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其町行性。方法: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4~49岁,平均35岁。陈旧性齿突骨折例,横韧带断裂9例,同时合并有枕颁或颈椎先天性畸形6例。先天性寰枢椎半脱位8例,斜坡颅底型状突陷入症13例。根据术前临床分型安排前后路于术的顺序。经口咽前路松解:仰卧位维持头颅牵引,口腔常规清洁处理后,碘伏消毒面部、口腔及咽部。用Codman口咽显露器撑开口腔及咽皱襞及软腭,充分显露咽后壁,纵行切开咽后壁诸层结构,分离显露寰椎前弓,用磨钻磨除环椎前弓、齿状突,予以脊髓前方的彻底减压:颈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术:更换体位,置患者于俯卧位,维持头颅牵引,行枕颈后正中纵切口,分离显露枕骨背部、寰椎后结节和C2~C4棘突和椎板,若脊髓后方有压迫,则切除寰椎后结节减压,取髂骨块移植于枕颈部,遂行枕颈后方内固定。结果:42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按JOA17分法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的颈髓功能评定,术后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17-术前总分)×100%。结果显示,术后改善率为14.4%~100%,平均58.9%。术后40例枕颈骨性融合,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物折断、松动现象,1例患者3枚螺钉退出,1例患者2枚螺钉方法不佳。术后颈椎活动功能近期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功能练习和下位颈椎的活动功能代偿基本能满足生活需要。结论: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寰枢椎脱化伴脊髓压迫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期颈前咽后入路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1月应用颈前咽后入路寰枢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38例.患者首先取仰卧位,经Smith-Robinson入路显露寰枢关节腹侧结构,去除寰枢关节周围瘢痕韧带等实现寰枢松解;然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其可行件.方法 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6岁.陈旧性外伤性13例,类风湿性2例,先大性齿突游离l例.颈前路松解取仰卧位,头颈稍过伸并偏向左侧约30°.取下颌角下方2 cm与下颌水平平行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并沿胸锁乳头肌内侧缘延长到C4水平一斜形切u.分离显露至寰椎前弓至颈3椎体.切除双侧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齿突与寰椎或枢椎的纤维瘢痕组织,切断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复位,牵引重量2 kg,颈部过伸位,如果不能复位,则以0.5 kg逐渐增加重量,时间间隔为10min,以便观察电牛理的变化.复位寰枢椎,待复位满意后颈围保护下翻身,再次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调整头架,观察寰枢椎位置满意后,用lkg重量颅骨牵引,维持头颈的稳定性.一期后路行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1年内每3个月米院复查,1年后每6个月米院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5~40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16例复位满意.12例术前有脊髓症状者JOA评分术前平均8_3分,术后6个月甲均13.9分,平均改善87.5%.结论 经颈前路松解后路融合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半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1岁;病程6~30年.陈旧性齿状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口咽前路同时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C地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根据术前临床分型安排前后路手术顺序。同时期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复位和后路减压,枕颈CD或Cervifix枕颈内固定。按JOA17分法颈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颈髓功能评定,并测量比较脊髓矢径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仍髓功能改善率达58.3%,颈髓减压改善率平均达69%。结论:经口咽前路减压同时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佳,适用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或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颈髓压迫症。  相似文献   

6.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该系统包括-蝶形钛合金锯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12具C0-C3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n=6)和拔出力实验(n=12),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临床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5例。结果 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机制。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现行的寰枢椎融合Magerl Brooks固定等效,较其它三种方法(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和后路Brooks钢丝)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TARP的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抗拔出性能。经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TARP能达即时复位作用,手术操作可行,效果显著。结论 TARP设计新颖独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手术能达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个崭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前路经口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应用显微镜辅助下行前路经口松解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寰齿间隙测量值。[结果]15例患者平均前路手术时间78 min(67~112 min),平均出血量24 ml(10~65 ml)。显微镜使用时间平均39 min(24~57min)。术中未出现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术后检查未见血肿形成。术后第1 d症状及神经功能即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神经功能加重病例。术前寰齿间隙平均(10.37±1.77)mm,JOA评分平均(9.07±1.62)分。术后寰齿间隙平均(3.87±0.75)mm,JOA评分平均(12.20±1.57)分。平均随访17个月(4~32个月),至末次随访,患者均恢复工作和日常活动,复查寰齿间隙(3.98±0.75)mm,JOA评分平均达(15.80±1.21)分。未发生再次脱位及脊髓损伤加重者。[结论]治疗难复性上颈椎畸形,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前路经口松解,较传统直视下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损伤小,止血彻底;能够达到优良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他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囊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治疗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但临床应用不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7月共收治11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四肢麻木并进行性加重.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6~12分.平均8.5分,均施行经13咽前路寰枢椎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一步提拉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3h,平均出血量630ml,术中出现硬膜破裂l例,椎弓根钉切割1例,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年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0-17分,平均13.5分,平均改善率58.8%.手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旋转范围为80.~120.,平均100..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失败者.