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浸润方式的Silva分型系统对宫颈浸润性腺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经病理诊断为宫颈浸润性腺癌的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有完整淋巴结切除的病理资料,并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合并其他肿瘤患者,采用Silva分型系统判断宫颈腺癌的浸润方式,并随访19~40个月。结果①宫颈腺癌浸润方式为Silva分型A型者6例(10.3%,6/58),均无肿瘤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为Ⅰ期。②浸润方式为Silva分型B型者7例(12.1%,7/58),其中1例右侧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宫颈肌层脉管内癌栓,均未见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为Ⅰ期。③浸润方式为Silva分型C型者45例(77.6%,45/58),其中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宫颈肌层脉管内癌栓,1例远处转移;3例临床分期为Ⅱ期,42例为Ⅰ期。58例患者全部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3例首次行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6例(44.8%,26/58)患者接受了化疗或放疗,化疗方案为2~6个周期的紫杉醇+洛铂或多西他赛+卡铂。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在手术后第2~43天6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盆腔或腹腔包裹性积液,1例上尿路感染,1例输尿管阴道瘘。浸润类型为A型及B型患者随访过程中无复发或转移;C型患者随访26例,其中25例患者健在,1例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右肺、双侧附件、阑尾、大肠,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宫颈浸润性腺癌采用Silva分型系统进行浸润类型的判断可以有效预测肿瘤的预后,建议在宫颈浸润性腺癌的病理报告中增加肿瘤浸润方式的Silva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24~77岁,孕次为0~10次,产次为0~9次,绝经年龄为30~60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40. 75%)及阴道不规则流血(38. 87%)多见。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14. 84%(150/1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宫颈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切缘阳性、累及阴道以及累及子宫下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OR=1. 671)、肿瘤浸润深度 1/2子宫颈全层(OR=4. 452)、宫旁浸润(OR=2. 983)、脉管浸润(OR=4. 306)、肿瘤累及子宫下段(OR=1. 83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宫旁浸润、脉管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的患者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规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 32岁 ,住院号 36 0 2 3。 1991年 9月 3日患者因“子宫内膜腺癌”术后未控入我院。患者曾因反复超月经量出血 3个月 ,加重一周 ,于 1991年 8月 1日以“绒癌 ?子宫肉瘤 ?”在外院就诊。该院资料提示 ,妇科检查 :外阴有血迹 ,阴道未见转移灶 ,宫颈口处有轻度着色 ,颈管后壁有3cm× 2cm新生物 ,突出于宫颈外口 ,子宫前倾 ,女拳大小 ,质硬不均 ,右侧突起 ,活动 ,无痛 ,双侧附件无异常。于 8月2日于该院行子宫次广泛切除加骼内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结果 (病检号 912 431) :①子宫内膜腺癌Ⅱ~Ⅲ级浸润肌层 ;②附件及宫颈未见浸润。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3例宫颈腺癌的病例资料,其中VGA 38例,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VGA患者中位年龄为41.0岁(27~76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68.5%);IA期3例,IB期31例,IIA期2例,IIB期2例;34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患者发现淋巴血管间隙受累,1例卵巢转移,1例复发;2例患者放化疗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38例VGA与同期收治的326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的肿瘤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GA的发病年龄较轻,以外生型肿瘤多见,诊断时绝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较好,浸润深度较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是预后较好的宫颈腺癌型别,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71岁、女性白人。因腹痛和便秘入院。三年前,患者因子宫内膜Ⅰ期2级腺癌作经腹子宫切除术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及盆腔放疗。病检50%子宫肌层穿透和淋巴转移。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正常,但有横结肠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用阿霉素,5-Fu和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后,食道X线复查,发现食道中段向心性狭窄,食道粘膜完整。内窥镜活检阴性。活检后3个月发现吞咽困难,并进行性加重。X线复查可见食道狭窄程度加重,并在原狭窄部有溃疡。内窥镜活检为腺癌,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转移。胸部CT检查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2岁,因头痛、头晕15天于2005年3月15日入院。2003年12月诊断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化疗。2005年2月因子宫颈癌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深肌层,盆腔淋巴结未见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61岁,因卵巢鳞状细胞癌术后7月,复发1月,于2018年1月29日入我院。患者2017年5月出现下腹部不适感,当地医院B超检査示:盆腔142mm×115mm肿块。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a)37U/ml,癌胚抗原(CEA)6.18ng/ml。于2017年6月17日行腹腔镜探査,术中冰冻病理检査提示成熟性畸胎瘤恶变,遂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査:右侧卵巢成熟型畸胎瘤恶变,呈高分化鳞状上皮癌改变,其余组织未发现肿瘤累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LY  Zeng SY  Wan L  Ao M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5):352-35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手术中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首治为手术治疗的6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5.6%,36/638)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相关因素为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子宫浆膜浸润(P均<0.05),而年龄、脉管浸润、宫颈浸润与卵巢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危险强度排列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病理分级.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高分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元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年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中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误判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收治的1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增强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将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并对肌层和宫颈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误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MRI诊断准确率随期别升高而降低,随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特殊病理类型患者的准确率为79.74%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I诊断肿瘤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的手捣直鹞?91.79%、90.91%、91.62%、97.62%、73.17%和0.758;深肌层浸润率分别为90.91%、91.79%、91.62%、73.17%、97.62%和0.758;宫颈浸润率分别为84.21%、95.95%、94.61%、72.73%、97.93%和0.75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00%、91.16%、85.63%、40.91%、92.41%和0.347。