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DXA测量活体大鼠骨的精密性及骨丢失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QDR-4500A型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活体大鼠的精密性和探测去卵巢后大鼠骨丢失的能力。方法 测量15只体重为202-311g的SD大鼠全身、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BMD),每只大鼠测量3次,可得变异系数(CV),15只大鼠CV的平均值为该指标的批内CV。结果 ①全身、股骨、腰椎BMD的批内CV分别为0.71%、2.02%和2.44%。全身BMD的批内CV显著低于股骨和腰椎(P<0.05);②全身BMD的批间CV为0.99%,股骨整体为2.81%,腰椎总体(L3-L6)为3.42%;③术后4周去卵巢组全身、股骨、腰椎BM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而股骨远侧干骺端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④去卵巢后14周腰椎总体(L4-L6)的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QDR-4500A型DXA测量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BMD有较好的精密性,全身优于局部骨骼;其精密性能满足检出去卵巢后骨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常规指标与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72名绝经后女性(年龄55~79岁),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L3椎体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评价MRS扫描可重复性,分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值及BMD值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腰椎(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了年龄、身高、体重、BMI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影响FF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P<0.05,R2=0.518)。结论 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 RA)测量指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准确性和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志愿者80例(男性30例,女性50例),分别用RA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非优势手的2、3、4指中节指骨BMD值和T值 (n=80),用DXA测量正位腰椎(n=77)、左侧近段股骨(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全股骨)(n=78)的BMD值和T值.分别以DXA测量正位腰椎T值、左侧近段股骨T值、RA测量指骨T值进行骨质疏松诊断(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相似文献   

4.
去卵巢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去卵巢对大鼠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20只3.5月龄SD雌性大鼠分别除双侧卵巢(OVX)或假性去卵巢(Sham),术后14周处死,应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大鼠全身、离体股骨、胫骨、腰维及兴趣区的BMD。结果:①术后6周OVX组全身BMD显低Sham组(P=0.048),术后14周两组无显性差异;②术后14周OVX组离体股骨BMD显低于Sham组(P<0.01),股骨远侧干骺端平均降低11.6%(P<0.001);③术后14周右侧离体胫骨BMD两组间差异无显性,但OVX组胫骨的端干骺端BMD显低于Sham组(P<0.001);④术后14周OVX组腰椎(L4-L6)的BMD显低于Sham组(P=0.014),第六腰椎降低明显,平均降低8.1%(P=0.005)。结论:去卵巢所致骨丢失以松质骨含量丰富的兴趣区明显。  相似文献   

5.
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身体成份精确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在测定全身和局部身体成份短期精确度,以指导临床监测方案。方法对10名成年女性志愿者使用DXA(GE 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仪进行了全身体成份测定。每名志愿者测量10次,每天重复5次分在2d(间隔不超过4d)中进行。志愿者测量期间饮食、运动等无明显改变,无腹泻等影响体重的疾病。每次测试需穿同样衣服,每次测量结束均离开骨密度仪,站到地面,下次测量再重新摆放体位。由同一名技师进行操作并分析。计算短期精确度。结果全身、上肢、大腿、躯干、男性区域及女性区域骨矿含量测定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1.5%、0.9%、2.8%、3.4%和1.7%,脂肪测定的CV分别为1.2%、3.5%、2.3%、2.7%、3.4%和1.8%,组织测定的CV分别为0.7%、1.4%、1.8%、1.6%、2.2%和1.4%,脂肪百分比的CV分别为1.2%、2.4%、1.1%、2.1%、2.3%和1.5%。结论全身体成份测定的CV在0.7%~1.2%,局部体成份测定的CV大部分在1%~2.5%之间。局部测定的精确度不如全身测定的精确度。全身测定和局部测定的精确度均可以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无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患者的骨质变化。方法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共12例,平均年龄77.6岁,髋部骨折术后平均8.6年。全部患者接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询间;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XA)测定5例股骨近端和7例腰椎骨密度,并与在门诊经规范骨质疏松治疗1年以上随机选取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74岁)骨密度比较,两组相应部位数值进行t检验;影像学检查包括拍摄骨盆正位片和腰椎X线片,部分患者作腕部X线片或腰椎MRI检查。结果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低(16%)。腰2、3椎体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均降低,以股骨近端更为明显(P〈0.05)。6例人工髋关节假体柄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动力髋钢板螺钉和1例股骨近端髓内钉松动伴移位,所有患者腰椎椎体骨小梁稀疏,共有9例椎体呈压缩性骨折,16例椎体呈明显“双凹”征,3例桡骨远端骨小梁稀疏。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如无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19例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正位腰椎和髋部BMD.结果 下身脂肪量、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与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都相关(P<0.05~0.01),但只有绝经年限进入体成分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采用复合或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体成分随绝经年限的延长有下降趋势.绝经10年以上女性的下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显著减少,分别较绝经年限5年以内女性下降8.6%和3.1%.所有部位的体成分与所测区域的BMD 均呈正相关(P<0.05~0.01),控制体重变量后,仅有全身脂肪量与腰椎BMD 呈正相关(P<0.05),而全身瘦组织量与髋部BMD 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体成分是影响腰椎和髋部BMD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腰椎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脂肪量,而对髋部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瘦组织量.BMD 越低者,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也越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相关,其中,绝经年限对体成分的影响最大,体成分组分对BMD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内的体脂含量(fat mass)和非脂质含量(lean mass)对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414例绝经前和1020例绝经后妇女参加本研究,采用美国Hologic Delphi A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左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 mass和lean mass.结果 ①各部位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②在青年女性和绝经前妇女中,Lean mass是决定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和全身骨密度的主要因素;③在绝经后妇女中,fat mass起主要作用.结论 Fat mass和lean mass对骨密度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内的体脂含量(fat mass)和非脂质含量(lean mass)对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414例绝经前和1020例绝经后妇女参加本研究,采用美国Hologic Delphi A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左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 mass和lean mass.结果 ①各部位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②在青年女性和绝经前妇女中,Lean mass是决定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和全身骨密度的主要因素;③在绝经后妇女中,fat mass起主要作用.结论 Fat mass和lean mass对骨密度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饥饿素、脂肪因子水平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64例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和100位健康人群(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受试者血清胃饥饿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髋部和股骨的BMD。结果膝骨关节炎受试者的全身、腰椎、髋关节、股骨的BM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脂联素及胃饥饿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单因素分析中,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所测量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骨密度和总股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后,胃饥饿素水平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仍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脂联素与股骨干、股骨的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血清抵抗素与各部位骨密度在混杂因素调整前后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胃饥饿素和脂联素水平与BMD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胃饥饿素和脂联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BMD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