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罕见的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1例的诊断。方法对1例结肠合并胃原发性淋巴瘤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并进行个案分析。结果本病例经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瘤IIA期)。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有全消化系统粘膜同时侵犯的可能,建议对胃或者肠道原发性淋巴瘤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因本病内镜下无特征性改变.还应重视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罕见的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1例的诊断。方法对1例结肠合并胃原发性淋巴瘤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并进行个案分析。结果本病例经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瘤IIA期)。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有全消化系统粘膜同时侵犯的可能,建议对胃或者肠道原发性淋巴瘤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因本病内镜下无特征性改变,还应重视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中的表现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的方法 ,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在 3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 4 6 .1%。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 5 9 0 %。CT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达 91.2 %。结论 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 82 .1% ,结合CT检查 ,可使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 (91.2 % )。借助CT表现可以和胃癌区别开来并可以协助临床确定病变的分期和预后。幽门螺杆菌 (Hp)及Ki- 6 7、p5 3、bcl- 2免疫标志物的检测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有无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胃镜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5年5年间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病理。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无人群特定性,但中老年人比例较高。70%以上患者表现有上腹痛。胃镜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呈多形性、弥漫性、范围广的特征,镜下难于同其他胃恶性肿瘤鉴别。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是临床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为提高诊断率,对胃镜下隆起性病变尤其是肿块表面伴糜烂溃疡时应高度怀疑,注意病理取材方法及质量,预后一般优于胃其他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神经鞘瘤3例,淋巴管瘤1例,脂肪瘤1例,黄色瘤1例,感染性炎性改变1例,CT诊断符合6例;恶性肿瘤6例,其中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精原细胞癌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CT诊断符合5例.术前定位准确12例(92.3%).与病理良、恶性符合11例(84.6%),病理组织学类型诊断准确7例(53.8%).结论 CT诊断能精确显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特征,对肿瘤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确诊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病灶局限于甲状腺4例,超出甲状腺包膜外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较困难,应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的方式,对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本组研究对象中小肠腺瘤13例,间质瘤11例,平滑肌瘤7例,淋巴瘤4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准确率为94.29%。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术前3例高度怀疑为淋巴瘤,其余3例分别被误诊为脑膜瘤、胶质瘤、颅内转移瘤。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平均生存19个月。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术前难以确诊,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为溃疡型7例,弥漫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联合应用胃镜和胃肠钡餐可大大提高胃淋巴瘤的诊断率,可达71.4%。结论加强对胃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3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俭 《中国医师杂志》2001,3(6):417-4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保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疹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分为溃疡型7例,弥温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71.4%。结论 加强对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以及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 ,原发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表现多样 ,无特异性 ,所以胃淋巴瘤误诊较多。我院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 42例 ,然而仅 4例是术前确诊 ,误诊 38例 ,误诊率高达 90 %。本文重点讨论胃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及对策。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胃淋巴瘤 42例 ,均符合Dawson’s诊断标准[1 ] 。其中男 2 0例 ,女 2 2例。年龄 2 1~ 84岁 ,中位年龄 48岁。肿瘤部位 :胃窦部 2 1例 ,胃体部 14例 ,多发性 7例。2 临床表现 腹痛 41例 ,腹胀 32例 ,腹部肿块 2 0例 ,返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在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肺淋巴瘤,5例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其CT表现.结果 5例患者的CT表现中,1例为肿块型,3例为实变型,1例为小结节型.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是确定其存在、范围、分期等的主要手段,提示原发性肺淋巴瘤可能的时候,要积极给予穿刺病理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对22例淋巴瘤临床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的认识.方法 :收集沭阳仁慈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22例患者,复习其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病理组织学形态与细胞学形态,并对淋巴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进行分析与探讨,按WHO(2008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与分类分型.结果:(1)22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1例(95.4%),霍奇金淋巴瘤1例(4.6%).NHL21例中B细胞淋巴瘤15例(71.4%),T和HK细胞淋巴瘤6例(28.5%).B细胞性淋巴瘤15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11例(73.3%),套细胞淋巴瘤2例(13.3%),滤泡性淋巴瘤1例(6.6%),小B细胞性淋巴瘤1例(6.6%);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6例,其中NK/T细胞性淋巴瘤4例(66.6%),其中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鼻外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1例.(2)22例HL和NHL中,男性1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4.5:1,发病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岁,病位以颈部淋巴结多见.结论 :22例淋巴瘤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多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起病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56-35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眼眶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 眼眶淋巴瘤8例。6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肿块包绕眼球生长,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2例位于泪腺,其中1例合并腮腺肿块。所有病例均未见眼环增厚与变形。所有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其内未见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1min病变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变进一步强化。结论 眼眶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本院自1979年7月—1986年4月经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恶性肿瘤779例,其中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占同期胃恶性肿瘤的.5%,发病年龄21—66岁。男3例,女9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PGC)患者术前CT检查胃裸区(GBA)侵犯与术后中远期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评估GBA侵犯程度,分析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中远期生存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近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螺旋CT诊断近端胃癌GBA区侵犯准确率为80.77%,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88,P<0.05)。术后随访3年,78例患者中死亡17例,生存61例,其中,胃膈韧带受累、膈肌受累及胃周脂肪受累是影响PG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Logrank=3.395,Log rank=6.373,Logrank=39.16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T临床分期、GBA区淋巴结个数、跨壁受累、胃膈韧带受累、膈肌受累及胃周脂肪层为PG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x2=6.954,x2=14.1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状况,为以后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极易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保持平行,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较为广泛且呈现出多形态以及多中心的变化,手术切除胃周围的淋巴结能够较高的效率,化疗效果相对于胃癌患者要有优越性。结论:医生需要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概率,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其预后效果较好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述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PET-CT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给予PET-CT检查,根据PET-CT图像显像确诊原发结外淋巴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及确诊率。结果:8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现,有72例为原发结外淋巴瘤,经PET-CT诊断病例65例,BET-CT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81.6%,准确率为82.8%。结论:应用PET—CT诊断原发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不过要注意结合患者病理进行鉴别诊断,才能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例原发输卵管移行细胞癌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一例原发性输卵管移行细胞癌患者术中及术后HE诊断误诊为输卵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经上级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移行细胞癌。一例术前诊断为卵巢癌,术中及术后HE诊断为输卵管移行细胞癌。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连续监测血清CA125水平对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