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EVAR治疗30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CRI组),选取同一时间段连续EVAR治疗的30例非CRI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非CRI组).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在14天以内的非马方综合征患者,通过主动脉CTA确诊.57例患者局部麻醉下完成EVAR,同期完成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2例、肾动脉支架置入2例.3例在全身麻醉下先行右腋动脉至左腋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Y”形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行EVAR.术后1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肾功能和CTA,评价疗效.结果 CRI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非CRI组[(44.7±13.2)岁对(53.7±16.2)岁,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RI组(16.7%对3.3%,P<0.05),均治愈.1例CRI组患者术后6个月因支架远端新发夹层破口,再次入院行EVAR后治愈.术后1个月和1年复查肾功能和CTA,所有患者无肾功能损害加重;CTA显示支架无明显变形、移位和内漏,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血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合并CRI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积极行EVAR治疗后,早期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和1年无内漏、夹层破裂出血、神经系统缺血和腹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一期全主动脉置换术治疗广泛主动脉瘤样病变的早、中期结果和单中心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2月至2011年2月,21例广泛主动脉瘤样病变的患者进行了一期全主动脉或次全主动脉置换术.男16例,女5例;年龄(34±9)岁.病因为高血压10例,马方综合征9例,其他1例;其中20例为主动脉夹层.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脑灌注技术,分段阻断病变主动脉,通过胸部正中切口,应用四分支人工血管依次置换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三支头臂血管.通过胸腹联合切口经腹膜后入路,应用另一四分支人工血管置换全胸腹主动脉至髂动脉分支处.术中对胸(T)6-12肋间动脉和腰(L)1、2动脉行动脉管法原位重建,分别将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和双侧髂动脉与人工血管主干和分支吻合.结果 无术中死亡.术后早期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脑梗塞但无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和下肢轻瘫.随访18 -84个月,出院20例患者均生存.3例重建肋间动脉的动脉管发生闭塞,但无截瘫症状.结论 一期全主动脉置换术是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患者早、中期生存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2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Trusler手术5例,Wheat手术5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住院死亡11例,死亡率13.1%。术中死亡3例,其中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因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主动脉根部大出血无法止血;1例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心脏无法复跳;1例升主动脉+半弓血管置换患者因降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术后早期死亡8例,其中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随访62例(84.9%,62/73),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内膜炎,1例猝死(原因不明)。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一期全主动脉替换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22例全程主动脉瘤的患者接受一期次全(7例)或全主动脉替换术(15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19~47岁.慢性A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慢性B型夹层动脉瘤5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弓部和胸腹主动脉瘤1例,慢性B型合并急性A型夹层动脉瘤1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左后外胸腹联合切口.采用分段阻断法用人工血管置换全部病变主动脉.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二次开胸止血7例.存活21例,随访3~56个月,平均(35.0±16.9)个月,情况良好,无晚期死亡.1例David+全主动脉替换术患者术后1年因主动脉瓣反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此外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替换术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结果满意,术后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的马方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1岁和26岁。一期在部分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根部、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植入术,二期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应用四分叉人工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结果手术结果满意,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全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主动脉夹层以及胸腹主动脉瘤病变范围大,部位深在,常规人工血管置换术重建主动脉创伤巨大,技术难度高,主动脉和其他重要脏器分支动脉钳夹阻断导致的内脏缺血和功能衰竭发生率较高,尤以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总结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34例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应用 Bentall手术 19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7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Trusler's法 )5例 ,分别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Wheat术 ) 2例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6例 ,死亡率 17.6 %。其中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 ,急性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随访 2 0例 ,随访率 71.4 %。随访时间 2~ 4 6个月 ,平均 2 4 .7个月 ,1例术后 3个月猝死 (原因不明 )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心内膜炎。18例存活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 应根据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及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准确可靠的吻合技术、保留瘤壁的完整性 ,将使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介绍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覆膜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0例,其中急性夹层8例,慢性2例。10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手术,对5例合并主动脉瓣中至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Bentall手术,余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结果1例于术后26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9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2~25个月,均生存,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覆膜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A型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技术和脑保护措施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原因,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Bentall手术2例,胸主动脉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及肾功能不全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胸主动脉夹层术后再发与原发病、血压控制不良、第1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关,急性DeBakey、型患者应行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 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 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T,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 min(平均92 min).Standford 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 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 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 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头臂血管转流并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中心应用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5.5)岁。