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整理的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中风的病机、用药规律及医案证治,认为叶氏治疗中风注重培脾土、健中焦,并通过经典医案论述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梁宏正 《新中医》1989,21(9):1-3
本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内、妇科及温病证治中有关瘀血证的治疗作一归纳分析,试探讨叶氏对瘀血证的成因和治疗法则的独特见解及临床经验,并阐述叶氏对血瘀证治疗中的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胃阴虚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叶天士胃阴虚证治特色。叶氏对于胃阴虚证以清补为法,主张用甘平或甘凉药物养胃阴,对于复杂病证则基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思路兼用其他治法,主要有酸甘济阴法治疗肝胃阴虚证、清养醒胃法治疗阴虚挟湿证和甘缓益胃法治疗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有耳聋医案30例,叶氏对耳聋辨证治疗继承创新,知常达变,立论、制法、用方、选药多有创见。因叶天士医案言简意赅,散见各篇,难以窥其经验全貌。对《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耳聋医案分析医论、归纳证型、总结治法方药,并结合叶天士著作的相关论述,以探索叶天士辨治耳聋的临证经验,为临床辨治耳聋及研究叶天士学说提供更多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整理和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泄泻的辨治方法。通过分析其记载的泄泻医案,得出叶氏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具有病因首重湿邪、治疗祛湿为先和病本以脾为主、同时兼顾肝肾两大学术特色。其辨治体系可分为从湿论治和从脏腑论治两大系列,对目前临床诊治泄泻仍具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郭耀晨 《新中医》2023,55(15):205-209
《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汗证的医案论述,卷三有汗门专篇,余各卷各门中多有散见,所涉病因病 机广泛,通过整理叶氏典型医案,结合汗证的阴阳虚实辨证,着重从营卫、气血、阴阳、脏腑、外感、产后等 角度分类辨析叶氏汗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在汗证治疗中善用经方,辨析阴阳,强调血汗同源,重视心肾、 脾胃,以及温热暑湿致汗和产后汗出等方面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治胃脘痛之经验。辨证当首辨虚实,再辨寒热、辨气血、辨燥湿、辨病邪,再根据证型立法选方。通过对本书的研读,笔者对叶氏治疗胃脘痛之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典型医案,以求充分展示叶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朱珀  邹纯朴  张浩 《光明中医》2012,27(8):1495-1496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临证经验丰富,其对消渴的认识与治疗方法都有很多独到之处,本文整理分析了叶氏25例消渴医案,就其消渴证治思想做简要的分析,以求对消渴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叶天士治湿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湿》中所用药物,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研究。结果:叶氏治湿以茯苓、白术、厚朴、陈皮为主,涉及利水渗湿、清热和化湿类药,将其聚类分析后可归纳为三类。结论:叶氏治湿总以"淡渗、苦降、辛通"为主,针对湿热的治疗重点在于利膀胱、宣肺气、畅中焦,对于寒湿则辛温通阳、利尿渗湿。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 ,学验俱茂 ,其对温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但叶氏在发展温病学的同时 ,亦突出了对燥证治疗的认识。叶氏的代表性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燥方多达 38首 ,取效卓著 ,与其他论燥医家相比 ,显得尤为突出。其论燥之说对后世燥证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就其治燥的 38首方剂作计量学研究 ,以探讨治燥理论及制方用药特色。1 研究方法与结果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为治疗燥证的方剂 ,共计38首方剂 ,4 9味中药全部列入统计范围 ,分别统计药物的用药种类、归经、性味 ,计算其使用频数构成比。结果为 :不同功…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治血要旨及临床验证100081解放军第四六六医院邢锦秀,郑久济,赵为血证临床最为常见,如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等。有些出血证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大。多年来笔者反复学习研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等...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基本方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明  陈大舜 《中医杂志》2000,41(3):187-188
