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联合中药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因抗磷脂抗体引起的复发性流产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年龄、妊娠流产次数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加服补肾保产汤.结果:治疗组阳性率比对照组阳性率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妊娠成功37例,妊娠成功率92.5%,对照组妊娠成功29例,妊娠成功率7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抗磷脂抗体复发性流产,不仅缩短了病程,抑制了抗体产生,而且使妊娠率明显提高,且在提高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因此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自身免疫因素所致妊娠丢失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55例,孕前一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强的松5~10mg/d,确定早孕后将阿司匹林改为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2次/日。结果治疗55例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成功48例,再次妊娠成功率87.3%。结论孕前早期干预,小剂量激素、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妊娠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连续流产2次患者为观察A组(n=80),连续流产次数≥3次患者为观察B组,并选择80例同期正常妊娠早、中期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取三组妇女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对比三组妇女的检测结果。结果:连续流产2次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3.45±2.96)μmol/L,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30.0%,连续流产≥3次的复发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4.24±3.49)μmol/L,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32.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次数2次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与流产次数≥3次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和抗心磷脂抗体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对复发性流产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补肾活血法对复发性流产病人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病人90例,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A组)、西药+中药组(B组)、西药+中医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3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B组:口服阿司匹林同时给予补肾活血中药;C组在B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均至孕12周。观察3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Ⅰ)及B超情况等。结果:治疗后,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高于A、B组(P<0.05~P<0.01)。治疗后,3组病人hCG与P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治疗后,B、C组病人ACA及Anti-β2-GPI阳性率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A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ACA和Anti-β2-GP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泼尼松对于抗甲状腺抗体相关的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抗甲状腺抗体相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治疗组28例,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抗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对照组22例,未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另外将治疗组根据抗甲状腺抗体水平高低分为低水平抗体组和高水平抗体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两种抗甲状腺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活产率为67.86%,相比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抗体组的活产率88.89%,明显高于高水平抗体组的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泼尼松能有效降低抗甲状腺抗体水平,提高抗甲状腺抗体相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梁月华  梁宝珠  黄显文 《河北医学》2007,13(9):1113-1114
目的:探讨封闭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将复发性流产12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分娩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封闭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比较两组封闭抗体阴性率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中封闭抗体阴性率为:82.5%,对照组中封闭抗体阴性率为:8%,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20.83%,对照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4%,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封闭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复发性流产有明显关系,是造成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单丽娟 《吉林医学》2012,33(4):757-758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抗磷脂抗体(ACA)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经检查发现ACA阳性且再次妊娠并接受治疗者2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传统治疗组119例(A):口服强的松5 mg/d,阿司匹林75 mg/d,30 d为1个疗程;②肝素治疗组120例(B):肝素钠75 mg/d,静脉滴注,10 d,阿司匹林75 mg/d,30 d为1个疗程。总疗程不超过4个疗程。结果:肝素治疗组效果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肝素治疗抗磷脂抗体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305例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89-169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流产(R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妇产科门诊确诊的RM患者305例作观察组,同时期门诊已正常生育的非妊娠妇女30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b)IgG的检测.结果:RM ACAb阳性率(13.8%)明显高于对照组(4.9%),P<0.01;晚期复发性流产患者ACAb阳性率(25.0%)高于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10.4%),P<0.05.结论:ACAb与复发性流产呈正相关,并作用于妊娠中晚期.对于RM患者及早检测相关抗体,早期RM偏重抗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晚期RM要尽早检测ACAb,全面评估这些学科中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病因学诊断,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不同免疫治疗次数疗效的比较.方法:将5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2次或3次的免疫治疗,每次间隔4周.观察封闭抗体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及受孕后妊娠结局.结果:A组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受孕,14例足月分娩,妊娠成功率为82.35%.B组34例患者治疗后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成功率为85.7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避免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免疫治疗次数可选择2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有效性,以寻找治疗不明原因RSA的最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不明原因RSA50例,分别利用患者丈夫淋巴细胞(A组)、第三者淋巴细胞(B组)和≥2位第三者淋巴细胞(C组)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再次妊娠前进行抗夫淋巴细胞毒实验(CDC)检测,最后评价妊娠是否成功。结果A、B、C三组间患者的年龄及流产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主动免疫治疗后,A组患者CDC阳性率为83.3%,妊娠成功率为75.0%;B组患者CDC阳性率为87.5%,妊娠成功率为81.2%;C组患者CDC阳性率为90.0%,妊娠成功率为80.0%。三组间治疗后CDC阳性率及妊娠成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对于RSA患者的有效性无显著性差异。利用第三者的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妊娠成功率,但利用丈夫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更易被患者接受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后妊娠继续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经主动免疫治疗复查阳性并妊娠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黄体支持(黄体酮加HCG)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成功妊娠(妊娠≥14周)情况及自然流产率.结果 研究组成功妊娠率88%,流产率12%;对照组成功妊娠率70%,流产率3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闭抗体阴性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孕前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转阳后,孕后继续主动免疫治疗者保胎成功率高于单用黄体支持治疗者.  相似文献   

12.
