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其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果: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呈现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复杂。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乐俊  王萌  朱彦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9-3898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克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11-413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成因点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不当、超浓度或超剂量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以及超疗程使用等。针对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适应症、疗程、使用禁忌、注意事项和使用剂量等有关药品应用说明应认真全面掌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燕 《光明中医》2011,26(8):1720-1721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应该积极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三方面:药物因素、医源因素、患者因素[1]。临床药师可以在这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发挥积极作用。1药物因素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上市频繁,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前期调查发现,本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呈现了用量逐年增大、日均费用较高、品种过于集中的趋势[1]。为进一步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安全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其特点及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临床上应加强防范,合理应用和配伍。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很多是由于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详细阐述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注射剂(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MI)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也不断上升,为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找出预防与护理措施,进一步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温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予口服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及扶他林,治疗90d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09%,对照组为81.40%(P>0.05)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治疗组22.7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3.49%。[结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个案介绍参麦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可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MO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以保证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方法]120例门诊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肿瘤药物14例,消化系统药物28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41例,呼吸系统药物37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麻黄碱类、氰苷类和水合型鞣质类中成药;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没有充分重视中成药、西药特性等多种因素是导致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结论]药物使用时应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及中成药药性等方面知识,慎重使用,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臁疮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内服汤药、局部中西医结合外敷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总有效率为96.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口服强的松片,静脉注射肌氨肽苷,肌肉注射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并结合汤药和针灸。[结果]48例中,痊愈20例,占41.67%;显效22例,占45.83%;有效5例,占10.4%;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输液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与多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管,临床药师参与到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内的应用管理当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媒和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利尿、强心、扩血管等,速尿20mg,1~2次/周;西地兰0.2mg静推,1次/d;硝酸甘油20mg+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美托洛尔12.5~25mg,1次/d;依那普利10mg,1次/d。治疗组36例丹参注射液20Ml+参附注射液40~60mL+葡萄糖100mL静滴,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5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小儿哮喘经验方的临床疗效研究,探究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和必要性。[结果]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主要体现在中医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痊愈率和有效率,缩短疗程以及增强患儿抵抗力从而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0.5g阿奇霉素+250mL0.9%葡萄糖,1次/d,静滴。20mL热毒宁+250mL0.9%葡萄糖,1次/d,静滴;0.2g利巴韦林+250mL0.9%葡萄糖,1次/d,静滴。治疗组45例①辨证分型;②肌肉注射;③推拿;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温变化、退热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体温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