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庄海英 《护理研究》2007,21(5):1180-1181
[目的]比较YS8001型排痰机和传统排痰方法在开胸术后早期的排痰效果。[方法]108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人工排痰组和排痰机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排痰机排痰治疗,3d后观察两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排痰机排痰组排痰量及SpO2明显高于人工排痰组(P〈0.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协助排痰,排痰效果显著,避免了人工叩背法效果不稳定、护理不到位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振动排痰机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在开胸术后病人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开胸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人工叩背排痰组(对照组)和振动排痰机排痰组(实验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或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后密切观察两组病人的排痰量及排痰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4 d内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且排痰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并可减轻护士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振动排痰机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在开胸术后病人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开胸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人工叩背排痰组(对照组)和振动排痰机排痰组(实验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或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后密切观察两组病人的排痰量及排痰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4 d内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且排痰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并可减轻护士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
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霞黄海燕  陈冬娥 《护理研究》2005,19(12):2570-2572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劳累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非呼吸系统原发病且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5振动排痰机;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法。[结果]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皮下出血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护理人员劳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G5振动排痰机可减少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5.
庄海英 《护理研究》2007,21(13):1180-1181
[目的]比较YS8001型排痰机和传统排痰方法在开胸术后早期的排痰效果。[方法]108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人工排痰组和排痰机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排痰机排痰治疗,3d后观察两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排痰机排痰组排痰量及SpO2明显高于人工排痰组(P<0.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协助排痰,排痰效果显著,避免了人工叩背法效果不稳定、护理不到位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振动排痰机在胸外科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胸外科手术后经常出现呼吸道不畅,观察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呼吸道情况,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以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探讨振动排痰机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2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呼吸道管理的办法:包括常规抗感染、祛痰药物、常规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叩背排痰护理等治疗措施,治疗组采用山东淄博芙莱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PTJ-400A振动排痰机,3天后比较一次两组之间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量、痰鸣音变化的情况,治疗后7天比较两组间的胸片变化情况,比较康复时间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可明显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解除术后呼吸道不畅等各种因素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振动排痰机在胸部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咳嗽排痰是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基本途径之一。排痰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我院从2005年开始用振动排痰机进行辅助排痰。使用振动排痰机协助病人排痰,设备操作简易,并且微波振动强劲而又柔和,使分泌物和其他流体在支气管中移动,可排除呼吸道黏液潴留。其消除气道分泌物的有效性,有力地避免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同时减轻病人手术切口疼痛以及医务人员给病人翻身叩背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为评价不同物理协助排痰方法在开胸手术后对预防肺部并发症的近期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霞  黄海燕  陈冬娥 《护理研究》2005,19(28):2570-2572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劳累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非呼吸系统原发病且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5振动排痰机;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法.[结果]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皮下出血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护理人员劳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G5振动排痰机可减少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9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叩击排痰组(对照组)39例和振动排痰机组(试验组)40例进行辅助排痰,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排痰量及肺部影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7 d治疗后,低氧血症、排痰量、肺部影像结果及肺部啰音均有所好转;试验组每日排痰量、低氧血症、肺部影像结果改善及肺部啰音消失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优于单纯人工叩击排痰效果,可以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排痰护理项目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同时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1],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类型[2],也是严重影响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在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患病率高,一旦发生可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人工组及机械组,分别采用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及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3d内的日均排痰量、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改变。结果经过3d的排痰护理,两组SaO2均有显著提高;日均排痰量及排痰效果比较,机械组显著优于人工组。结论G5振动排痰机操作简便、安全、不受患者体位限制,且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排痰好,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三种漏斗胸纠治术式患儿术后状况进行比较,探讨三种术式患儿不同的护理需求,以便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漏斗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胸骨翻转术5例、胸骨抬举术16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或NUSS手术)7例.统计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发热天数、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NUSS手术较胸骨翻转术和胸骨抬举术的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引流、术后发热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但疼痛程度较其他术式严重.结论 针对患儿年龄特点和不同术式采取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能更有效地帮助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30例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治疗技术进行护理。在人院初及治疗8周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其进行评定,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8周时,患者的NOSIE总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8周时,积极因素中的社会兴趣因子和个人整洁因子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极因素中的激惹、精神病表现因子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结合运用系统认知治疗技术,可增强心理护理的作用,协同达到心理护理预期的目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任素琴  沈宁 《护理研究》2007,21(19):1739-1741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在小儿肺炎、肺不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肺炎、91例肺不张(51例阻塞性肺不张,40例压迫性肺不张)患儿,将肺炎组和肺不张组分别设物理治疗组(CPT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CP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T治疗,观察两组胸部X线片改善、肺部听诊改善等指标。[结果]肺炎患儿的CPT组胸片痊愈、肺部听诊改善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1);阻塞性肺不张的CPT组胸片痊愈、肺部听诊改善较对照组短(P<0.01),而压迫性肺不张CPT组胸片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肺部听诊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PT用于小儿肺炎、肺不张治疗中,可促使胸部X线片和听诊结果改善,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战时胸部创伤多为火器伤,占战时死亡的75%,大多数胸部创伤伤员死于受伤现场和运送途中(院前占80%,院后早期占10%)。卫生列车是大批量疫情、灾难性和战时伤病员的重要运送工具,因受列车条件的制约,提高后送途中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救治能力是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笔者总结临床经验,结合我院野战医疗所大型演习作战和列车课题组的多次演练实践,浅谈急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氧疗、吸痰护理技术在卫生列车上应用有效性的方法。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按照临床常规,对某院2 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氧疗、吸痰技术的操作训练,操作者准确掌握之后,在开动的列车上进行操作,对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找出不适应列车上操作的环节,研究改进措施并落实,采用改进的技术方法在开动的列车上再操作,并评价实施结果。结果常规的氧疗、吸痰操作方法在列车上应用时,操作完成时间长、质量评分差,与地面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的列车上操作,完成时间和质量评分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地面上相比,吸痰的完成时间更短(P<0.01),但质量仍有差距(P<0.01或P<0.05)。结论改进后的氧疗、吸痰技术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卫生列车上晃动的救治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G5呼吸系统治疗仪的临床应用评价与护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观察G5呼吸系统治疗仪-VIBRAMATI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5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VIBRAMATIC进行胸部叩击振动体位引流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指导排痰技巧或传统叩背排痰护理,2组均密切观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VIBRAMATIC治疗对痰量减少有显著疗效(P<0.05).对痰多(约30 ml/h)、无效咳嗽、罗音明显的35例与罗音明显但患者自觉无痰的20例,罗音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5呼吸系统治疗仪-VIBRAMATIC可促进排痰,病变部位呼吸音改善,罗音减少,胸片改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疗法应用于术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对手术中患者心率、血压、麻醉辅助镇痛和镇静药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全身麻醉状态下手术的90例患者,按照手术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接受音乐疗法,术中播放恰当的音乐;B组为对照组,不接受音乐干预。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麻醉辅助镇痛和镇静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麻醉辅助镇痛、镇静药使用的次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音乐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放松,减轻紧张、焦虑;调节患者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减少麻醉辅助用药,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使手术顺利、安全地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在临床运动疗法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找出最佳的适合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2007 级和2008 级康复治疗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随堂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英文试题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总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赞成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论临床运动疗法学双语教学不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Machine technologies and caring in nursing can be harmonious asp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The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and caring as dichotomous is so pervasive that one who is technologically proficient may often be assumed to be incapable of expressing caring. Within a framework of nursing as caring, true technologic competence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expression of caring. As such,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assumes an indispensable place in contemporary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Nowhere is the link between machine technologies and caring demonstrated more clearly than in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A model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is concur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