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路径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控制医疗成本,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CP)。临床路径是医院内各个学科的专家,对某种疾病或手术方式制定公认的治疗模式,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治疗,并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每位病人的差异,以免在下一个病人身上发生同样的错误,同时依此模式控制医疗成本,维护和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定康复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程度,并应用健康教育知识和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健康知识评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I和MoCA评分分别为62.75分±4.15分和25.87分±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1.80分±0.36分、14.26分±2.11分和12.46分±2.8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7.45分±9.06分和82.94分±6.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减轻病人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健康知识和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4.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符合该护理路径准入标准并愿意参加本研究的2014年入院的2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2014年1~6月份100例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为2014年7~12月份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训练(以下简称路径组),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价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通过6个月的实验研究,最后的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满意程度为98.6%,而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93.4%,统计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效果显著,较传统的护理方式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2组康复效果,比较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促进肢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纵向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路径组)患者的相关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护理效果等)。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传统组为21·82d,路径组为17·85d,路径组住院总费用下降,患者综合满意度达99·66%,在治疗后90d随访,路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相辅相成,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同时,丰富了整体护理内容,培养锻炼了护士的全面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运用护理结局指标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路径,为护士在临床服务全过程中提供标准化的语言链接和可供度量的尺度,同时培养临床护士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病人在临床就医体验提供规范化、连续性、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护理记录的相关概念、归类到缺血性脑卒中46项核心护理结局。[结果]最终10项护理结局中有33个结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爬楼梯的耐受性、以有效的步态行走、慢走、中速行走、走、平衡、协调、步态、表现正常的能力水平、显示完成日常任务的能力、表现出适当的修饰和卫生、括约肌伸缩性、排便时肌肉的伸缩性、排便无须辅助措施、如厕、沐浴、走路、吞咽测试的结果、对食物的容受、吞咽不适、音质变化、正确使用支持器械、采取正确推重物的技巧、表现出肌力良好、充足的液体摄入、排尿模式、意识的尿意、说道感到焦虑、血压升高、说道恐慌感、恐慌感。[结论]以护理结局指标为导向构建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路径,可为病人在临床就医体验提供规范化、连续性、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医护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记录2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前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利于患者运动、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卒中病人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预后差,致残率高,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主动活动和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达到残而不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EBN)是循证医学在护理领域的重要应用,是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其核心思想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科研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同时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完整护理方案,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循证护理的应用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科通过对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病人另外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并持续至出院后12周。两组于入院当时、出院时、出院后6周、出院后12周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RNADL)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病人RNADL、MMSE评分出院时即有提高,出院后12周有明显提高;出院时、出院6周、出院12周RNAPL、MMSE评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脑卒中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残疾,还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为了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病人进行相应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观察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引起残废的第3大类疾病,而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人总数的60%~70%,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为脑梗死和脑栓塞.此病往往静态下起病,大多数病人常在起病18 h以后来院就诊.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的治疗康复护理效果,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是老年人致残和认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卒中形成的病理基础之一,而脂质代紊乱与A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对脑卒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理干预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对伴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护理干预能否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