺精制物(G4)指纹图谱;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量的影响;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1浓度为1.00~5.00 μmol/L、G2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G4浓度为0.25~ 10.00 μmol/L,能显著促进B16细胞增殖(P<0.01); G1、G2浓度为0.50μmol/L,G3、G4浓度为0.50~ 1.00μmol/L,能显著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0.01);G1浓度为0.50、5.00 μmol/L,G2、G4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μmol/L时,促黑素合成作用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下,G4促B16细胞增殖和增强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最强.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最高的是高良姜素(7号峰).G1、G2、G3、G4含高良姜素分别为27.61、88.72、348.53、693.35 m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在0.25~10.00 μmol/L均有显著的促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量升高的作用.结论 随着高良姜素量的增加,高良姜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藏红缨合耳菊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红缨合耳菊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测定各部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乙酸乙酯、正丁醇的萃取部分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较强;对单酚酶抑制作用明显并有延迟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7.8、140μg/ml;对双酚酶的抑制作用显示浓度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41.2、59.6μg/ml,相比熊果苷抑制双酚酶活性的IC50值1.44mg/ml,抑制效果分别是熊果苷的35、24倍;抑制类型:乙酸乙酯部分为竞争性抑制,Ki为19.7μg/ml,正丁醇部分为非竞争性抑制,Ki为60.7μg/ml。结论:西藏红缨合耳菊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3-2175
目的:探讨三叶青提取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HIV-1病毒株(实验株HIV-1_(IIIB)、HIV-1耐药株HIV-174V、HIV-1临床分离株HIV-1_(KM018))为研究对象,通过合胞体抑制等多种方法检测三叶青提取物对不同病毒株的抑制作用,MTT法、ELISA法及荧光法分别检测三叶青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性、提取物对HIV-1逆转录酶及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三叶青提取物对C8166、MT4、PBMC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CC50值分别为158.73μg/m L、96.42μg/m L、120.67μg/m L。三叶青提取物对不同HIV-1病毒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C50值在3.54~78.56μg/m L之间,TI值在2.03~43.18之间;其中实验株HIV-1_(IIIB)急性感染C8166细胞抑制HIV-1 p24抗原表达EC50值最大,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TI值最大。提取物对HIV-1慢性感染细胞与正常T淋巴细胞C8166融合阻断、重组HIV-1逆转录酶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4.79μg/m L、170.15μg/m L。结论:三叶青提取物体外对HIV-1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HIV-1病毒至细胞及HIV-1逆转录酶活性达到抗HIV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2)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白芷美白液对人体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情况,探究白芷美白液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选用不同浓度(25%、40%、50%、100%)白芷美白液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白芷美白液均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浓度范围在25%~50%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量效关系,当白芷美白液的浓度超过50%时,量效关系不明显。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性可逆抑制。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白芷美白液浓度增高可增强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属于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太子参不同提取物及环肽HB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太子参用于化妆品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酪氨酸作为底物,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太子参不同提取物及环肽HB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以生物美白剂熊果苷和Vc-PMG为对照。结果熊果苷浓度在2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有较高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9%;Vc-PMG浓度1.67mg/ml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随浓度增加不断上升,抑制率达55%。太子参甲醇提取物生药量在2.53~12.67mg/ml时,抑制率达42%;太子参水提液生药量在1.39mg/ml时抑制率达47%;太子参环肽HB浓度在4.98μg/ml时对酪氨酸酶抑制率达43%。结论太子参不同提取物及环肽HB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7.
红葱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95%乙醇、60%乙醇和水等三种不同的提取方式获得红葱提取物,采用L-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95%乙醇、60%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酪氨酸酶酶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约为5.76、3.04和5.81 mg/ml。结论:上述三种提取物均对蘑菇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红葱60%醇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宣肺汤对:B16黑素瘤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关白作用的机理及安全性。方法:测定宣肺汤对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及细胞内黑素含量的影响,并与熊果苷作对照比较。结果:25、50、100μg/ml宣肺汤对黑素瘤细胞的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且优于同浓度熊果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宣肺汤有较强的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的作用,同时对黑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美白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赤芝提取物(GLE)抗氧化美白及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以测定GLE中糖类含量,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力、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力、抑制B16F10细胞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结晶紫实验和划痕实验为评价指标,研究GLE抗氧化美白及对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GLE中富含总糖、多糖,GLE相较于β-熊果苷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表现出较弱的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 mg/mL和1.2 mg/mL;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基于α-MSH促黑激素细胞表型造模实验显示,0.4 mg/mL和0.8 mg/mL的GLE具有显著抑制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生成的作用;GLE具有促进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结论:GLE是美白及功能食品开发利用领域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