叶天士对内伤血证的论治很少运用成方,处方用药颇为灵活,初学者不易掌握其处方规律。笔者在学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中,对叶氏运用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109案的药物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东山别墅医案》,整理叶熙钧运用"抚土"法治疗临床诸证的特色,探讨其临床经验。撷取叶熙钧"抚土"法治疗湿温、咳喘、鼻衄、腹痛4个病证的医案进行究析,叶氏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疾病的辨证论治要注意脾脏的重要性,脏腑间存在生理病理的转归与传输,根据具体病情施以"抚土"法,或抚土胜湿,或抚土生金,或抚土和胃,或抚土调气,具体治以理脾、健脾、和脾等法遣方用药,常有奇效。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幼科吐泻证治,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卷十。《冷庐医话》说:“先生始为幼科,但其名望反为大方所掩”。清·徐大椿稍晚于叶氏,对《临症指南医案》多有评议,而对叶氏<幼科要略>,甚为推崇。现就叶氏治疗婴幼儿吐泻医案,加以讨论。叶氏认为小儿脏腑幼嫩,脾胃运化薄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极易发生吐泻;治疗方法提出“腑病以通为补,通腑为主,分利湿热”。反对见泻止泻,他说:“若与守中,必致壅逆”。爰录五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月辰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9):420-421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燥证立法巧妙,用药精当,或滋肺阴,或滋胃阴,或填补肝肾之阴,以“润”为主,为后世治疗燥证提供了范例。笔者通过分析叶氏医案中燥证病例,探讨叶氏治燥之大法。1辛开温润法本法适用于外感凉燥。案例:某,五十,形寒、咳嗽、头痛、口渴。桂枝汤去...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胃阳虚证辨治理念和方法独到,叶氏指出胃阳虚之病因,不外乎饮食、劳倦、久病、误治等;胃失受纳通降即为胃阳虚证的典型和主要表现;脉形小濡为胃阳虚证之典型脉象;临证强调脾胃分治;治胃不忘治肝,是叶氏治胃的又一特点。此外,叶氏十分重视胃阳虚证之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17.
刘林 《光明中医》2004,19(1):31-32
湿邪致病在温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代温病学家对温病中湿邪的因证脉治多有发挥。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其《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中 ,对温病中湿邪的发生、致病特点、诊断、治疗有较全面而精辟的论述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就其对湿邪的治疗原则作一探讨。1 湿热相杂 ,当主祛湿温病中湿邪致病 ,往往湿热相杂 ,阴阳合邪 ,如油裹面 ,治疗互相制肘 ,颇具矛盾。叶氏分析了湿热相合的性质特点是“湿乃重浊之邪 ,热为熏蒸之气” ,二者的关系是“热处湿中” ,“热从湿下蒸逼” ,“在阳旺之躯 ,胃湿恒多 ;在阴盛之体 ,脾湿亦…  相似文献   

18.
施瑞  周语平 《中医杂志》2008,49(4):379-380
叶天士为清中期著名医家,于时病、杂病的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多有贡献。叶氏医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于经其门人整理完成的《临证指南医案》。该书中于脾胃证治载有“胃阴虚”、“胃阳虚”、“脾阳虚”三证。唯独缺少“脾阴虚”证。叶氏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家,而于叶案中又可见“用景岳理阴煎”、“用缪仲淳法”等语,足证叶氏学术思想深受前辈医家影响之深。对于叶案中缺失脾阴证治记载,或可解释为医案散失不全。然而分析叶案中叶氏治胃阴亏虚证常用之“养胃之药如麦冬、沙参、玉竹、白芍、甘草、茯苓、山药、白扁豆、莲肉、木瓜等昧,与缪仲淳治“脾阴不足”之常用药如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茯苓、白扁豆、莲肉、麦冬、当归甚合,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正> 五种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仲景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在《金匮要略》中用以治疗内科杂证,如泻心汤治热盛之吐衄,半夏泻心汤治寒热夹杂之呕吐,甘草泻心汤治虚实间夹之狐惑病等。由于其组方严密,标本兼顾,虚实兼施,配伍灵巧,随证施治,疗效显著。在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及吴氏《温病条辨》中应用于治疗温病。路老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四十余年,对五种心汤运用灵活,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20.
<正>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对“温热病”和“脾胃病”的论治贡献卓著。而叶氏治疗各科杂症通过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分析了奇经症候及病机,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临床指南医案》一书,论述最详,颇具代表性,尤以通补奇经治虚损杂病有独到之处。叶氏《临床指南医案》中常见;“温通柔润”、“温养”、“温润”及“柔剂温阳”等称,是叶氏用通补奇经治虚损杂证的主要方法,现将叶氏“温通柔润”剂作一临床分析如下。 一、继古医典籍及诸家。对“温通柔润”荆有新发挥。 古医典籍对“温通柔润”剂虽无专论。但叶天士宗《内经》中。劳者温之”、“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昧”。“燥者濡之”的治则。以《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用柔济剐”.叶氏认为“脾肾为柔脏,可用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阳土喜柔”、“肾恶燥”(引文见叶案原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