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呃逆     
潘××,女,19岁,于长春××公司工作,1976年5月13日初诊。主诉:呃逆半年余,曾用各种方法医治无效,十分痛苦。现证: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每分钟呃声20余次。伴有两侧胁下胀痛,胃脘胀闷,口干舌燥,四肢乏力,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综其脉证,此乃胃燥火热所致胃府不降,冲  相似文献   

2.
患者唐××,女,20岁。因情志不郁而呃逆发作已2月,其症为呃声响亮,连续不断发作,甚至每分钟可作呃百余次,影响说话和饮食。取双侧内关穴,用泻法,进针之后,呃声顿止。留针20分钟。约过1小时后,呃声又作,即取华佗夹脊胸5~12穴,寻找压痛处。先用1寸毫针刺入,感到痛不可忍,但呃声即停。留针30分钟。6小时后复  相似文献   

3.
宋×,女,9岁。1988年1月16日诊。患者两个月前因天变受寒,中午呃声连连不断,睡熟呃止,醒后呃声复作,无寒热咳嗽等表症。中医诊为“呃逆”。服和胃降逆平呃之剂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1991,(12)
例一:葶苈大枣泻肺汤治顽固性呃逆席××,男,41岁,工人,1990年1月21日诊。自诉呃逆3年有余,初时仅在食后发作,以后逐渐加重,日夜不息,经多方诊治,时轻时重。近半月来频呃不止,呃声急促、有力,咳嗽痰稠,恶心呕吐,不欲食,烦渴喜冷饮。  相似文献   

5.
针刺攒竹穴治疗呃逆二例(100035)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李昕呃逆,俗称“打呃”,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今介绍二例呃逆均为急性发病。病例1:闫××,男,38岁,患者主诉打呃18小时。患者于前日晚与人发生...  相似文献   

6.
呃逆治验     
张春(忻州地区医院中医科)呃逆之证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临床中,呃逆一证确有难治者,必须灵活辨证,虚实寒热恰中病情,方能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最近治疗两例顽固性呃逆,均获满意疗效,特介绍于下:例1:石××,男,56岁。因患心肌梗塞、心衰住院。心肌梗塞缓解、心衰纠正后继发顽固性呃逆,已十余日,经用解痉、镇静药无效。见其面色苍黄,精神萎靡,呃声低沉,舌苔白黄稍厚,舌质紫暗,脉弦滑而大。自述不思饮食,偶有呕吐,  相似文献   

7.
金××,男,48岁。1979年9月28日就诊。呃逆一天余,呃声连连,服中西药均无效。余即针刺其右耳膈点,针入软骨后,微加捻转,其呃即止。留针5分钟以巩固疗效,痊愈而去。  相似文献   

8.
呃逆之病,古谓之哕,俗称“打呃忒”。《景岳全书》曰:“轻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大逆,或脾胃元气大有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唯元气败绝者,乃最危之候也。”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针灸是治疗呃逆的有效方法,只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大都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体针止呃法常用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  相似文献   

9.
颈夹脊穴的临床应用646100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何明波一、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孙××,62岁,拉船工,于1978年6月12日就诊,主诉:呃逆不止5天,五天前突然打呃,即不能自止,呃声低微,气不得续,连续五昼夜不能寐,食少困倦,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10.
药用:生姜60克,蜂蜜60克。用法:将生姜切碎捣汁,兑入蜂蜜,加水少许,用文火煎15分钟,待凉后食用。每次用量视病情而定。2日内服完。【病案举例】安××,男,56岁。因患急性扁桃腺炎而引发呃逆不止,呃声频频。经注射青霉  相似文献   

