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将截断后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两个骨段,用牵引器固定,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逐步将两骨段牵开,骨间隙中生成新骨,以达到延长骨骼、矫治畸形的目的。自1980年以来,Ilizarov的骨垢牵张成骨已成为延长长骨的一项标准技术,并已应用于人颌面骨畸形与缺损的矫治。但因一些并发症如关节僵 相似文献
2.
牵张成骨术是通过牵引离断骨段或骨缝而促进新骨生成的一项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牙颌面畸形的矫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胡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10-12
牵张(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对切开后的骨段施加特定大小的牵引或扩张力,使骨段间隙内再生新骨以延长或扩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发育不足或修复骨缺损的一种外科技术。DO起源于矫形外科,至20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才开始引入颅颌面外科。1992年McCarthy等首次利用骨牵张术成功延长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下颌骨,为颌面骨骼发育不足的外科矫治与骨缺损畸形的整复治疗打开了全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hemifacial microsomia,HM)的发生率为1/5000^[1]。又称为半侧小颜面畸形、Goldenhar综合征、第一和第二鳃弓综合征(the first and second arch syndrome)、眼-耳-脊柱发育不良(oculo-ariculo-vertebral spectrum)等^[2]。HM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进展性的、不对称性的颅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5.
6.
影响牙槽嵴牵张成骨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牙槽嵴牵张成骨术治疗时间,改善成骨质量,众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牵张器不断改进,使牵张术向微创化、简单化、可控性方向发展.牵张后早期进行种植修复,可以延缓牙槽骨吸收.牵张术和GBR等技术联合应用,能扩大牵张成骨的应用范围.牙槽嵴牵张成骨中,各种细胞因子尤其是BMPs能促进成骨,加速骨质改建.本文主要对上述影响牙槽嵴牵张成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应用形式。以及在快速扩弓,颌骨延长排剂牙列和加速牙齿移动方面予以综述,指出骨牵张术为颅面骨骼畸形的外科正畸以及加速牙齿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在正畸领域的应用为矫治错He畸形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张成骨是源于矫形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被引入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优越性及其在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牙槽骨垂直牵张成骨后,移动骨段一步颊向移位较大距离对牵张成骨的早期影响.方法 自行研制双向牵张器.杂种犬8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1个月后,骨切开放置牵张器,间歇7d后以每天1mm的速度牵张,垂直牵张高度为6mm.垂直牵张完成后,每只犬的随机一侧作为实验侧,于牵张结束后第2天一步将移动骨段颊向移位3 mm,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牙槽骨垂直牵张成骨后,移动骨段一步颊向移位较大距离对牵张成骨的早期影响.方法 自行研制双向牵张器.杂种犬8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1个月后,骨切开放置牵张器,间歇7d后以每天1mm的速度牵张,垂直牵张高度为6mm.垂直牵张完成后,每只犬的随机一侧作为实验侧,于牵张结束后第2天一步将移动骨段颊向移位3 mm,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改变移动骨段的颊向位置.7d后处死动物并行墨汁灌注,进行临床检查,双能X线检查牵张区骨密度,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血管面积比率.结果 实验动物均能很好地耐受实验操作,实验侧移动骨段在垂直牵张后可较容易地颊向移位3mm,实验侧与对照侧牵张区内都有新生骨组织生成.双能X线检查显示:实验侧与对照侧的平均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侧与对照侧有平行于牵张方向的血管生成,未见明显的血管破坏,图像分析血管面积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牙槽骨垂直牵张后移动骨段一步颊向移位可对牵张区新生骨组织塑形,避免轴向移位.这种操作并没有明显破坏其早期的血管生成及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行右上颌骨全切术,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患者,以自行研制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行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后延迟1w行骨牵引,共牵引3w,固定期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螺旋CT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线式牵引右侧约20mm,左侧约15mm;固定期8个月时,新生骨骨质密度接近正常,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弧线完整平滑,颧骨弧形牵张成骨完成,骨性支持结构于上颌骨低位建立。结论: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可有效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为进一步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可望实现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大鼠下颌牵张成骨模型,为颅面部牵张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153只雄性SD大鼠施以单侧从乙状切迹至下颌骨下缘的纵向骨切开,在下颌角舌侧放置预制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块,安放并固定口外牵张器。经过3d的潜伏期,进行连续5d的牵张加力,之后进入固定期。结果:全部实验步骤已被SD大鼠耐受。大鼠体重在平均术后9.2d即恢复正常,后逐渐增长。伤口无感染,牵张装置足够稳定,产生并维持了所需的牵张距离。结论:新型的大鼠下颌牵张成骨模型已建立,并具备很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骨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3只大型成年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下颌骨节段性弧形缺损,植入自行研发的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牵引间歇期7 d,牵引速度0.5 mm×2次/d,固定期3个月,共牵引约30 mm,采用大体观察、X线以及组织学观察其成骨特点。结果:实验过程中无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球形传力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固位始终良好,大体观察可见骨呈现弧形愈合良好,X线影像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的曲线移动,与远端下颌骨呈弧线连接,HE染色显示出明显的新骨形成带。结论:球形挤压传力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能够实现下颌骨后段弧线式牵张成骨。 相似文献
14.