肝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RS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胎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94.26%,且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34.29%。结论:肝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RS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9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AcAb、EMAb水平,对比两组AcAb、EMAb阳性率,并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AcAb与EMA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流产次数患者的AcAb、EMAb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AcAb、EMAb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次数与AcAb、EMAb阳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抗心磷脂抗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 antibodies,ACA)阳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3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的ACA,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3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ACA阳性17例,阳性率45.95%。正常对照组108例,ACA阳性9例,阳性率8.33%。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测定自体免疫功能的方法。ACA阳性的孕妇由于胎盘内血栓形成,可导致胎盘功能不全,故临床上妊娠的结局多为胚胎停育,复发性流产。因此,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对于预测妊娠结局,维持早期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抗心磷脂抗体阳性(ACA)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药物治疗,探讨长期治疗和ACA评估治疗对于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66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ACA)复发性流产患者分成两组(31例长期治疗组,35例评估治疗组),以不同疗程接受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的累积用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ACA转阴率、活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ACA评估治疗组和长期治疗组疗效相同,ACA评估治疗组减少了用药时间及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ACA转阴可能成为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停药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封闭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寻找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有复发性流产史妇女为观察组,120例健康经产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封闭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中抗体的表达率;采用诊断试验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方法,定量反映两种抗体表达对育龄期妇女复发性流产的预测情况.结果 观察组妇女的血清封闭抗体阴性率为8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妇女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19.2%,高于对照组的4.2%,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血清封闭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为11例,占9.17%,高于对照组的0.8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诊断试验评价,血清封闭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或两者联合对育龄期妇女复发性流产预测的灵敏度(85.8%、19.2%、9.2%)、特异度(70.0%、95.8%、99.2%)和ROC曲线下面积(0.779、0.575、0.542)有明显差异.结论 育龄期妇女的血清封闭抗体缺失或抗心磷脂抗体增高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尤其是前者.在临床中应重视免疫抗体的检测及治疗,减轻育龄期妇女因反复流产带来的心理、身体伤害及社会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病因,探讨孕前预防性治疗在复发性流产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就诊于门诊及住院RSA病人病历资料,将其分为孕前预防性治疗组和孕前非预防性治疗组.结果 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144例为免疫异常,占72.73%;47例内分泌异常,占23.74%;43例解剖异常,占21.72%;15例感染,占7.58%;11例血液黏度升高,占5.56%;1例胚胎染色体异常,占0.51%;不明原因18例,占9.09%.予以对症治疗后,成功分娩49例,中期妊娠96例,占73.23%.其中90例予以孕前预防性治疗,为研究组,成功分娩25例,中期妊娠49例,占82.22%;108例未予以孕前预防性治疗,为对照组,成功分娩24例,中期妊娠47例,占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预防性治疗组妊娠成功率高于非孕前预防性治疗组.结论 复发性流产病因多因素混杂存在,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及解剖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孕前预防性治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苏琳  孙燕  欧珊  陈佩 《吉林医学》2012,33(9):1822-1823
目的:探讨采用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筛查确诊为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其配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保胎治疗(黄体酮加HCG),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33例,成功率为78.6%,其中足月分娩16例(48.5%),妊娠中期17例,9例流产;对照组妊娠成功17例,成功率为40.5%,其中足月分娩6例(35.3%),妊娠中期11例,25例流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治疗后,32例患者封闭抗体转为阳性,其中妊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7.5%;10例封闭抗体仍为阴性者,妊娠成功5例,成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在复发性流产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65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三者的阳性率,对照组为211例正常育龄妇女。结果流产组患者血清中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1%,25.8%,15.0%,高于对照组,三者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三者与复发性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RS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241例自然流产≥2次,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设为实验组,进行孕前孕后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和再次妊娠的结局。对照组为未经免疫治疗,b 自然受孕,且孕后常规黄体酮安胎的同期就诊的1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一个疗程(每两周一个疗程,每个疗程4次)后,实验组241例患者三个疗程封闭抗体转阳率达83.4%,妊娠51人,妊娠成功46人,足月分娩32人,妊娠成功率90.2%;对照组妊娠43人,妊娠成功28人,足月分娩22人,妊娠成功率67.4%,实验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8.13,P 〈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能使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封闭抗体转阳并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