(3)MRI错误评估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分娩次数少、合并肌瘤、宫角部位病变、深肌层浸润、肿瘤体积大(包括肿瘤占宫腔面积≥1/2及肿瘤最大径较大)、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及特殊病理类型正相关(P<0.05)。结论 增强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当患者合并肌瘤、宫角部位病变、肿瘤体积较大、特殊病理类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等因素时较易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宫旁切除术加阴道上段切除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宫颈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例子宫全切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次)广泛性宫旁切除术+阴道上段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中1例为外院会诊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48.4岁。1例宫颈微偏腺癌,1例宫颈腺鳞癌,1例宫颈腺癌,2例宫颈鳞癌。临床分期ⅠA2期2例,ⅠB1期3例。5例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6d,手术时间平均16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mL。术中无一例输血,未发生手术损伤。无一例发生术后病率。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平均为术后15.2d,残余尿量平均14.8mL,无一例发生尿潴留。5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阴道壁及宫旁组织、双侧卵巢未见癌侵犯,但1例宫颈腺癌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见33枚有癌转移,术后1周开始给予化疗,目前正在放疗随访中。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复发、远处转移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宫旁切除术加阴道上段切除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32例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应用 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 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应用Kaplan -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 ,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卵巢腺肉瘤     
子宫外苗勒氏腺肉瘤非常罕见,来源于卵巢、输卵管和腹膜间皮。文献中仅见13例卵巢和14例生殖道外的腺肉瘤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卵巢腺肉瘤。患者32岁,日本妇女,G3P1,下腹疼痛7个月,无放射治疗史,盆腔检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物并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血清CA125 1 100 U/ml(正常为<35U/ml)。行右侧卵巢切除术。术中盆腹腔未见异常。术后10个月CT发现子宫直肠陷窝有肿瘤复发,血清CA125为950 U/ml。行全子宫、左侧附件、肿物、网膜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4个月未发  相似文献   

14.
1病例分析患者,女,年龄59岁,2010年01月19日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余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术,术中病理报告提示子宫内膜癌,2010年01月26日行全麻下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中低分化内膜样腺癌,侵及子宫壁全层,脉管内见癌栓,双侧宫旁及双附件未见癌,送检右闭孔淋巴结转移1/8,左闭孔淋巴结见癌转移O/9,左髂外淋巴结见癌转移1/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I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VGA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同期323例宫颈腺癌中,VGA占11.15%(36/323)。36例VGA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4.61±7.93)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与阴道不规则出血(均为12例,分别占33.33%);ⅠB1期26例,ⅠB2期5例,ⅡA1期3例,ⅡB期2例;26例患者治疗前行HPV检测,21例患者阳性(80.77%),5例HPV阴性(19.23%);3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年轻ⅠB期患者术中保留卵巢;1例患者未手术,接受同步放化疗。36例患者随访4~59个月,2例死亡,余34例(包括6例保留卵巢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结论:VGA发病率较低,其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高,浸润表浅,卵巢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好。年轻早期患者排除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VGA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同期323例宫颈腺癌中,VGA占11.15%(36/323)。36例VGA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4.61±7.93)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与阴道不规则出血(均为12例,分别占33.33%);ⅠB1期26例,ⅠB2期5例,ⅡA1期3例,ⅡB期2例;26例患者治疗前行HPV检测,21例患者阳性(80.77%),5例HPV阴性(19.23%);3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年轻ⅠB期患者术中保留卵巢;1例患者未手术,接受同步放化疗。36例患者随访4~59个月,2例死亡,余34例(包括6例保留卵巢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结论:VGA发病率较低,其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高,浸润表浅,卵巢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好。年轻早期患者排除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先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如盆腔淋巴结阳性,则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或取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如盆腔淋巴结阴性,则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如经病理证实有脉管间隙受侵、间质浸润深、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阳性或手术切缘阳性,则加用放化疗。术后均严密随访。结果参与随访的42例患者中,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鳞癌患者术中冰冻提示(右侧)闭孔淋巴结有癌组织浸润,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余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提示有脉管浸润。未发现宫旁浸润及手术切缘阳性的病例。盆腔淋巴结阳性、脉管浸润的2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化疗。平均随访60~84(71.33±7.77)个月,1例出现复发及可疑肺转移;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1例患者术后5年复查发现鳞状上皮癌抗原升高,但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在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情况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可能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澳大利亚某大学妇产科从1971~1976150例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标本的研究。对肿瘤大小对淋巴结累及率、边缘区布散率及宫旁组织转移之间关系作了分析。子宫标本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处理后制成7~8微米厚的组织检查切片。宫体、输卵管、卵巢、宫颈、宫旁组织、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子宫颈横纹肌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6 5岁。因绝经 13年、不规则阴道流血 1个月余、宫颈活组织检查为横纹肌肉瘤 (RMS)于 2 0 0 0年 1月 16日入院。患者孕 4产 4。入院后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 (- ) ,宫颈前唇呈不规则息肉状突出 ,1cm× 1cm大小 ,色暗红 ,质脆 ,触之易出血 ;子宫体萎缩 ;双侧附件未及包块。三合诊 :直肠壁光滑 ,主、骶韧带无增厚 ,盆壁光滑。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转移结节。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诊断 :宫颈RMS。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术中见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 ,肿瘤位于宫颈前唇 ,外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