应用牵张成骨技术行牙槽嵴增高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牵张成骨 (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指在骨缝处或在截开的骨段用牵张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 ,因此产生的骨间隙中形成新骨 ,从而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该技术用于四肢长骨已有近百年历史 ,在颅面部治疗颌骨缺损、畸形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领域也获得了成功。近年来 ,用牵张成骨技术增高牙槽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现综述如下。一、牵张成骨技术与传统牙槽嵴增高术的比较牙槽嵴增高术分相对增高及绝对增高两种 ,前者指唇颊沟加深或牙槽嵴延伸术 ,后者指牙槽嵴增高术。唇颊沟加深术通过改变黏膜及肌附着的位置 ,使牙槽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焦点、三焦点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牵张,比较两种牵张成骨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牵张区新骨生长的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好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好于两焦点牵张成骨组。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28(6):363-365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已成为矫治各类先天性和获得性颅面部畸形的重要手段。本文以distraction、lengthening、mandible、mandibular、maxilla、maxillary、midface、midfacial、monobloc、cranial、craniofacial及maxillofacial为关键词,通过PUBMED检索自1966年至1999年12月的109篇临床研究报告,依照牵张类型、适应征、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牵张速度与频率、延迟期与固定期等参数分类,对各家文献报告的不同DO治疗程序与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评估其临床适应征,并尝试建立颌面部DO术的治疗方案与成功标准。 相似文献
17.
颌骨牵张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4):463-466
牵张成骨在颌面整形外科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其中牵张器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用于颌骨的牵张器仍以传统的螺旋式牵张器为主,但是随着适应证的逐渐扩大,传统牵张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新型牵张器的研制逐渐兴起。本文将对颌骨牵张器进行分类介绍,主要包括自动牵张器、曲线牵张器、双向牵张器、三焦点牵张器和种植型牵张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牵张器的最佳拆除时机。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只,在对动物右下颌骨行骨皮质切开术后进行牵张,第1组动物在牵张后固定期第6周处死,第2组动物在固定期第8周处死,第3组动物在固定期第10周处死,随机选取实验组4只动物的未手术侧下颌骨作为对照组,将各组新骨组织和对照组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压缩实验和三点弯曲实验,观察新骨生物力学强度随固定期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固定期时间的延长,新生骨抗压缩和抗弯曲实验各项力学指标值逐渐增大;固定期6周组和固定期8周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0周组与对照组之间各个指标对应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张后固定期10周时新生骨的机械强度已接近于正常下颌骨骨组织,固定期10周可能是较为适宜的牵张器拆除时机。 相似文献
19.
牵张成骨术在腭裂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项通过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以延长或扩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新技术,是目前矫治各种畸形的新方法。目前,DO已应用于矫治各种颅颌面畸形,特别是下颌骨的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的矫治,但在腭裂患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牵张成骨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成功,使其在颅颌面骨尤其是下颌骨畸形中具有极大应用潜能。本综述了下颌骨牵张成骨对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牵张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影响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作用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