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于1990年1月~1998年4月为65例复杂性上尿路疾病应用双J管作支架和内引流,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术后引流管堵塞床旁改良管中管冲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术中放置橡胶引流管因侧孔堵塞致术后引流不畅,在床旁于原引流管的体外暴露端任意部位戳一小孔,在此插入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冲洗引流.结果 经过引流管改良,冲洗引流疏通了堵塞的侧孔,达到引流通畅、减轻症状、控制感染的效果,起到治愈目的 ,效果满意.结论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更换引流管或再手术引流,患者无任何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有一个患者身上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道,如鼻饲管、输液管、气管内泵药、胃肠营养管、膀胱冲洗管等,用于引流的如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管、导尿管等,极易混淆。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管道进行管理,尤其在工作繁忙时提高护士快速识别不同管道的目的,防止差错发生,我们进行分类并给予标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计划性拔除引流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4例引流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情况及原因。结果非计划性拔除引流管最多发生在0?01~8?00时段,占41.67%;其次为17:01~24:00和12:01~14:00时段,分别占25.00%和16.67%。多发生于工作1年内护士当班时,占50.00%。非计划性拔除引流管原因:医护人员因素(62.50%)明显多于患者因素(37.50%),以固定不牢固、巡视观察不及时、健康教育不细致、工作经验不足为主。结论科学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专科知识、技能培训,落实交接班制度,加强病房巡视和病情观察,保证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护理品质是防范非计划性拔除引流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肝脏移植是当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我院2000~2004年共实施同种异体原位肝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如胃管、胸腹腔引流管、尿管、T形管、负压引流管等。为了便于观察及时更换拔除引流管,我科采用了条码标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膀胱手术后都要留置引流管,但由于其管道非常细连接起来很麻烦。以往我们都是将引流管直接放入引流袋中,然后用胶布固定。但这样经常有引流液自管口处渗出。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一种较为理想的连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同时应用腹腔引流管、减压管、营养造口管(简称"三管")治疗5例上消化道外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廖永慧  高敏  冯碧 《华西医学》2013,(4):596-597
目的 对比引流管固定器与传统固定方法在胆道术后患者“T”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5月.将102例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引流管固定器固定“T”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固定“T”管,观察比较两种固定办法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管固定良好,无松动和脱落情况发生,仅5例患者存在“T”管周围有疼痛刺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引流管固定器固定“T”锊能防止“T”管的松动和脱落,减轻患肯“T”管周围的疼痫.且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6年3—12月行开胸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1—9月50例同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及宣教;实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由经培训的专职责任护士在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4天对患者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干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与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活动训练及引流效能增进措施等。比较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74.40±8.88)h、(91.68±10.08)h,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引流术后落实健康教育路径,有效地缩短了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与费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路径对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6年3-12月行开胸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1-9月50例同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及宣教;实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由经培训的专职责任护士在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4天对患者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干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与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活动训练及引流效能增进措施等.比较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74.40±8.88)h、(91.68±10.08)h,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引流术后落实健康教育路径,有效地缩短了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与费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采用橡胶引流管制作多孔吸引管用于关节镜手术中,及时吸净地面积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三通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瑞萍 《护理学报》2004,11(10):35-35
2002年8月~2003年10月.我科对51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气胸病人采用了三通管连接引流管的方法,该法简便、安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引流管道专用裤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引流管道专用裤是在普通病服裤的基础上增加1个开口、1个固定扣和1个裤兜,适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及腹部、泌尿系等手术后留置引流管道及需要带管下床活动的患者。使用时将引流管道及液体收集袋从开口处穿出裤体,根据患者卧床、活动的需求,将引流袋挂在床边或自己裤体的固定扣上,并把引流袋装进裤兜中。经临床应用140例,患者未发生跌倒、脱管、管道反折、逆流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符合置管患者卧床、活动对引流管固定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放置小孔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选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9例,随机分成两组。B超小孔引流管组(n=53)在B超引导沿肋间或下肋上缘垂直将12-Fr胸腔引流管放入胸膜腔;常规大孔引流管组(n=46)CT、胸片定位,沿肋间或下肋上缘垂直将20-Fr胸腔引流管放入胸膜腔。连接胸腔引流瓶,引流液减少至50~100 ml/d,拔出引流管,应用榄香烯乳100 ml行胸膜黏连术。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操作时间、并发症和副作用。结果 B超小孔引流管组操作时间短于常规大孔引流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有效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放置小孔胸腔引流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可作为临床上微创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6.
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附14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J管作为内支架和引流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肾脏和输尿管手术,我科于1999年2月~2005年2月应用于1400例上尿路梗阻手术病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400例,男880例,女520例,年龄18~79岁,平均40.8岁;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行肾盂成形术26例,  相似文献   

17.
李君  王雪芹  张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6):1753-1753
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我科救治的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复合伤84例,其中同时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16例,现将三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1~64岁。损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塌方挤压伤2例,爆震伤2例。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单孔胸腔镜手术一般将引流管置于切口的中央或一侧,对切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在创伤较小的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手术中,笔者试着采用更细的中心静脉管来代替常规胸腔引流管,并评价这种引流方式是否能够达到传统引流的效果,同时观察是否能够减少创伤加快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60例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并切口原位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采用粗管和细管引流对比,对患者术后引流、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评分和舒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无论采用粗管引流还是细管引流,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无差异。采用细管引流患者切口愈合优于粗管患者,并且减轻疼痛,舒适度增加。结论对于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患者,采用原位细管引流安全有效,综合评价优于粗管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管道缝合固定法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5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83例和观察组275例,对照组患者引流管和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传统管道缝合固定法,观察组应用改良式管道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管道脱落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7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为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两组患者局部固定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管道缝合固定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管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应用3M舒柔胶带固定的22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0年7月-2012年12月行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应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的患者17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导管被拔出发生率、导管折断发生率和24 h后皮肤过敏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腰大池置管导管被拔出发生率、导管折断发生率、24h后皮肤过敏发生率分别为3.62%、2.26%、5.89%,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0.00%、0.00%、0.00%(P<0.05),而胶带松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腰大池置管体外引流管的效果优于舒柔胶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