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碧丰  林泽昇 《海峡药学》2011,23(10):233-235
收集我院2010年71例ADR事件,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它们所占ADR的百分比.结果71例ADR中男性(74.65%)多于女性(25.35%),其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21例(61.87%),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20例.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  相似文献   

2.
我院136例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飞群  张璐  葛巍玲 《安徽医药》2008,12(3):286-287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在2005年~2006年共收集ADR报告136例,现将这些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有效性、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鹏  程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47-148
目的:分析本院不良反应报告,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进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发生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中年患者(40~59岁)ADR发生率较高,占37%(37/10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3%(43/100);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64%(64/1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最为常见,占43.2%(54/125);ADR发生时间在11~30min分布最多,占25%(25/100)。结论:临床用药应该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5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丽华 《医药导报》2001,20(8):528-529
目的:对205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师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交医院ADR监察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略高;成年组比老年组高;药物涉及12大类74个品种,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60.4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及中成药监测;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制度,提高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9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发  喻伟麟 《药品评价》2006,3(4):299-300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9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2位的是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22001年12月1日开始执行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制度 ,这充分说明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并将进一步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本文对我院5年来所报告的ADR进行综合分析 ,以为ADR工作的深入开展、减少ADR和由ADR带来的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将我院5年来自发呈报的338例ADR资料输入计算机 ,用Excel进行处理 ,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ADR结果与预后、ADR所涉及的药物等作频数分析。2结果2 1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1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122例ADR资料,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涉及系统或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5类56种,其中抗感染药28种占50.00%;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2005年~2006年10月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0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高,占89.8%;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7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5.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首位(57.4%),其次为中药制剂(23.1%)。  相似文献   

12.
我院45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荔  杨静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5):642-64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4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重度ADR有72例(占15.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药物不良反应(ADR)监察是医疗单位的一项法定任务。我院通过近几年对ADR监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广泛开展 ,对医院的医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在开展合理用药过程中 ,我院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卡 (ADR卡 )ADR卡分发到全院各科室 ,如发现可疑的ADR (过敏、用药过量、致畸、致残等 ) ,可随时填写报告卡 ,ADR卡详细罗列了病人有关信息 ,如病人临床特征 (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嗜好、原患疾病、可疑食物史等 ) ;有关的药物治疗信息项 (用药史、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16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因果关系、合并用药情况、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6例ADR中,女96例,男70例,女性高于男性;注射剂(90.96%)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抗感染药物(50.20%)引起的ADR例数最多;发生的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HT6K 医院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宁 《海峡药学》2009,21(11):234-235
对漳州市中医院2008年收集的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80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上报9例(占11.25%)。上报数中,中医妇科最多:24例(占30%),其次为内1科:16例(占20%),骨Ⅱ科:13例(占16.25%),个别科室上报数为0。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居多;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47.22%);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治愈76例(95%),好转4例(5%),死亡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本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本院2008~2010年ADR报告情况,探讨ADR的发生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ADR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共收到报告126份,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65.87%,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46.03%;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7.94%。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症状。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点滴和口服。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219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60年代沙利度胺事件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显然,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发现以往未能发现的ADR及其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药费用.对ADR的收集、鉴别和分析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自80年代中期开展ADR监测工作,1998年12月上海市ADR监察中心在我院挂牌,进一步推动了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下面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收到的ADR报告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院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912例ADR中,年龄大于60岁患者占31.91%,以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2.02%),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74.1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18%),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55.92%)或者好转(42.76%)。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合理指导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艳 《河北医药》2013,(19):3002-300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多数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但也会出现无法预见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随着药品的不断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其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