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超声对肺周边局限性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了提高超声对良性炎性病变声像图的鉴别诊断率。方法 根据高分辨率超声能显示的病灶形状、回声类型、病灶内细支气管及相关所见、与肺组织的边界清晰度、病灶表面形态(含局部脏胸膜)、胸膜肥厚或粘连以及后方回声的观察等7项指标, 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等确诊的42例局灶性肺炎实变及球形炎性包块(脓疡、结核瘤、炎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意义。结果 发现病灶呈楔型或与肺交界部呈直边形, 病灶内见小支气管呈弥漫散在分布的不连续小等号状、星状或短线状等特征性图像对局灶性肺炎实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病灶呈类圆形或肿块形、周边见强回声包膜对炎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内常可见支气管相或强回声斑点; 肺脓疡多见粗大的气体相, 结核瘤多见钙化强回声伴声影。另有27例行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诊断率分别为48% 、63% , 两种方法互补诊断率达85% 。结论 炎性病灶声像图分析有助提高超声鉴别诊断率; 超声随诊为炎性病变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安全有效, 多数患者可获适宜治疗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超声(EBUS)诊断肺部结节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CT扫描提示肺部占位的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行EBUS检查, 观察病灶内部回声、边界、后壁回声及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结果 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中, 良性病变18例, 恶性病变34例。边界清晰和后壁呈线状均匀增强是肺部恶性病变的重要声像图特征, 边界不清和后壁带状不均匀增厚是肺部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 "彗星尾征"提示肺鳞癌病变。声像图表现中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变对肺部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EBUS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EBUS是肺部结节性病变超声诊断的新方法,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肺部超声与床旁胸部X线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疑似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肺部超声、床旁胸部X线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肺部超声、床旁胸部X线的诊断效能及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的检出率。结果 肺部超声诊断CA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床旁胸部X线(P<0.05)。肺部超声和床旁胸部X线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胸部X线声像图显示肺纹理增粗且伴有点片状高回声影,为炎性渗出,图像直观、立体,但二维图像分辨率低、清晰度差。肺部超声声像图可见多条B线、肺实变、肺实变区及含气支气管征,为炎症改变,其分辨率较高、图像质量较好。结论 肺部超声对老年CAP的诊断效能优于床旁胸部X线,其价格低廉、便携,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的检出率高,可作为老年CAP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小肾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小肾癌(直径≤3.0 cm)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正常肾实质的回声比较,观察肿瘤回声水平并分为5种声像图类型.同时观察肿瘤周缘回声征象.部分病例进行了彩超检查.结果小肾癌的灰阶超声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28.6%,病灶最小直径仅为1.2 cm,与其他影像学比较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内部呈低回声和分隔囊状无回声以及周缘高回声可考虑为超声诊断小肾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图特征.结论灰阶超声对早期发现小肾细胞癌有较大帮助,联合彩超和CT能更为提高小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彩超诊断小肾细胞癌技术特征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髓样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4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其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乳腺髓样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肿物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低,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乳腺髓样癌与其他类型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肺胸膜小彗星尾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所显示肺胸膜后方小彗星尾征伪像 (SCTA)的声像图特征、形成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181例进行随机肺胸膜超声检查 ,有胸部CT或X线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并将受检者分为两组 ,CT、X线检查结果阴性者为正常组 ,阳性者为异常组。根据超声显示的SCTA形态、数量和分布状况分为三种类型 :SCTA呈细强回声带 ,自胸膜拖曳而下 ,形态排列较一致者为I型 ;类似I型 ,但数量较多 ,形态宽窄不等 ,分布杂乱者为Ⅱ型 ;SCTA前方伴有直径数毫米弱回声小结节者为Ⅲ型。