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及其与癌恶性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胃癌手术标本40例,经10%甲醛固定,甲苯胺蓝、Alcian蓝—藏红和GABE液染色,研究胃癌间质肥大细胞计数与癌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癌间质肥大细胞的计数与胃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低组的肥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恶性程度高组(P<0.005)。Alcian蓝—藏红(Csaba法)染色24h,能较好地显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本文还就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甲苯胺蓝染色、阿尔辛蓝-番红花红染色、硫堇染色、地衣红染色等,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无法广泛应用,本文现介绍一种显示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并且可用于新鲜或固定的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显示肥大细胞和胶原纤维组合染色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对肥大细胞 (mastcell,MC)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肥大细胞不仅参与免疫调节、血管生成 ,而且也参与机体的创伤愈合过程〔1,2〕。为了研究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皮肤肥大细胞和胶原纤维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Gomori醛复红法对肥大细胞的染色和Masson三色法对胶原纤维的染色〔3〕组合在一起 ,以弥补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法单一染色的不足 ,并将染色方法进一步改良 ,使在同一张切片上既可显示肥大细胞 ,又能显示胶原纤维 ,便于进行观察和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取材来源 利用Ⅲ度烫伤的大白鼠动物模型 ,取局部烫…  相似文献   

4.
正肥大细胞含有丰富的酶系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为机体重要的细胞成分,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敏反应、肿瘤发生发展等,由此可见肥大细胞在机体病理、生理等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HE染色不能直观地辨别肥大细胞,最常用的显示肥大细胞的特殊染色方法为甲苯胺蓝染色,但其相关试剂配制的方法有多种。为对比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作者选用硫酸-甲苯胺蓝-丽春红苦味酸染色法进行组合染色,效果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肥大细胞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 2 6例人前列腺增生组织和 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进行了光镜与电镜研究。结果发现 :在增生组 ,肥大细胞数量远远高于对照组 ;阿尔辛蓝 -臧红组化染色 ,阿尔辛蓝阳性、臧红阳性及混合阳性的肥大细胞在对照组均可见到 ,而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肥大细胞全部为阿尔辛蓝阳性 ,且可见肥大细胞脱颗粒较多。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肥大细胞与多种细胞关系密切 ,且可见肥大细胞向微血管及腺泡中释放颗粒物质。免疫组化染色 ,可见在增生组中的腺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雌激素…  相似文献   

6.
Evans蓝血管显影法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脊髓损伤缺血区的血管变化,本研究就灵敏有效的血管显影方法进行了探索。由于Evans蓝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且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血浆白蛋白受体,所以Evans蓝可能用于显示血管,并具有不同于常用方法的独特优点。我们尝试了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及在染液静脉灌注前或灌注后固定的两种固定方法。Evans蓝液的不同配方为单纯Evans蓝、Evans蓝加明胶以及Evans蓝加明胶及铬明矾。我们观察到每一种配方都有其优缺点,而且能彼此互补。有的方法可进行免疫组化双标染色。由于许多物质与脊髓血管的病理变化有关,大多可用免疫组化染色予以显示,故此对脊髓损伤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在肾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排斥肾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抗Tryptase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与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 ,对移植后 8d~ 7a手术切除的排斥肾进行了染色。结果 在移植后的各个时间段的排斥肾中均见到较正常肾明显偏多的肥大细胞 ,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长的趋势。其中移植后 7a以上组的肥大细胞明显高于 1~ 2a组和 5~ 6a组 (P <0 .0 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Tryptase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但Tryptase免疫组化方法更为敏感。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此反应可能导致肾组织的纤维化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鲫(Cyprinus carpio)肥大细胞(MC)的不同鉴别方法。方法取已被迟缓爱德华菌感染的红鲫鳃组织,用Bouin氏液固定3 h,苏木精-伊红(HE)法、甲苯胺蓝(TB)法、阿利新蓝(AB)法、中性红法、Masson三色法、May-Grünwald Giemsa(MGG)法与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MC。同时使用Wright-Giemsa染色的头肾涂片法作为补充。结果阿利新蓝和甲苯胺蓝法显示肥大细胞良好,MGG法次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数量较少,阳性反应弱。涂片法可将细胞分散开,并显示出不同发育阶段肥大细胞的特性。结论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涂片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更好的识别鱼类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及胃癌患者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表型及对肿瘤细胞促炎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56例患者的外周血、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非肿瘤正常组织的肥大细胞占CD45+总白细胞的比例,以及其在各组织中共刺激分子HLA-DR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针对肥大细胞特异性标志胰蛋白酶(tryptase)原位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最后通过人肥大细胞系HMC-1与胃癌细胞系BGC-823共培养,探讨肥大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分泌促炎因子TNF-ɑ的作用。结果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组织(P0.01);相对于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浸润的肥大细胞显著低表达HLA-DR;HMC-1细胞能抑制BGC-823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结论肥大细胞在胃癌微环境中特异性浸润增高,且具有一定免疫抑制表型,提示可能具有抑制胃癌肿瘤细胞促炎症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肾组织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染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的理想方法,研究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4种不同pH值的甲苯胺蓝染液对4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染出数及分布、形态特点,比较几种方法肥大细胞的显示数,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计算每种染液的染出率。同时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肥大细胞数量比较:pH0.5与1.0组无差别,其余的两两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几种染液显示的肥大细胞相对于免疫组化结果的染出率分别是78.8%(pH0.5).79.4%(pH1.0),56.9%(pH3.0).10.2%(pH5.0)。电镜观察到幼稚、成熟和脱颗粒的形态不一的肥大细胞。结论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最好,其次是pH值0.5和1.0的甲苯胺蓝染液,pH5.0染液的效果最差。②肾组织肥大细胞形态多样.以缓慢形式脱颗粒。  相似文献   

