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期脑干梗塞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2例急性期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急性期脑干梗塞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42例急性期脑干梗塞单发患者23例,多发患者19例,共发现梗死灶61个,其中梗塞灶的病变部位包括有延髓、桥脑、中脑。梗死直径范围为1mm-28mm之间,其中梗死范围在1mm-10mm的有19个,10mm-20mm的有31个,20mm-28mm的有6个。梗塞灶形态多为点状(24个)、片状(18个)或条索状(14个)。MRI显示结果为:25例在T1WI为等信号,14例T1WI为稍低信号;4例在T2WI为等信号,35例在T2WI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结论 MRI在对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呈现出脑干的立体结构,比较全面清楚地显示出梗死的数目、部位、尺寸和形态,且对脑干梗塞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眩晕、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共济失调、Horner征、水平眼震,可伴有呃逆,复视,对侧肢体轻瘫。影像学改变为延髓背外侧异常信号,合并小脑,桥脑,枕叶,丘脑异常信号。经积极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典型临床表现有眩晕、交叉感觉障碍、Horner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头颅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和预后.方法 对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好转痊愈9例,4例分别遗留轻度Horner征和交叉性感觉障碍,2例遗留吞咽困难需鼻饲流食.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床以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水平眼震、Horner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偶见呃逆、对侧锥体束征等症状,磁共振成像为本病确诊有效手段.该病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非典型性LMS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除感觉障碍为非典型之外,其他症状均符合典型延髓背外侧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头颅磁共振提示延髓及小脑梗死,头颈部CTA提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混合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患者于脑梗死急性期,积极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LMS属于临床少见病,临床症状多变,充分认识该病众多表现,以免误诊及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收治的30例老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3例,存活27例,临床痊愈20例。后遗症有饮水呛咳7例,轻偏瘫2例,行走不稳2例,合并抑郁2例。结论老年患者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情多为进展性,病情重,并发症多,多留有后遗症。MRI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及时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诊治、积极预防并发症,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2例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降纤、脱水、活血化淤、脑保护等综合治疗。结果 32例均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晕、意识障碍(包括一过性意识障碍)者26例,占81.2%。所有病例MRI检查均提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供血区两个及以上长T1长T2信号。32例患者中26例好转出院,其中痊愈3例(9.3%),23例(71.8%)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死亡6例(18.7%)。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波动性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MRI检查对诊断的敏感性高,以丘脑病变多见。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道,主要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了新的认识。现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及MRI、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28例(87.5%),眩晕27例(84.4%),恶心、呕吐24例(75.0%),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3例(71.9%) ,眼球震颤21例(65.6%).核磁共振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9例显示病变同侧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其中2例移行为小脑后下动脉,1例并发对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2例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2例显示病变同侧为优势椎动脉,其颅内段(V4)小脑后下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3例显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3例全脑正常.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38例,就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38例均急性起病,表现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13例,浅昏迷8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4例,双眼垂直注视障碍29例,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1例,丘脑性失语9例,出现Korsakoff综合征16例;在24h内头颅CT显示4例患者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软化灶。在24h至3d内CT有4例显示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影,MRI检查25例显示双侧丘脑、双侧丘脑内侧、双侧尾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在第310天CT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部对称性低密度灶9例,MRI显示双侧丘脑中线旁呈片状、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DWI高信号,双侧对称,呈蝴蝶状;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活血化淤、脑保护治疗,1010天CT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部对称性低密度灶9例,MRI显示双侧丘脑中线旁呈片状、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DWI高信号,双侧对称,呈蝴蝶状;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活血化淤、脑保护治疗,1024d后存活33例,11例清醒后表现为顺行性遗忘和(或)逆行性遗忘,12例遗留有丘脑性痴呆,失语4例,眼球下视麻痹、运动障碍及垂直注视障碍11例。结论: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发病原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临床发病突然,主要表现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上或下视麻痹伴会聚障碍、失语症及痴呆。CT/MRI检查对本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按脑血管病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36-538
