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5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US)及病理确诊的11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多因上腹痛行内镜检查发现,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前壁。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组织和内镜下黏膜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26-128
胃异位胰腺常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常于行胃镜检查时发现,由于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层,胃镜病理活检难于确诊,临床确诊依赖于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后术后病理活检。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由于黏膜下剥离术能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组织,获得病理诊断,黏膜下剥离术成为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36例EUS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内镜(EUS)的影像特征。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状况。结果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29/36,80.5%),尤其是大弯侧(19/36,52.7%),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性病变,中央见脐样凹陷(25/36,69.4%);其EUS主要特征为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32/36,88.8%)的偏高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27/36,75%),7例(7/36, 19.4%)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9例(29/36,80.6%)边界清晰,27例(27/36,75%)病变边缘不规则。有12例(12/36,33.3%)患者在行异位胰腺切除术后,相应的症状消失。结论 胃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胃异位胰腺范围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局限于黏膜层、黏膜浅层及黏膜下层的直径小于15mm的病变,内镜下治疗是最佳选择,特别是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累及固有肌层时,最好手术治疗。对有上腹痛和不适的患者,建议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异位胰腺内镜下特点,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胃异位胰腺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内镜下切除且病理诊断明确的58例胃异位胰腺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平均39.6(14 ~75)岁,包括行EMR 20例和行ESD 38例,总结其内镜特点,比较EMR和ESD的治疗效果.结果 部分患者以上腹部隐痛、腹胀为主诉;均单发黏膜下包块,表面完整,典型者可有中心脐样凹陷,占27.6%(16/58);超声内镜发现多来源第3层,回声不均匀,有时与固有肌层分界不清,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均一致,达100%(58/58).行EMR20例,复发率20.0%(4/20),无并发症;行ESD 38例,无复发,2例术中出血和2例穿孔.ESD与EMR治疗胃异位胰腺相比,复发率低(P<0.01),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诊断率高,ESD治疗胃异位胰腺较EMR复发率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怀疑胃黏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118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 钛夹封闭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脂肪瘤9例、异位胰腺17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3例起源于黏膜下层;52例良性间质瘤及16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4例源于黏膜肌层及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及8例异位胰腺经内镜切除,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1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及2例异位胰腺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8.53%。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胃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对拟诊黏膜下肿瘤者术前均应行超声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沈杰  李智  肖玉良  邹玉  陈韩  何夕昆 《重庆医学》2013,(27):3244-3245,324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胃镜、内镜超声(EUS)表现及治疗价值。方法分析该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胃镜、内镜超声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临床上有症状者30例,上腹痛18例,腹胀5例,嗳气4例,黑便3例;病灶位于胃窦23例,胃体3例,胃底3例,胃角2例,胃窦体交界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病变,直径0.5~2.0cm,20例中央有脐样凹陷,项端可见导管开口,内镜超声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8例,累及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4例,固有肌层1例,表现为中等回声4例,低回声24例,混合回声7例,其中10例可见管状结构样回声。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5例行内镜下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术中出血3例,未见穿孔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联合内镜超声对其诊断,并指导内镜下治疗有重要价值。内镜下EMR术及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是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苏红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47-254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确诊的32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胃镜特征和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内镜检查显示异位胰腺影像特征表现为:内部回声层次多样,大多不均匀,边界大多清晰。异位胰腺多发源于胰腺黏膜层、黏膜下,还存在多层混杂情况。结论异位胰腺超声内镜的声像学特征较常规内镜更加明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飞  杨建民  徐启顺 《浙江医学》2018,40(4):400-401,40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异位胰腺的45例患者,其中20例患者在常规胃镜及EUS发现黏膜下病变后行内镜治疗,25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手术时或对手术标本作病理检查时发现;就以上患者的诊治特点作一分析。结果20例在内镜检查时发现的异位胰腺患者中19例行EUS检查,EUS下大部分病变起源于第2~3层胃壁;高回声7例,低回声8例,中等回声2例,混合回声2例。误诊胃息肉1例、间质瘤2例。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中出血3例,术后感染1例。25例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偶然发现的异位胰腺患者中,因胃癌手术发现13例,其他术中偶尔发现12例。结论EUS对异位胰腺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EMR、ESD治疗异位胰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诊断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EUS表现,并与传统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比较,了解其诊断价值.结果 共1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43.8%)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胰腺:肿瘤位于胰腺头部2例,胰腺体部2例,胰腺尾部2例,胰腺头部-体部交界处1例;EUS特点: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回声肿块,其内部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在肿块周边发现晕环样改变(不连续的高回声边缘).6例(37.5%)发生在直肠(平均距肛门5.5 cm),EUS特点:起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回声均匀的低回声肿块.2例(12.5%)发生胃部,EUS特点: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等或低回声病变.1例(6.2%)发生在左肾上腺,EUS特点:内见分隔带的无回声影,壁厚,回声较高.所有患者最终均经病理确诊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有7例经手术后得到确诊,3例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确诊,2例经EUS-FNA得到确诊,2例经EMR得到确诊,术前EUS诊断正确率为93.7%.