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我知道,但降血压怎么也会中风呢?”中风的赵师傅很不解。“我的血压一直都不高,还是低血压,中风也找上门了?”中风的陈阿姨同样迷惑。——神经内科病房见闻  相似文献   

2.
特别提醒     
《大众医学》2010,(5):4-4
中风容易“遗传”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父母亲在65岁前发生过中风,其子女在65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是其他人的4倍;母亲在65岁前发生中风,其女儿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而父亲发生中风与其子女发生中风的关系相对弱一些。另外,因脑血管阻塞发生中风的“遗传性”比出血性中风更高。研究还发现,如果子女具有中风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等,则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专家指出,有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家族史,但要以此为警诫,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3.
胡波 《大众医学》2010,(12):20-20
据统计,70%以上的中风(卒中)都是在秋末和冬季发生的,神经科医生将中风称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冬季中风有哪些特点?中风最爱“突袭”哪些人?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汪涛 《健康生活》2007,(1):21-21
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统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又根据中风的性质,是血管栓塞还是血管破裂,还是两者皆有之,又称之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或混合性中风。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药保健品成了许多患者试图避免中风再发或治疗中风偏瘫的一大“常规武器”。这些中草药制品,功能直指活血化瘀、通络。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血管都被“打通”了,当然就不会中风了。而且很多年纪大的患者,认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张兆玲 《家庭医学》2005,(12):46-47
中风又叫卒中.医学上称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能及时抢救化险为夷.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导致病残及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患中风的中老年人常发生这样的感叹:”咱不怕死,只怕瘫”。的确,一个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人.吃喝拉撒全靠别人伺候.还真会冒出“生不如死”的念头来。不过.光怕又有什么用?明智之举是“防”字当头。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要诀之一就是随时留心自身的感觉.一旦出现中风的预兆.及时就医。临床医生告诫我们.正是这些“蛛丝马迹”为您拉响了中风警报。  相似文献   

7.
“热中风”是指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的中风。它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气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缺血性中风则是指由于身体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导致的中风。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70%以上的中风都是在秋季和冬季发生的,冬季中风有哪些特点?中风最爱“突袭”哪些人?  相似文献   

9.
进入夏季,骄阳暴晒和暴雨狂风的天气会交替出现。在这样多变的天气下,中风往往会“不请自来”,所以预防中风这根“弦”绝不能松。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中风,人们都不陌生。“这是老年病,年轻人离它还远着呢。”“中风在天冷时易发作,天热不会有事儿。”这是生活中不少人对中风的认识。 事实真是如此吗?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中风治疗专家安中平主任医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这样一个他刚刚收治的真实病例——  相似文献   

11.
刘文越 《自我保健》2011,(11):15-15
据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袁灿兴介绍,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问题导致的急性脑部疾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血管壁出问题.血管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脉硬化。根据中风位置,中风分为两种:一种发生在大血管,即表现为急性中风发作:而另一种发生在小血管静息位置.是没有症状的,称之为“无症状中风”或“无声中风”。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由于颅内供血动脉的急性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中风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原因。“中风”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缺血性“中风”,因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或脑部中的动脉被其中的血栓阻断或封塞而导致的,约占“中风”的80%。二是出血性“中风”,因脑部中的血管破裂而出血导致的,约占“中风”的20%。中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致残率高、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每12秒,我国就有1人发生中风(即“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 中风既是国人首要的致死因素,又是最常见的致残原因。瘫痪、大小便失禁、失语等,都是中风常见的遗留症状。  相似文献   

14.
罗磊 《健康必读》2008,7(12):50-5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风的疗效。方法对53例恢复期中风患者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3—5个疗程。结果53例恢复期中风患者中基本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5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论对脑出血、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同样有效。且针刺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晓风 《药物与人》2009,(11):30-30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故医学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春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大量临床医学统计表明,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春季,故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中老年人春季流行病。”  相似文献   

17.
黄薏 《大众医学》2011,(6):22-23
很多人都知道,中风(医学上称“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有报道称,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每6分钟就有1人因中风而永久致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学习”走路──中风病人的步行康复训练上海市老年人康复中心教授严忠浩中风偏瘫病人的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等于第二次“学习”走路,也是康复过程的一种跃进。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偏瘫病人都能恢复到独立行走,还取决于病人中风的病情轻重、年龄、心肺...  相似文献   

19.
中风偏瘫俗称“半肢风”或“半身不遂”,是中风最常见、最主要的后遗症,此症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是众所周知的,如何不失时机地使偏瘫得到有效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一、要重视早期康复所谓早期是指在中风发病后,只要病人没有出现神志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出血性中...  相似文献   

20.
“小中风”再发作危险升级 中风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单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中风一旦发生,无论是否严重,都提示患者已经具备某些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已存在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也就是随时可能血管堵塞或出血的基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