目的:探讨分析33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7~75岁,平均39.9±19.4岁,15例患者发生于脑/脊髓血管造影及/或支架成形术后1~48h,9例为高血压脑病患者,3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的患者,1例淋巴瘤接受化疗的患者,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后发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头痛(100%)、呕吐(18%)、皮质盲(54%)、抽搐(45%)、共济失调(9%)。33例患者中23例(69%)行头颅CT检查,18例(59%)行脑MRI检查,病灶主要分布于枕叶(90%)、脑干(18%)、小脑(27%)、颞叶(18%)、顶叶(9%),病灶在CT表现为低密度灶,在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灶。所有患者经脱水、对症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后,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是一组多病因、具有一定临床、影像学特征的综合征,造影剂对脑组织的影响可能参与了PRES的形成,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能与良好的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5例子痫患者影像资料。其中20例有治疗后复查的影像资料,15例有治疗过程中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6例CT表现为顶和(或)枕叶片状低密度,且具有可逆性;15例MR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另7例合并脑出血。结论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较具有特征性,但需要与其他脑内片状水肿影像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3个月。结果:1例患者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及吞咽困难症状完全缓解,3例患者仅遗留少许感觉障碍,1例患者仍存在病灶侧的共济失调症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科收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2 6例、女性 6例 ;年龄 49岁~ 71岁 ,平均 5 9岁。既往有高血病史 2 5例、高脂血症 12例、糖尿病史 7例、冠心病史 6例、脑梗塞病史 3例。3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见附表。附表  3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及体征n %头晕 (眩晕 ) 32 10 0声音嘶哑 32 10 0进食水呛噎 32 10 0恶心呕吐 32 10 0呃 逆 3196 .8头 痛 6 18.8突发呼吸停止 3 9.4消化道出血 17 5 3.1眼球震颤 2 990 .6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32 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EV71感染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低场0.2 TMRI表现。结果:13例病灶局限在脑桥和延髓交界部,2例病灶以脑桥和延髓交界为主向两侧延伸,2例病灶位于脑桥偏背侧,1例位于中脑。8例病变均呈略长T1、长T2班片状信号,边界欠清,FLAIR成像表现为高信号。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于低场0.2 TMRI表现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交界区斑片状信号,MRI能清晰显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变特点,是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CT及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 (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 ;头部CT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 ,以两侧或单侧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低密度改变最明显 ;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病灶 ,T2 加权呈高信号 ,T1加权呈低信号 ,基底节或苍白球区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疑为PVNS病例中11例经病理证实的PVNS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总结分析.11例中9例行X线DR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关节空气造影检查;CT平扫5例;7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均为单关节发病,其中膝关节7例、踝关节2例、髋关节1例、腕关节1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关节囊肿胀及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1例均显示关节囊肿胀,4例X线平片(44.4%)、4例CT(80%)及7例MRI(100%)显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②软骨下边缘清楚的骨质侵蚀及硬化缘6例:其中X线显示2例、CT显示4例、MRI显示5例;③滑膜增厚10例:CT显示4例(80%)、MRI显示7例(100%).其中弥漫性增厚8例,单纯局限性增厚2例;(④关节腔积液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腔积液9例(81.8%),关节间隙狭窄4例(36.4%);⑤多发结节的MRI信号改变:结节均呈长T1短T2信号者4例;信号混杂者2例;另1例既有长T1长T2信号,也有长T1短T2信号.结论 PVN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扫描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婴儿脑型脚气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散发性婴幼儿脑型脚气病早期诊治的认识。方法 :记述 1 2例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 2例均以精神异常改变为首发症状 ,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 ,8例有肢体瘫痪。 1 2例作头颅 CT检查 ,1 1例示两侧基底节对称性变性改变 ,另 1例头颅 CT正常者 ,作头颅 MRI示 T2 W呈两侧基底节对称性片状高信号。及时试用维生素 B1治疗 ,上述表现在一周内明显好转。结论 :对有急性精神异常改变的婴幼儿 ,须尽早作头颅 CT或 MRI检查 ,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变性改变 ,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特征。及时给予维生素 B1治疗 ,预后良好 ,也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异位骨化的影像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高忠 《广西医学》2005,27(3):357-359
目的 探讨异位骨化(HO)的影像表现。方法 分析2例脑中风后不全偏瘫患者膝关节及髋关节出现HO的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X线平片和CT检查分别在髋关节及右膝关节附近软组织内见密度不均的团块状及条片状HO形成,部分与附近骨骼相连形成骨桥。在MR影像上,HO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信号特点,未成熟骨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而成熟骨则表现为与脂肪和骨皮质等信号且周边环状低信号带是其典型MRI特征。结论 HO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影像学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