29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8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1例(2.0%),术后生存48例,随访率100.0%(48/48),术后随访6~47(26.8±11.9)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再发胸痛,急诊复查全程主动脉血管造影CT提示逆撕Stanford A1S型夹层,行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全组存活患者未发生内漏。结论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9年2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115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男7l例,女44例;年龄32~87岁,平均(56±11)岁.伴发病:高血压105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4例,下肢动脉硬化1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例,另5例有近期外伤史.结果 115例中,113例支架置入成功,释放支架人工血管122枚,破口封堵满意.3例同时行相关杂交手术.围手术期内并发症:下肢动脉栓塞2例,急性脑梗塞致偏瘫2例,移植物感染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征4例,急性肠缺血1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l例,肾功能衰竭2例,A型夹层1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4.42%).随访75例,随访率66.4%,随访时间7-83个月,平均随访44.5个月.其中支架近远端内漏9例,5例患者行二次腔内修复术;继发A型主动脉夹层2例,再次行血管置换手术.随访中死亡6例(8%),4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脑出血、A型夹层破裂等,2例死因不明.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急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全弓置换术式进行改进、优化手术程序,以获得更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12月期间在我院行改良全弓置换术式38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52.5(21~76)岁。本术式采用3根动脉泵管,动脉泵管分别连接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后进行体外循环,并经由人工血管与左颈总动脉吻合提供同步灌注;待鼻咽温降至26℃,停循环行低流量双侧脑灌注;于降主动脉置入象鼻支架并与四分叉人工血管以及动脉壁吻合,吻合完毕即恢复全身灌注;接着行主动脉根部与人工血管的吻合完成升主动脉重建,最后在心脏跳动后行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无名动脉-人工血管吻合。结果3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停循环低流量脑灌注时间(18.8±4.2)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86.1±14.2)min,体外循环时间(178.4±71.4)min,术后清醒时间(4.7±2.0)(最短2 h),呼吸机辅助时间(38.7±19.9)h,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前有肾功损害,术后行血液透析治疗;6例出现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出现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随访1~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此改良全弓置换术式缩短了停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和体外循环灌注时间,提供充分的内脏灌注,有效地降低脑部并发症和内脏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的再次外科治疗结果,探讨相关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28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3~52岁,平均(38.5±8.7)岁。首次手术包括Bentall手术24例,David手术4例。Stanford A型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瘤20例。再次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7例,胸降主动脉置换术6例,全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2例,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两次手术间隔1 ~12年,平均(6.43 ±3.07)年。结果 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7%),包括脑卒中1例,截瘫1例,单侧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滤治疗1例。3例因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迟接受气管切开术。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0~ 118个月,平均(40.8±29.5)个月。住院死亡2例(7.1%),术后1年、5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4.5±1.3)%、(90.6±1.4)%。结论 马方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因远端主动脉病变再次外科治疗临床结果满意。对于患主动脉A型夹层的马方综合征,首次手术即采用积极的主动脉全弓置换及象鼻手术更好。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Jing ZP  Feng X  Bao JM  Zhao ZQ  Zhao J  Lu QS  Qu LF  Ye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483-486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连续收治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腋动脉插管,中低温选择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两血管片法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9~62(47±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6例,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4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主动脉窦成形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7±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2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9±5)min,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肝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1周后延迟苏醒,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自体头臂动脉显影清晰,周围无造影剂外溢,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25例患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2例出现内漏。对27例患者随访47(36~62)个月:其中1例因胸腹主动脉扩张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换术,1例术后2年余因支架人工血管远端血管破裂急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论对于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并发A型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外科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并发的A型夹层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24~66(52±3)岁,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2例,马方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施行手术,近心端1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例行Bentall术。共实施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3例,弓部开窗支架植入术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后右上肢单瘫,1例术后血行感染,1例出现右侧偏瘫及肾功能不全行肾脏替代治疗。随访6~45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原介入支架远端胸降主动脉发生新的夹层再次行TEVAR,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吻合口造影剂渗漏及人工血管扭曲。结论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并发A型夹层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1年6月间6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2-72岁。Standford A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B型5例。其中5例经行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成功,1例中转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破裂,行腹主动脉夹层开窗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术后3d因严重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随访1-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