11.
蒋××,男,43岁。1988年2月16日诊。半年前始现水肿。晨起眼脸、颜面浮肿,下午波及双下肢水肿,屡治无效。刻诊: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胫前按之凹陷,胃脘胀痛,呃气减轻,食少,情绪极差,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弦。小便常规:色清,蛋白(±),红、自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陈士铎《辨证录》“呃逆门”,对陈氏治疗呃逆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陈氏认为呃逆的基本病因为气之虚,治疗以补气尤其是补胃气、畅三焦为特点。总结归纳出陈士铎治疗呃逆分为五型,分别为寒呃、痰呃、火呃、郁呃、气虚呃,治法共有五法,分别为温阳祛寒止呃、消痰行气止呃、补气降火止呃、散郁止呃、补气止呃,通过研究陈氏治疗呃医案为临床治疗呃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诊余琐记     
一、呃逆一疾,议论多端,有谓咳逆为呃,有以噦为呃,又谓噫与暗为呃,论证不一。夫啮者有声无物属胃,咳逆者上呛属肺;若噫喑为呃,则误矣。盖呃逆之病,新故相乱,真邪相攻,譬如雷鸣,乃寒热相击,究系肾气与胃气下相顺接,禁辞有云:“仰长叹兮气(食匀)结”,故古称“(食匀)”为“呃”,又曰“噎”。治宜審别寒热虚实,热呃者宜清降,寒呃者宜温散;至于虚呃,最为难治,宜补脾  相似文献   

14.
邵××,男,24岁。患者凡食姜(盐姜、生姜)则喉中呃逆,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反复发作半年余而于1988年11月15日来诊。自诉半年前受寒后因自服生姜汤驱寒而致呃逆不止,约半小时后缓解,此后每食姜即诱发,莫名其苦。查:呃声洪亮,舌红苔黄,脉洪稍  相似文献   

15.
呃逆虽系小恙,但呃声连连,十分痛苦。笔者二十年来,以针刺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治疗多人,屡用屡效。举例如下: 例1 1963年诊余,偶遇房产管理处干部李××,呃逆频作,遂针其后溪穴(双),针入即止,同室及病者俱骇其效之验。例2 陈××,建筑工人,1978年秋,呃逆延三日,曾用中西药未效。余针刺其后溪  相似文献   

16.
临床治验录     
风邪入胃络案郑××,男,13岁。1966年7月8日就诊。三天前突发呃逆不止,呃声连连,呃时嘴向左侧歪斜,影响纳食,异常痛苦。胸胁胀满,时有恶心,不呕吐,无寒热,不泛酸,无头晕,苔白稍腻,脉弦紧而滑,某医投旋复代赭汤化裁治之罔效。证属风邪侵入胃络,气逆痰阻,治拟祛风化痰,降逆和胃,方用牵正散加味:僵蚕10克,白附子10克,全虫3克,蝉衣1.5克,旋复花5克,代赭石15克,北防风6克,粉甘草5克。  相似文献   

17.
呃逆是一种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常见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俗称“打呃”。今据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1 一般资料呃逆是一种普遍现象,胎儿时期就有打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良性自限性  相似文献   

18.
正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呃逆》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相似文献   

19.
答:呃逆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忍。现代医学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多见于外科手术后、肿瘤或介入疗法后、脑血管意外以及消化不良等患者。现介绍几则外治简易止呃法。棉签刺腭法:用消毒棉签,软端放入口腔内,轻轻按摩软、硬腭交界处约1分钟左右,呃逆即能止住。此法的机理是通过  相似文献   

20.
赵敏章 《河南中医》2005,25(5):86-86
呃逆俗称打嗝,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特征。《景岳全书·呃逆》曰:“呃逆之大要,亦为三者而已,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也;热呃可降可清,火静而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张氏的精辟论断,对指导呃逆证的治疗极有意义。兹举3则治验病例如次。1气滞型张某,男,53岁,农民。3a前因打工钱被骗,与工头口角,气郁填胸,胸闷炸痛,咽喉如搦,性情急暴,食无甘味,气冲呃逆,3a来多方求医,呃逆有增无减。2004年3月16日邀余诊治。望诊:体壮气粗,面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