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向心方向穿刺和传统离心方向穿刺对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选择最佳穿刺方法、保护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例病人向心方向穿刺10次,传统离心方向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每次检测并记录动脉端、静脉端和外周血尿素氮,计算再循环率,并同时使用血液透析机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功能测量记录病人的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动静脉内瘘向心方向穿刺的再循环率和透析充分性与传统的离心方向穿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采用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可以避免血液重复循环发生,达到充分透析,减少了并发症,保护了内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向心方向穿刺法在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8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有关资料,按穿刺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n=42)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改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n=42)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离心方向穿刺(传统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HD1个月同等时间内的血流量达标情况,BUN和Scr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使用年限。结果两组血流量达标情况,观察组99.8%,对照组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49,1.423;P〉0.05)。两组透析效率,观察组BUN清除率为(65.48±3.18)%,Scr清除率为(58.28±3.82)%,对照组BUN清除率为(64.23±3.25)%,Scr清除率为(58.80±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3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阻塞率情况,观察组动脉瘤例数5例(11.9%),狭窄例数2例(4.9%),阻塞例数1例(2.4%),均低于对照组26例(61.9%),13例(30.9%),8例(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2.547,13.820,24.098;P〈0.01)。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选择改良向心方向穿刺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3.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处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30例选择距瘘口近侧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1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4.
离心穿刺与向心穿刺对透析再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再循环(dialysis accessreci rculation,DAR)是部分已透析过的血液不经过体循环直接从静脉端向动脉端的回流,影响了透析充分性。如何在不增加再循环量保证患者透析时的充分性的前提下保护性使用动静脉内瘘,增加内瘘的穿刺范围,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顺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 5 5例初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选择同侧下肢大隐静脉或任意一条非瘘静脉作为静脉回路。对照组 (常规穿刺法 )动脉出路距瘘口近侧头静脉离心方向穿刺 ,静脉回路选择动脉端 5cm以上任意静脉向心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内瘘堵塞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动脉端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5 .71 %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 80 .30 % ) (P <0 .0 1 )。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实验组为 4 .2 9%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1 2 .1 2 % ) (P <0 .0 1 ) ,静脉端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内瘘堵塞率为 3.5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2 5 .93% ) (P <0 .0 5 )。实验组透析中血流量可达 2 0 0ml/min以上 ,为 82 .82 % ,对照组为 77.2 7%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可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和顺血流方向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60例(每例透析病人动脉端穿刺次数为600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端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所有病人静脉端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顺血流方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871-2872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1.
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老年人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情况.方法对36例年龄大于60岁的血液透析患者的AVF做回顾性分析,并将AVF的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AVF手术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4.75%、77.97%、67.80%、50.85%、40.68%和20.34%,对照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08%、92.16%、84.31%、70.59%、60.78%和41.18%,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AVF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2.
朱伟萍 《天津护理》2010,18(6):314-315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內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6例患者內瘘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內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內瘘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內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能减少內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保证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38月,评估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三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68例;经PTFE移植血管透析的患者1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18例。AVF患者的年龄及感染的并发症较PTFE移植血管和CTC组低(P〈0.01);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PTFE移植血管低(P〈0.01);CTC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虽未发生栓塞并发症,但3例患者血流量不足;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2,以AVF为最高(与CTC相比P〈0.01)。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PTFE移植血管和CTC仍可作为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方法 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53例)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 (21例)2种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2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经AVF透析的患者53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21例.AVF患者年龄、感染等并发症较CTC组低(P<0.05); 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CTC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2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动疗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的运动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12周.测定干预前后透析中两组患者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可提高透析充分性和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初期成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压、术后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相关性以及1年内的并发症。结果126例内瘘成熟,9例患者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低于100/60 mm Hg患者血压与内瘘初期成熟呈负相关(P<0.01),术后应用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呈正相关(P<0.05);内瘘成熟后1年,通畅率98.4%(124/126例次),栓塞率为1.6%(2/126例次),无感染;每例内瘘平均透析次数为(132.2±8.6)次/年,平均透析时间为(530.4±28.2)h/年,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一种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其并发症主要为栓塞;血压低于100/60 mm Hg的患者内瘘初期成熟率较低,术后应用抗凝治疗可减少内瘘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4个月,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两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80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34例.AVF组患者的年龄及感染并发症均低于CTC组(均P<0.05);AVF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于CTC组患者(均P<0.05);两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均>1.2,但AVF组更高(与CTC组相比);两组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的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采用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11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如感染、皮下血肿、局部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解决了实际问题,使未行循证护理实施传统血管通路护理的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血液透析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肝素预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别用肝素生理盐水(肝素组)和单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进行预冲,通过在线尿素清除率的监测测定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同时观察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 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血液透析后透析器均无凝血现象,虽然管路的动脉壶和静脉壶有微量凝血,但无差异.结论 单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不但能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性,而且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肝素用量、简化操作流程,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 - washing without heparin on adequacy of hemodialysis. Methods Using self-control method, fifty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ceived pre-washing with heparin in normal saline and normal saline. Then we tested Kt/v by 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 and observed clotting condition of dialyzer and hemodialysis tubes.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of Kt/v between two methods. After hemodialysis, no clotting phenomenon was found in dialyzer. There was a little pot of coagulation in artery and vein pot,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methods. Conclusions Pre-washing with normal saline alone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adequacy of hemodialysis, but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cross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heparin, simplify operational procedures, so it should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