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地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轮状病毒检测及其流行特点丁韵珍,陈继华,夏绿蒂(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上海200032)为了解上海地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轮状病毒及流行特点,我们于1986年7月至1992年6月间,收集了2636例本院门诊就诊的0~2岁婴幼儿...  相似文献   

2.
2005—2007年广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70%、38.22%和39.99%;与2006、2007年相比,2005年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和波谷均向后推延1个月。抗原检测阳性例数在6~24个月婴幼儿最高,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气候可能对广州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杨精珍,寒松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我们应用ELISA-步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以探讨对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1检测对象凡大便次数增多(>3次/d)及性状异常,呈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本院1126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387例,阳性率52.1%.在≤6个月,6个月~2岁,>2岁三个年龄组中,RV阳性率分别为60.9%,34.7%,25.9%,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幼儿组及>2岁婴幼儿组三组作x2检验,P<0.05及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H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过去称为“秋季腹泻”。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我们在1998年开始收集腹泻病的大便标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住院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0 年10 月至1992 年9 月,分别在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季节(每年10 月至次年2 月) 和非流行季节( 每年3月至9 月) 收集广州地区244 例住院新生儿粪便645 份,用核酸电泳(PAGE)技术检测轮状病毒(HRV)RNA。结果显示:新生儿HRV感染很普遍,感染率高达65.16% ,临床表现为轻型腹泻或无症状。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的感染率分别为77.31%和53.63% ,二者感染后发病和无症状的先例亦不相同,流行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流行季节。表明新生儿HRV 感染虽然全年可发生,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这一特异现象,但与婴幼儿类似,亦有秋冬季流行和发病的趋势。提示新生儿的HRV 传染源主要来自生后环境。在婴幼儿HRV 腹泻的流行季节应重点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1989—1992年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9-1992年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渲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碳凝集试验试剂盒和RNA电泳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对部分阳性样品还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基因型别的变迁情况。方法2007—2010年在河北卢龙县医院和卢龙县妇幼保健院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病例1643例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43例标本中801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8.75%。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2007—2010年G3型所占比例波动于48.59%-69.92%,G1型由2007年的10.59%下降至2010年的5.79%,G9型则由2007年的2.12%上升至2010年的19.74%。P分型以P[8]最为常见,G/P组合以G3P[8]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3P[8]为河北省主要流行株,G9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情况及其型别特点。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先采用A组胶体金法快速检测RV抗原,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RNA提取,RT—PCR扩增病毒VP7编码基因,并将部分PCR产物阳性标本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递交GentBand数据库进行BLAST搜索,及作同源性分析。结果1156份标本经胶体金法检测RV阳性305例,阳性率26.38%。阳性患儿中5岁以下占97%,5岁以上占3%;。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季节高峰从9月逐渐升高至次年2月为高发季节(18.4%~47.6%),三月逐渐回落。其中1月份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10月、11月、2月。轮状病毒检出率最低的是6、7、8月。检测结果显示天津地区的优势株仍然是Gl型(72.7%),其次是G3型(27.2%)。结论轮状病毒是天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5岁以下儿童为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流行基因型以G1为主。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及母乳喂养在各不同年龄分组中的作用;讨论携带A组轮状病毒的母体母乳喂养潜在的危险。方法:选用胶体金方法作为筛查实验,所有阳性标本再用RT-PCR方法检测确认。结果:在青岛地区的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为31.2%;其中母乳喂养阳性率为26.8%,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45.2%;母乳喂养在(0~6)个月和(7~12)个月年龄段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组。在母乳喂养组中,母乳轮状病毒阳性的患儿其粪便轮状病毒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母乳轮状病毒阴性组的乳儿。结论:(1)母乳喂养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2)母乳在给婴幼儿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保护性物质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病毒性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原学检测情况分为诺如病毒组51例及轮状病毒组59例.另取45例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组患者与轮状病毒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毒均易感小于2岁的患儿,其中诺如病毒组患儿年龄在13-24个月中所占全部患儿比例为17.65%、轮状病毒组为35.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组患儿集中检出月份均为11月、12月及1月.结论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流行情况差异均不显著,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抗牛轮状病毒受体单克隆抗体在检测相应受体中的应用訾自强徐燕孙文敏任中原(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天津300070)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和幼龄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导致婴幼儿死亡的第二位病因,我国成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基因型别的变迁情况.方法 2007 -2010年在河北卢龙县医院和卢龙县妇幼保健院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病例1643例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43例标本中8...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随访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医学信息》2009,22(3):258-258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已在我省新乡范围内使用近两年时间。为了评估该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作用,对2007年1~8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定期预防接种的婴幼儿的腹泻情况进行为期9个月的回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了解四种主要腹泻病毒在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90份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正常粪便标本11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290份腹泻标本中四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9.31%,杯状病毒11.38%,腺病毒10.69%,星状病毒4.83%;对114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G3型及P[8]型为优势株;114份正常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0,杯状病毒检出7例,星状病毒检出1例,腺病毒检出5例。结论病毒性病原在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6-2007年我国五岁以下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五岁以下儿童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WHO轮状病毒胃肠炎监测标准,监测9家医院,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五岁以下全部的住院腹泻儿童标本4047份,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共检测3862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700份,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4.0%.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份至1月份).轮状病毒感染95.4%发生在2岁前的婴幼儿.在12~17、9~11、18~23月年龄段为53.2%、50.2%、48.3%.轮状病毒流行株以P[8]G3为主,占58.4%,其次是P[8]G1,占22.0%,P[4]G1占3.0%,P[8]G9占2.4%,2例P[10]G2,1例P[10]G3,出现1例P[8]G5,没有检出G4血清型,世界各地常见的组合P[8]G1、P[4]G2、P[8]G3、P[8]G4占80.8%.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之一,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