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铭辉 《中原医刊》2007,34(11):84-85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化脑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急性期热退、止惊、意识恢复等所需时间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期在热退、止惊、意识恢复等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转归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能迅速缓解化脑患儿急性期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临床效果。方法:34例破伤风患儿随机分为2组,止痉均以安定为主,其中23例(67.6%)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5~30μg·kg^-1·min^-1),11例(32.4%)采用鼻饲安定,轻度每天2.5mg/kg,重度每天7.5~10mg/kg,每6h给药1次。结果:微量泵治疗组治愈20例,24h抽搐缓解率95%,治愈率87%;鼻饲安定组治愈6例,24h抽搐缓解率85%,治愈率54.5%。结论: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中收治的103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联合氨苄西林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用美罗培南联合萘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应用美罗培南联合萘夫西林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2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对照组用安定分次静脉注射或鼻饲,两组每日安定用药总量相仿。结果 治疗组的24小时抽搐缓解率要高于对照组(P=0.0260),预后较对照组好(P=0.0318)。结论 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星  林慧卿  叶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55-156,158
目的探讨小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92.1%)、呕吐(47.4%)、惊厥(42.1%)、脑膜刺激征阳性(44.7%)、前囟紧张(34.2%),治愈27例(71.0%),好转8例(21.1%),转外科治疗3例(7.9%)。治疗前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球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7%和92.1%,高于治疗后的7.9%和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白细胞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赖于脑脊液检查,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辅以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张莹  王丹  张碧丽 《广东医学》2016,(24):3712-37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药物疗效上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具有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的80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病例,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表现、既往史、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的性别差异。结果临床表现方面,女性患儿惊厥和前囟门饱满胀紧症状出现比例分别为36.84%和50%,高于男性患儿的33.33%和47.62%(P<0.05),而男性患儿出现呕吐和黄疸症状的比例分别为7.14%和16.67%,高于女性患儿的5.26%和13.16%(P<0.01)。疗效方面,头孢曲松组和头孢吡肟组的药物治愈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头孢吡肟组的好转率(10.64%)高于头孢曲松组(9.09%)(P<0.05)。头孢曲松组女性患儿平均退热时间长于男性患儿(P<0.01),男女性患儿治愈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但是男性患儿的好转率(11.11%)高于女性患儿(6.67%)(P<0.05);头孢吡肟组女性患儿退热时间长于男性患儿(2.14 d)(P<0.05),而男性患儿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87.5%、12.5%,均高于女性患儿的82.62%、8.69%( P<0.05)。结论女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而男性患儿消化道表现更突出,且并发症较多。相较于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用于治疗男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何逾祥 《中外医疗》2013,(30):91-9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及地塞米松加以治疗,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观察组死亡率为4.00%,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观察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黄连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3月间收治的门诊病例,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双黄连静脉点滴,对照组40例给予病毒唑静脉点滴。两组均用药3~7d,其它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双黄连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证)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109例小儿秋季腹泻属湿热证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③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0%,对照组治愈率为3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844,P〈0.05)。治疗组止泻、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1.806~13.584,P〈0.01)。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董文文 《广西医学》2009,31(12):1904-1904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方法将8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静脉滴注,疗程均7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安全、有效,疗效好于单用克林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31例,发生率约81.6%;痊愈31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只要及时发现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85年至1989年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96例作简要分析。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惊厥、呕吐、精神萎靡、凝视、前囱饱满、颈抵抗、病理反射阳性等。19例作头颅 CT 检查,17例有阳性发现。治疗以青霉素加氯霉素为主。必须掌握激素应用指征防止副作用。治愈53例占55.2%。强调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26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罕见性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的差异,临床诊断该病难度较大;患儿经抗感染、降颅压、肾上腺素、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 结论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研究清楚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治疗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硝基安定微量注射治疗小儿频发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12月有频发惊厥患儿32例为对照组,选取2005年1月至8月有频发惊厥患儿41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间隔多次静脉推注氯硝基安定,实验组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氯硝基安定,比较两组患儿惊厥的再次发作率。结果:对照组小儿惊厥再次发作率为31.28%,实验组为12.13%,实验组小儿惊厥再次发作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氯硝基安定控制小儿频发惊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头孢氨噻肟改进抗感染方案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82例,并与常规治疗组78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治疗组体温、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和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改进治疗组治愈率75.6%,比常规治疗组57.7%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12.6%和5.3%。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分析表明:大多数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脊液糖与氯化物同时下降。50.4%的病例伴有其它器官结核病。早期治疗病死率为3.6%,中期7.3%,晚期25.8%。早期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晚期(P<0.01),病死率量著低于晚期(P<0.01)。提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并着重讨论了早期诊断与治疗中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265例惊厥病儿进行病因分析。显示惊厥以低钙血症性最多(30.2%),依次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高热惊厥,颅内出血、癫痫,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因此认为小儿惊厥的防治重点是婴幼儿,应加强对低钙血症、高热惊厥,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疱疹病毒与肺炎支原体 (MP)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 (简称基因荧光定量 )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荧光定量检测了小儿非化脓性脑膜炎 (非化脑 )脑脊液中EBV ,HSV ,CMV和MP的核酸含量 ,并与脑脊液中其特异性抗体结果对比。结果  192例非化脑患儿中 84例病原DNA阳性率 4 3.8% ,且年龄越小 ,阳性率越高 ,以 0~ 3岁组最高 (5 0 .0 % ) ;在阳性者中 ,EBV DNA阳性率最高 (4 6 .4 % ) ,其次是HSV DNA和MP DNA(2 8.6 %和 14 .3% ) ,CMV DNA阳性率最低 (10 .7% ) ;重型患儿脑脊液 4种病原DNA的拷贝量明显高于轻型患儿 (P <0 .0 5 ,0 .0 1) ;脑脊液病原DNA阳性率与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 4 3.8%和 2 4 .5 % (P <0 .0 1)。结论 MP的直接损伤是MP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基因荧光定量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需标本量少 ,是早期快速诊断小儿非化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