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口咽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例经口咽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缓解,肢体运动自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结论正确手术入路,精巧手术操作配合优良的围术期护理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寰枢椎松解方法的选择,应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融合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11~66岁,平均41.5岁.寰椎前脱位15例,寰椎后脱位4例.14例有明确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4例有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等颈髓压迫症状.术前常规行X线、MR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估寰椎移位及旋转程度.根据脱位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前路和(或)后路对寰枢椎进行松解,在持续颅骨牵引下利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寰椎复位、固定及髂骨块植骨融合.术后头-颈-胸支具保护12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26.4个月.患者颈部疼痛缓解,14例存在神经压迫的患者神经功能好转,脊髓ASIA残损分级提高.平均4.5个月植骨愈合.术前寰椎移位5~13mm,平均(8.7±2.6)mm,术后平均(2.6±1.2)mm;术前寰椎旋转0°~55°,平均(17.3°±5.8°),术后平均(5.0°±2.4°);两者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椎动脉损伤及内同定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应根据脱位类型和移位程度选择相应的寰枢椎松解方法.良好的寰枢椎松解、复位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方法:经口咽入路寰枢椎前方松解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后对脊髓功能和颈椎影像学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年脊髓功能改善2级3例,改善1级2例,无变化1例。术后X线显示寰枢椎复位理想和后方融合满意,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结论: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前方松解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是指经头颅牵引1~2周不能复位者,我院2004年6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寰枢椎脱位患者48例,其中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17~5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18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寰枢椎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单纯固定融合14例,加行颈椎管成压术者4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8(1.8~3.6)h,平均出血量380(150~680)ml,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无脊髓损伤症状加重。18例患者获得6月~3年随访,获得良好寰枢椎骨性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寰枢椎保持复位位置;术后脊髓功能(JOA17分法)改善率82.3%,其中优12例,良4例,有效2例。结论经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寰枢椎进行部分撑开后提拉复位,一次完成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xis内固定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Axis内固定。男16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岁。其中外伤性19例,先天性畸形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结果:随访7~4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 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8.6%。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Axis内固定可提供立刻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xis内固定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何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难复性寰根椎脱化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Axis内固定。男16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岁。其中外伤性19例,先天性畸形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结果:随访7~4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 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8.6%。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Axis内固定可提供立刻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ixal dislocation,IAAD)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应用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骨性阻挡因素的IAAD的213例患者资料。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15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193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手术的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将影响IAAD骨性因素区分为两型8类:A1型(枢椎上关节面的斜坡化),118例(55.4%),178侧(41.8%);A2型(侧块关节唇样增生),19例(8.9%),31侧(7.3%);A3型(侧块关节球窝畸形),15例(7.1%),21侧(4.9%);A4型(侧块关节垂直交锁畸形),13例(6.1%),20侧(4.7%);A5型(寰枢侧块关节点状融合),6例(2.8%),9侧(2.1%);B1型(寰齿间隙增生骨痂),30例(14.1%);B2型(钩状齿突畸形),5例(2.3%);B3型(肥大齿状突畸形),7例(3.3%)。所有患者行经口咽软组织松解,并将阻碍复位的骨性因素实施截骨,利用侧块关节撑开与撬拨技术将IAAD转化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最终实施侧块关节间植骨和钢板固定。在术前、术后的颈椎中矢状面重建CT片上测量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齿状突顶点距离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odontoid process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与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在术前、术后的MRI片上测量脑干颈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记录术前及术后半年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2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8±38min,出血量150±35ml。术后患者肢体麻木、无力及走路不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头痛、颈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术前ADI为6.5±3.2mm,术后改善为2.5±1.5mm(P<0.05)。术前DOCL为10.3±4.8mm,术后改善为3.3±2.1mm(P<0.05)。术前CMA为115°±25°,术后158°±21°(P<0.05);术前CAA为101°±28°,术后141°±10°(P<0.05)。随访时间15~24个月(18±1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3±2.8分改善为术后半年的13.9±2.5分(P<0.05)。实施钢板固定置钉时,有3枚逆向椎弓根螺钉偏向内侧进入椎动脉孔,均为非优势侧,未造成严重后果。除1例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螺钉松动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半年~1年获得了骨性融合。术后1周出现切口感染1例,立即予以清创,取出钢板,改后路固定,术后2年随访愈合良好。结论:除软组织因素外,骨性阻挡是影响寰枢椎复位的重要因素,经口咽截骨松解及钢板内固定术是处理有骨性阻挡因素的IAAD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枢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 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枢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枢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