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检查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74例骨外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SPECT/CT检查,获得全身骨显像、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74例脊柱单发病灶中,30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0.5%;4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9.5%。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不仅与病灶的位置相关,而且与病灶的形状相关。全身骨显像与同机CT互补,可以提高脊柱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结论:SPECT/CT检查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放射性浓聚影“热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常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同时行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131例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3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26.0%;9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71.7%;3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占总病例数的2.3%。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不仅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同时也显示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位置、形状密切相关。明显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对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肋骨病变的SPECT/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17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的SPECT/CT结果。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病变的217例肺癌患者加行肋骨病变SPECT/CT显像,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共发现154个肋骨放射性浓聚灶,其中良性病灶71个,包括肋骨骨折灶55个,肋软骨钙化灶11个,骨质增生灶5个;恶性病灶51个,包括破骨性转移37个,成骨性转移14个;性质待定病灶32个,CT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肋骨髓腔局部稍高密度影,多位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结论 肺癌患者肋骨病灶性质多样,肋骨骨折、肋软骨钙化等良性病变占较大比例,诊断时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身骨显像检出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患者的骨显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眼眶放射性浓聚灶的位置、形态,通过随访结合CT、MR检查对照分析病灶特点。结果 30例中,骨显像示眼眶放射性浓聚灶位于右侧17例,左侧13例;累及眼眶上壁23例,外壁4例,下壁2例,内壁1例;呈点状放射性浓聚28例,呈条状放射性浓聚2例。10例接受骨显像随访复查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病变,其中8例眼眶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2例较前变浅。10例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中,8例呈磨玻璃密度,2例呈低密度;7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7例病灶最大径<1 cm,3例≥1 cm。5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9例接受颅脑MR检查的患者中,6例MR未见异常,3例T1WI及T2WI可见眼眶局灶性低信号。结论 眼眶单发浓聚灶好发于外上壁,多呈点状放射性浓聚,CT及MR检查提示部分为骨纤维源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8F-NaF PET/CT显像与99mTc-MDP SPECT显像,以病理结果、X线、CT、MRI、临床随访等综...  相似文献   

6.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方法: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74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对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评价病灶性质(恶性、良性),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同时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一年以上的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62例患者的74个病灶中,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50个。19例患者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采用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有明显影响,应当成为肿瘤骨转移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MRI、CT、PSA测定。结果:全身骨显像与MRI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均高于CT检查;全身骨显像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为骨盆、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结论: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的敏感性为68.3%(28/41),特异性为100%(6/6),准确性为72.3%(34/47);SPECT/CT融合显像的敏感性为97.6%(40/41),特异性为33.3%(2/6),准确性为89.4%(42/47)。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出率,降低MSCT的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1998年因甲状腺滤泡及乳头混合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手术治疗,2007年因左锁骨上及甲状软骨右侧肿物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008年1月和5月分别给予131I治疗,剂量5.55 GBq(150 mCi),其后患者偶感头痛.2008年12月头部平扫+增强MRI怀疑脑转移瘤,同时给予第3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7天后131 I全身显像及头部SPECT/CT显像(图1):左额叶见小灶状核素浓聚灶,密度基本同周围脑质密度,与MRI所示异常信号位置一致,诊断为甲状腺癌脑转移瘤.2009年5月给予第4次131I治疗,剂量同前.头部MRI示病变稍增大,最大径变化约0.3 mm;头部131I SPECT/CT显像发现左额叶病变仍摄取131I,但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加重.2009年11月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较前降低,CT示左额叶病变已呈高密度钙化,平均CT值为88.7 HU.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9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9±10.8)岁,所有患者均于10天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最终骨转移癌诊断结果由手术病理、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病灶范围扩大或加重证实。结果:49例患者18F-FDG PET-CT与99mTc-MDP全身显像共检出异常病灶259处,其中被证实为转移灶228处,31处为良性病灶。18F-FDG PET-CT和99mTc-MDP SPECT诊断骨转移癌的灵敏度为90.8%和56.6%,特异性为93.5%和45.2%,准确性为91.1%和55.2%。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共210个骨转移灶的影像资料。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210个病灶中, 99Tcm-MDP SPECT/CT正确诊断骨转移灶82个,良性病灶112个,诊断准确率为92.38%(194/210),灵敏度为94.25%(82/87),特异度为91.05%(112/123),阳性预测值为88.17%(82/93),阴性预测值为95.72%(112/117)。99Tcm-MDP SPECT/CT对脊椎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肋骨病灶(χ2=7.81,P<0.05)。结论 利用99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灶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SPECT及CT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胸部CT及二者联合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肺癌患者首诊时的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资料,比较各自及两者联合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 SPECT确诊骨转移38例,CT确诊3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确诊44例,显著减少了不确定病例数。经综合分析,共确诊172处转移病灶,128处(128/172,74.42%)位于CT扫描范围内,44处(44/172,25.58%)位于CT扫描范围外;CT扫描范围内的128处病灶中SPECT显示阳性123处(123/128,96.09%),CT显示阳性106处(106/128,8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均为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有效方法,综合分析两种影像检查结果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的收集53例初诊为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WBS)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患者病灶的WBS、SPECT/CT图像进行定性分析,计算WBS、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率。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20例患者共85个病灶确诊为骨转移;以患者为单位,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WBS(27/46,58.70%;χ2=11.05,P=0.001),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18/20),高于WBS;以病灶为单位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84%(136/139),高于WBS,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100%(85/85),高于WBS。结论 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6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WIBS及SPECT检查;分别以病例数和病变累及区域为单位,计算DWIBS与SPEC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指数。结果 62例中,临床证实骨转移瘤43例,累及区域183个。①以病例数计算:DWIBS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90.70%(39/43),特异度为89.47%(17/19),阳性预测值为95.12%(39/41),阴性预测值为80.95%(17/21),正确指数为0.80;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81.40%(35/43),特异度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85.37%(35/41),阴性预测值为61.90%(13/21),正确指数为0.50,DWIBS的诊断效果优于SPECT。②以病灶累及区域数计算:DWIBS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2.90%(170/183),特异度为94.99%(474/499),阳性预测值为87.18%(170/195),阴性预测值为97.33%(474/487),正确指数为0.88;SPECT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8.52%(162/183),特异度为91.58%(457/499),阳性预测值为79.41%(162/204),阴性预测值为95.61%(457/478),正确指数为0.80,DWIBS的诊断效果优于SPECT。结论 DWIBS是诊断骨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SPECT,但二者诊断不同部位转移灶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总体分布特征。方法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4例、乳腺癌患者360例以及肺癌患者460例,均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比较三种肿瘤的各骨骼的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的差异。结果 (1)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率(70.8%,102/144例)高于乳腺癌的骨转移率(41.7%,150/360例;χ2=35.8,P=0.000)和肺癌的骨转移率(56.1%,258/460例;χ2=10.2,P=0.001)。(2)前列腺癌的盆腔骨骼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为28.6%(572/2000个),明显高于乳腺癌盆腔骨骼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19.8%,262/1324个;χ2=33.6,P=0.000)和肺癌盆腔骨骼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21.8%,496/2279个;χ2=26.5,P=0.000)。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的脊椎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2,υ=2,P=0.759)。(3)三种肿瘤患者的颈椎、胸椎、腰椎、骶尾骨、锁骨、肱骨、股骨和四肢骨中远端的骨转移病灶分布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癌的髂骨、坐骨、耻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乳腺癌的胸骨、颅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肺癌的肋骨、肩胛骨转移病灶的分布比例相对较大(P<0.05)。结论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总体分布既有共同的特点,又呈现不同的特征,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