结果 正常组 10 8例 ,显示SCTA的占 62 .1% (67例 ) ,其中 97.0 % (65 /67)为I型 ,70 .1% (4 7例 )局限在近肋膈角或肋纵隔隐窝。异常组73例中 ,94.5 % (69例 )显示SCTA ,Ⅱ型占 46.4% (3 2 /6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对比胸部CT或X线检查结果 ,Ⅱ型伪像多局限在CT相对应的部位 ,常见于肺局部或弥漫性病变 ;而Ⅲ型伪像则常见于肺表面或胸膜下多发结节。结论 多发或大量弥漫分布的伪像与肺部弥漫性病变密切相关 ;超声所见SCTA的不同类型可能与增厚的小叶间隔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关 ;Ⅲ型伪像对发现肺部小结节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胸肺超声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应用价值。方法 ILD患者85例和非ILD患者44例,均行经胸肺超声及HRCT检查,分析胸膜和肺实质的图像,记录下列声像图:(1)B线条数;(2)胸膜线是否规则及其厚度;(3)胸膜下有无结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经胸肺超声及CT诊断IL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计算两者诊断ILD的Kappa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下列声像图特征为诊断依据:(1)双侧胸腔弥漫性分布的B线,一个切面4条以上;(2)胸膜线增厚,不规则;(3)胸膜下散在小结节样低回声区。CT与超声诊断ILD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一致率为86.33%,Kappa值=0.723。结论 ILD的经胸肺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肺超声诊断与CT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可作为ILD的一种初步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油酸型动物模型,研究肺损伤亚急性期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亚急性期声像图表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实验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制模前留取全部实验兔的肺声像图,随即处死对照组实验兔。实验组制备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制模成功的标准为至少一个肺区出现弥漫性"彗星尾"征。制模成功后,在不做任何干预条件下,普通级饲养,每周观察一次,留取肺声像图。于第2周末处死。解剖所有实验兔,取出肺脏,制备组织切片。观察、记录实验兔肺脏的大体观及镜下组织学改变。 结果对照组肺脏声像图主要表现为A线;肺脏大体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形态大小正常、呈粉红色且表面光滑。实验组制模的成功率为100%;在制模成功2周后即亚急性期,肺声像图的主要表现为:A线与B线同时存在,"彗星尾"征特点为短而宽,仅局限于近场,未达远场;实验组肺大体病理表现为:双肺表面呈暗红色兼有灰色区,双肺边缘呈灰白色;主要镜下病理表现为肺实变(8/12,66.7%)、肺纤维化(6/12,50.0%)及胸膜增厚(4/12,33.3%),实验组未见肺水肿及肺淤血性出血。 结论A线与B线同时存在及短而宽的"彗星尾"征是提示肺损伤进入亚急性期的主要声像图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二十年来我院经超声显像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9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29例肾上腺转移癌声像图显示肿块直径为1.8~10.3cm,肿块呈不规则形者18例,呈椭圆形者11例;肿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呈低回声者11例,弱回声6例,较高回声4例,弱、低回声与较高回声混合者8例;超声显像诊断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相符者27例,符合率为93.1%(27/29)。结论 肾上腺转移癌具有一定的超声声像罔特征,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壁结核性脓肿高频超声与CT表现,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胸壁结核性脓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胸壁结核性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及CT平扫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本组35例胸壁结核性脓肿患者高频超声检查及CT检查结果。 结果35例胸壁结核性脓肿,高频超声检查与CT均能100%检出;高频超声显示病变肋骨17根,CT显示肋骨病变15根;超声显示死骨5例,CT显示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显示肋骨骨皮质毛糙3根,CT显示1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显示骨质增粗2根,CT显示10根,CT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45.5%(10/22)vs 11.8%(2/1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超声显示骨质中断12根,CT显示11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肋骨中断范围<0.1 cm中,超声显示2根,多于CT的1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CT检查比较,高频超声检查能显示胸壁结核性脓肿及肋骨病变,可作为胸壁结核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13.
