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微生物药物致药疹的一般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抗微生物药物致药疹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抗微生物药物所致药疹中以麻疹样型和荨麻疹样型药疹最多见(共占64.9%),致药疹药物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见(共占68.4%)。结论抗微生物药物致药疹较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1):1486-1489
目的:探讨非处方(OTC)药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45例OTC药致ADR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致敏药物、用药原因、用药方式、潜伏期、住院天数、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1例;年龄以20~30岁居多(31.1%);3例患者有既往过敏史(6.7%);口服药物居多(82.2%);用药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23例,51.1%)。因果关系评价结果为肯定的3例(6.7%),很可能35例(77.8%),可能7例(15.6%)。致ADR药物主要类别为非甾体抗炎药(57.8%)、中成药(20.0%)和外用药(17.8%);ADR临床表现以发疹型药疹(33.3%)、多形红斑型药疹(24.4%)和荨麻疹型药疹(13.3%)为主。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是引起ADR的主要致敏药物,OTC中成药引起的ADR不容疏忽。建议提高公众药疗知识和技能,科学使用OTC药,以提高合理药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别嘌醇引起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5年1月~2012年3月使用别嘌醇引起的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ADR 64例,以中老年居多(51例,79.7%),其常用日剂量为50~100 mg(51例,79.7%),潜伏期2 d~4个月不等;皮肤系统ADR的临床表现以一般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多形红斑型的药疹为主,占73.4%,60%患者有伴随症状。结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8):1532-1534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防范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9月间医院上报的2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以及药品种类等信息。结果:23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94例占39.50%,涉及8类药品30个品规,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56例占59.57%;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62例占65.96%;药物剂型粉针剂41例占43.62%;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件损伤者51例占54.26%;临床表现以面部水肿、急性全身发疹性脓疱病、潮红、多形红斑、固定型皮疹、过敏性皮炎、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以内酰胺类药物为主,静脉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损害累及皮肤及附件,在今后的临床用药中应足够重视,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252例药疹住院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逸枫  蒋献 《中国药房》2010,(42):4006-4008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药疹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最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感染药(占46.06%),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占19.68%)、中药制剂(占15.51%)。药疹类型以皮疹型居首位(占38.10%),其次是多形红斑型(占16.67%)、荨麻疹型(占13.10%)。结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杜绝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提出药学监护分析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169例,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提出药学监护分析建议.结果 本次调查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菌药物类(占45.56%)、中药类(占24.85%)、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5.9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荨麻疹型(43.79%)、发疹型(19.53%)、多形红斑型(13.02%).结论 抗菌药物类和中药类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发生皮疹时应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对皮疹的药学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42例。结果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生素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14.29%),猩红热样、麻疹样、多形红斑样荨麻疹(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兰  徐楚鸿  黄璞 《医药导报》2003,22(12):894-895
目的:对60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常用药品诱发的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中,女340例,男261例,中青年占42.4%;诱发ADR的药物涉及25类,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82.0%;A型反应320例次,B型反应281例次;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药物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有14例;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占3.2%.结论:应重视ADR监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