结论 EUS可用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定位、诊断和指导消化道类癌的内镜下治疗,并通过EUS-FNA提取病理组织进行细胞学诊断,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是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认识脂肪瘤的内镜、超声内镜特点分析和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内镜、超声内镜拟诊29例脂肪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均行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圈套电切或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术),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脂肪瘤28例、胃异位胰腺1例,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符合率96.5%。28例脂肪瘤患者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对脂肪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可能与其它超声内镜下表现相似的病变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内镜下切除可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方法分析(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胃异位胰腺诊断的准确率的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对该院自1992—2002年26例胃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胃钡餐造影、胃镜、超声内镜(UES)以及内镜和超声内镜联合检出率分别为3.8%,7.6%,11.5%和19.3%。术后随访完全治愈率80.8%,缓解率88.5%。结论:内镜和超声内镜联合应用诊断价值较高。对有症状的胃异位胰腺患者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浸润型胃癌的内镜结果,对其中2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浸润型胃癌活检阳性率为52.63%.超声内镜显示病变胃壁弥漫性增厚,以2、3、4层为主,呈低回声改变,多数胃壁层次尚可见,部分仅见4层结构,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95.45%.行根治性手...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在胃浸润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浸润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其内镜诊断率。方法 分析44例胃浸润性肿瘤(皮革胃41例,胃淋巴瘤3例)的内镜结果,对其中29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皮革胃和胃淋巴瘤内镜活检阳性率为43.2%(19/44)。超声内镜显示病变胃壁弥漫性增厚,以2、3和4层为主,回声减弱,胃壁层次尚可见,部分病例仅见4层结构。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镜活检阴性的胃浸润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能鉴别皮革胃和胃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内镜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安全性和组织学诊断。方法内镜诊断消化道SMT82例,70例(85.4%)治疗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SMT位于食管45例。胃29例,十二指肠和直乙状结肠各4例。除5例囊肿外,SMT大小6~20mm。53例用双活检管道内镜行粘膜切除术(EMR),把持钳剥离SMT后,将其切除,14例(SMT≤10mm)一次性用吸引法切除(10例)或用双管道内镜直接切除(4例);10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内镜套扎,5例囊肿切开引流或抽吸囊液。结果 67例实体SMT中64例(98.5%)内镜下完全切除,2例(异位胰腺和胃平滑肌瘤各1例)病变部分残留,4周时复查胃镜发现;1例直肠平滑肌瘤,未能切除。10例静脉瘤和5例囊肿均治疗有效。平均随访13.4个月未见复发。组织学诊断平滑肌瘤49例(59.8%),颗粒细胞瘤,纤维瘤、异位胰腺、脂肪瘤和类癌共13例(15.9%),5例间叶肿瘤未做特殊染色,不能确定组织来源。82例内镜治疗11例局部少量出血,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获得组织学诊断,EUS对内镜治疗SMT选择适应证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内镜对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 息肉5例,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曲张3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壁外压迫28例。对起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粘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67例,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病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降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部分患者并进行了X线钡剂检查,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EUS检查的67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例,胃脂肪瘤2例,胃淋巴瘤1例,胃息肉3例,胃溃疡1例,胃癌1例,胃外压迫18例,胰尾占位1例,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SMT患者82例,患者均行EUS检查;根据EUS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等,比较EUS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根据EUS诊断结果制定的术前方案与实际的手术方案符合率。结果 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SMT的层次来源、大小、回声、边界;经EUS诊断85例病灶,12例EUS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其中2例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1例胃窦血管球瘤、1例副脾、1例神经鞘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误认为平滑肌瘤,2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体异位胰腺均误认为间质瘤,EUS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5.9%(73/85);ESD手术40例,ESE手术34例,STER手术2例,EFTR手术9例,其中2例术中转腹腔镜术,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根据EUS制定的术前方案与实际的手术方案符合率为97.6%(83/85)。结论 EUS是诊断消化道SMT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拟进行手术的经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79例,于手术前一周分别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9.87%较多层螺旋CT69.62%显著较高(P0.05);超声内镜对T3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0.91%较多层螺旋CT63.64%显著较高(P0.05);多层螺旋CT对胃癌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9.75%较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65.82%显著较高(P0.05)。结论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癌分期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内镜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多层螺旋CT对胃癌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两者联合诊断对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重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约占重复消化道畸形的4%,通常于出生前或婴儿时诊断。成人腹膜后胃重复病例文献报道极为罕见,多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易误诊为其他腹膜后囊性病变。腹膜后胃重复可通过腹部增强CT、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细针活检等检查的典型表现明确诊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收治1例外院CT提示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成年女性患者,术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上方囊性灶,最大截面9.0 cm×5.2 cm,需要鉴别淋巴囊肿及其他,病灶考虑来源胃可能大。术前未明确腹膜后胃重复诊断,用腹腔镜经腹腔探查见囊性病变位于腹膜后,胰腺、左侧肾及肾上腺受压可完全分离,囊性病变顶部与胃小弯相连但与胃腔内不通,成功完整切除腹膜后囊性病变,周围脏器无损伤,经术后病理结合术中所见明确诊断腹膜后胃重复。患者术后1周出院,无胃肠道损伤,饮食排便正常,因此腹膜后囊性病变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腹膜后胃重复可能,当CT可见典型表现或肿物与胃壁分界不清时,可进一步行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或怀疑腹膜后胃重复的患者,可行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完整切除腹膜后胃重复囊肿,并彻底修复胃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