腕舟状骨骨折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 超对腕舟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7.5M Hz 探头对20 例正常成人和 13 例患者共计 66 块的腕舟状骨进行了检查, 并与X 线诊断做了对比研究。结果: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舟状骨的形态, 明确骨折部位, 确诊率与X 线诊断相近, 对部分早期X 线不显示骨折者, 超声诊断优于X 线。结论: 超声诊断腕舟状骨骨折简便、易行, 有助于早期发现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与CT成像对脾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超声及CT表现。结果超声漏诊1例,误诊1例,准确诊断15例,15例位于脾门处的脾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体内红蓝色血流信号各半,界限分明的半涡流信号,与脾动脉相通。位于脾动脉起始端和中段的3例超声只发现病变,未具体诊断为脾动脉瘤,超声诊断符合率75%。术前20例CT全部诊断为脾动脉瘤,与手术和病理完全一致,CT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对脾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低于CT,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脾门处脾动脉瘤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且方便、快捷,是初诊筛选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对该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是术前确诊该病变的必须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增强扫描。 结果 13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7例,左肺6例;中心型4例,周围型9例;2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11例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病灶最大径3.0~8.3 cm,平均4.9 cm;肿块密度不均匀,10例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3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5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单侧胸腔少量积液。 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常规行甲状腺床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扫查,并检查血清Tg;131I治疗1周后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结合各项检查、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确定转移淋巴结。结果 共确诊60例DTC颈部转移,其中超声发现转移淋巴结41例(41/60,68.33%),SPECT/CT发现45例(45/60,75.00%),血清Tg阳性25例(25/60,41.67%)。超声与SPEC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8.92%(146/185),SPECT/CT诊断符合率为82.70%(153/185),超声联合血清Tg及SPECT/CT的诊断符合率为88.11%(163/185)。结论 超声对于诊断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结合血清TG、SPECT/CT有助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3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常规肺部CT扫描,并在病灶处用薄层高分辨力重建方式加扫。结果: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47例肿块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少数肿瘤内可见钙化、坏死、液化和空洞。16例肿瘤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呈分叶状,薄层扫描时可见空泡征。肿瘤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棘突、支气管血管纠集、胸膜粘连和胸膜凹陷征等。胸膜粘连多见于肿块较大的肺癌,胸膜凹陷征多见于肿块较小的肺癌。结论:CT诊断周围型肺癌比常规X线检查提供更多的信息;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肺门、隆突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时,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过程中的超声表现特征,推进儿童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膜转移瘤的CT特征,提高胸膜转移瘤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做CT检查的3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胸膜转移瘤病例,使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zx/i型单层螺旋CT机,层厚、层距均为10 mm,螺距1.5,病分病例行5 mm薄层或高分辩扫描,所有病例均先行平扫,2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胸膜转移瘤的CT表现依次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伴不规则胸膜增厚(56.6%)、胸膜结节及结节状胸膜增厚(46.6%)、胸膜软组织肿块(13.3%)、少量气胸(1.0%)等,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结节或结节状胸膜增厚共占76.6%,增强扫描胸膜软组织灶呈中等度以上强化,CT值>20 HU,66.6%病例并其他胸内转移征象,73.3%原发灶为肺癌,20.0%找不到原发灶.结论 螺旋CT能发现大部分胸膜转移瘤,结合原发灶病史及其他胸内转移征象,大部分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或轻度带状胸膜增厚与反应性改变尚难鉴别,诊断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彩超、X线、CT对胸腔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超声探查到的胸腔内占位病变,与X线、CT联合诊断,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 26例胸腔内恶性肿瘤,超声符合95%,X线88%,CT96%。4例肺炎,超声与X线符合50%,CT符合2例未做2例。2例肺结核,超声与X线符合100%,CT符合1例未做1例。恶性肿瘤图像特征:以低回声及形状不规则多见,4/26探及血流信号,17/26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胸腔内占位病变以肺癌多见,超声与病理符合率高于X线,低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