11.
对大鼠肥大细胞美蓝活体染色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是机体组织器官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含有丰富的酶系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分泌组胺、白介素、肝素、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等.肥大细胞作用广泛,不仅参加过敏反应,而且还参与机体多种正常的功能活动,因此对肥大细胞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许多研究发现,在同动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肥大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对大鼠活体美蓝注射方法进行试验,可达到同一实验条件下同一动物不同组织器官研究肥大的细胞的目的,可以探讨其形态、分布及相互关系,同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形态学依据以及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TO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其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采用GEPIA分析FTO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TCGA胃癌数据库中FTO表达与DFS、OS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GEO胃癌数据集中FTO表达和PFS、OS的关系。收集8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FTO表达与DFS、OS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GSEA分析FTO潜在的调节机制并进行验证。CIBERSORTx验证FTO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检测FTO表达对总RNA m6A的影响。结果:FTO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更差的DFS、PFS、OS及肿瘤T分期相关。GSEA显示FTO可能通过调节c-MYC调节免疫微环境。采用siRNA敲低BGC中FTO表达提高总RNA中m6A水平,并降低c-MYC、CD47、PD-L1表达。CIBERSORTx分析显示,FTO表达与B细胞、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NK细胞、M2型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有关。结论:FTO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较晚的分期、不良预后有关。FTO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为以m6A依赖的方式调控c-MYC及下游CD47、PD-L1表达。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MHC基因引入人胃癌细胞,建立了1株杂交瘤细胞系。经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仪及ABC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具有杂交瘤细胞的特征,可同时表达人胃癌抗原和小鼠MHC分子。免疫学特性研究显示,该杂交瘤细胞能被小鼠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所识别和杀灭,有可能成为人胃癌疫苗研究模型中较理想的靶细胞。本项研究结果的意义是,在应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肿瘤抗原及疫苗时,进行种间细胞融合可能是克服靶细胞与效应细胞之间MHC不匹配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鼠呼吸道肥大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0只中国1号小鼠,5只为幼鼠(45天)和5只成鼠(95天),其呼吸道组织标本固定于等渗甲醛-醋酸混合液,分别用甲苯胺蓝和Alcian蓝-藏红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并用其皮肤肥大细胞作对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呼吸道粘膜的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数,在鼻腔粘膜显著高于喉、气管和肺。同时,呼吸道肥大细胞随年龄而增加,在成鼠明显多于幼鼠(p<0.05)。用Alcian蓝-藏红染色的成鼠肥大细胞颗粒,其Alclan蓝阳性率高于幼鼠。气管和肺内偶见粘膜型肥大细胞(MMC)。  相似文献   

15.
胃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抗肿瘤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意〔1,2〕。有关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报道甚少,我们对43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反应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探讨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与胃癌分化及转移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收集本科胃癌...  相似文献   

16.
取小鼠下颌下腺,用甲苯胺蓝染色、Alcian蓝一藏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肥大细胞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间质的小血管、小叶间导管及神经节周围.此外还发现有些肥大细胞沿腺实质表面排列,有些肥大细胞伸出突起与相邻的神经元或肥大细胞接触.肥大细胞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但仅为相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的14 %.提示下颌下腺中肥大细胞的存在可能与腺体分泌活动及血流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肥大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Ehrlich首次述及某些细胞经甲苯胺蓝处理后呈现水溶性的异染颗粒,到目前采用Astra蓝染色区别同样的颗粒,一直以这种染色特点用作从其它细胞类型中区别组织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细胞的基础。多年来,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形态学上的统一体,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数量增多。在迄今所研究过的哺乳动物中,均见有肥大细胞,该细胞分布广泛,在肠粘膜、腹膜腔、皮下组织淋巴结、胸腺被膜均可检出。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细胞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细胞衍生于另一种细胞。  相似文献   

18.
CT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GF在人胃癌标本中表达情况及其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标本中CTGF mRNA,VEGF mRNA及其在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应用pcDNA3.1质粒上调AGS细胞中CTGF的表达,并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AGS稳定株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TGF mRNA,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亦显示CT-GF、VEGF在胃癌的标本中显色比正常对照组织强。统计显示两者mRNA水平及免疫组化表达有相关性(P〈0.05)。转染pcD-NA3.1 CTGF质粒后,AGS细胞中CTGF蛋白的表达上调,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CTGF后,VEGF表达上调。与对照细胞相比,过表达CTGF的AGS的肿瘤形成和生成速度明显加快(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的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在胃癌中CTGF,VEGF表达明显增加,CTGF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分泌硫酸化粘液的胃粘膜大肠化生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高铁二胺—爱先蓝(HID/AB)法能将硫酸化粘液显示成清晰的棕黑色,由于此法稳定、简便、使之成为胃粘膜的常规粘液组化染色。本实验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观察HID粘液染色的效果以及背景染色,旨在探讨温度与HID染色结果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时肥大细胞在排斥肾中的形态、超微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以探讨肥大细胞是否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甲苯胺蓝、爱尔沙蓝特殊染色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结果:发现慢性排斥肾中,有较多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皮质区。特殊染色及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排斥肾中至少存在幼稚与成熟两种类型的肥大细胞。在移植后3个时间段(〈1年,1年 ̄4年及〉4年),每个高倍视野中,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