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浓度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2018年收住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TPE或MPE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腔积液及血浆中IL-27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胸腔积液中IL-27的浓度、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的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143例患者中TPE组78例,MPE组65例.TPE患者中胸腔积液IL-27浓度显著高于MPE患者,胸腔积液IL-27诊断TPE的诊断界值为499.71 ng/L,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5.4%,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3~0.991),Z统计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不高于胸腔积液IL-27浓度.结论胸腔积液IL-27浓度是鉴别TPE和MPE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正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为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量胸腔积液对心脏、肺等产生物理性挤压,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病情危重,为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征[1-2]。目前临床上对于MPE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治疗性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引流后灌注化疗等,但治疗效果较差。我科采用持续循环胸腔热灌注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导致的MPE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MPE)是指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 MPE患者的预后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与纵隔疾病学组(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归纳遴选MPE治疗的临床问题, 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 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 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修订, 形成推荐意见。本共识适用对象为年龄≥18周岁, 除恶性胸膜间皮瘤以外的各种恶性肿瘤导致的MPE。共识分为四章:MPE的发病机制、MPE的预后评估、胸腔局部治疗、针对MPE的全身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是胸腔积液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90%以上的恶件胸腔积液(MPE)因肿瘤转移所致.胸腔积液细胞学或者胸膜活组织检查是诊断MPE的标准方法 .反复行胸腔穿刺术虽能提高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但也仅为50%~70%.此外,盲法胸膜组织活检也仅有7%~13%的细胞学检查阴性患者诊断为MPE.为提高MPE的诊断效率,人们开始广泛研究肿瘤标记物的诊断效能,但目前仍未发现可明确诊断MPE的胸腔积液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研究较多的除癌胚抗原(CEA)之外,还有糖抗原(CA)125、CA15-3、CA19-9和(或)CYFRA21-1等.我们进行此次荟萃分析旨在确定单独或联合测定胸腔积液CA125、CA15-3、CA19-9、CYFRA21-1及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MPE约占整个胸腔积液的25%,据估计其中75%的MPE为肺癌和乳腺癌所致,25%则由其他肿瘤性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别名osteopontin)在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96例肺癌患者MPE标本为病例组,遴选2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标本SPP1表达量.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并用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SPP1的表达水平,建立ROC曲线甄选cutoff界值.结果 在120例胸腔积液标本中,病例组SPP1含量(-x±s=1568.9±1297.15 ng/ml)较对照组(-x±s =644.12±480.50 n/ml)显著增高(t =4.766,P<0.01),cutoff界值=1247.90 ng/ml(敏感度=38.54%,特异度=95.83%,曲线下面积0.662,95%,CI0.554~0.770).结论 SPP1在MPE中显著升高,胸腔积液中SPP1表达水平可用于MPE辅助诊断,但不适宜临床常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67例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PE)患者按病理组织学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MPE)和良性积液组(BPE)。其中BPE组又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组(TPE)及肺炎旁胸腔积液组(PPE)。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及积液TK1的水平,与其他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并检测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胸腔积液的水平。结果血清和积液TK1测定水平MPE组明显高于BPE组;在鉴别不同病理组织中TK1浓度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和积液中的TK1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一种常见的肺癌晚期并发症,15%的肺癌患者有胸腔积液,且约50%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是在肺癌晚期.肺癌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或全身播散,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MPE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Th9细胞和Th17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MPE中Th9细胞和Th17细胞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聚金葡素与卡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胸腔积液(MPE)占整个胸腔积液25%以上,其中由肺癌造成者占36.5%左右.随着目前国内肺癌发病率的明显上升,如何正确地处理恶性胸腔积液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又称肿瘤性胸腔积液,分为原发性(胸膜本身的病变)和继发性(继发于胸膜以外的器官组织),一般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中晚期,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MPE是胸膜原发肿瘤或诸多肿瘤继发转移至胸膜的表现形式,是中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有时与原发病同时出现,临床诊治困难,中位生存时间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游离型CD163(s CD163)在胸腔积液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初治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胸腔穿刺起始段胸水,经预处理获得胸水上清液。经严格入选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78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入组患者按严格的分组标准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组38例,恶性胸腔积液(MPE)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组患者胸水上清中s CD163浓度。结果 s CD163在TPE组与MPE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 102. 58±611. 59) ng/ml和(1 240. 62±428. 7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s CD163鉴别TPE与MPE的灵敏度为76. 3%,特异度为85. 0%(P<0. 01),临床界值为1 640. 11 ng/ml。在TPE组与MPE组,s CD163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无相关(P>0. 05); s CD163与白细胞介素(IL)-1β在TPE组呈弱相关(r=0. 49,P=0. 001 8),在MPE组中无相关性(r=0. 068,P=0. 676 7)。结论 s CD163可作为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杨捷  宁红娟  耿艳鸣  黄谦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298-2298,2300
目的 探讨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胸腔积液特点及诊断.方法 分析我院8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胸腔积液均为渗出液,胸水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经引流后胸水减少.结合患者外周血球蛋白明显升高、贫血、血沉加快,进一步行球蛋白电泳及骨髓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胸腔积液为呼吸科常见病,病因复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其胸腔积液产生原因可能与其并发症有关,对于诊断特异性不高,需综合分析各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腔积液(maliganant pleural effusions,MPE)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虽然MPE经常是癌症病人在进展和晚期出现的体征,但许多MPE患者在出现胸腔积液以后仍可存活16个月以上,而且有些MPE患者仍可治愈他们的恶性疾病,因此对MPE进行有效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自1997年3月起,我们应用心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MPE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射顺铂及白介素2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发热率、临床疗效及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KPS评分改善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MPE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MerTK在胸腔积液常见病因鉴别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一些常见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经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共104例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组54例,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MPE)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MerTK含量。结果 TPE组中MerTK浓度[(5 310.380±2 769.791)ng/L]显著高于MPE组[(904.290±561.547)ng/L,P0.000 1],MerTK鉴别两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敏感度88.9%,特异性98.0%,临界值为2 178.22 ng/L (P0.01),两组中MerTK含量与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erTK可用于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肺癌并发MPE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采用B超定位,之后行胸腔穿刺抽液,尽量抽净积液。观察组胸腔注入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紫杉醇注射液进行化疗,对照组单独胸腔注入紫杉醇注射液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胸痛、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注入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治疗MPE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积液形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胸腔积液(MPE)系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于胸膜本身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为恶性肿瘤一种晚期表现。恶性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具有增长迅速与复发的特点,对肿瘤病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大量的胸腔积液引起压迫性肺不张、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衰竭、纵隔移位和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直接威胁病人生命。为了  相似文献   

18.
正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者其他位置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1],大多数MPE是由于肿瘤转移引起的,男性中最常见于肺癌转移,女性中最常见于乳腺癌转移。肺癌与乳腺癌转移引起的MPE约占所有MPE的50%-65%[2]。虽然关于MPE的流行病学资料有限,但据估计英国每年约出现50,000例新诊断的MPE[3],2012年美国因MPE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肺癌并发胸水者比例最高,占24%~42%,乳癌居第2位,再次是淋巴瘤,但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MPE增长迅速,不易控制和消除,大量胸水压迫心、肺、纵隔,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或衰竭.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是MPE有效的治疗方法 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运用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治疗MPE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MPE)约占临床所有胸腔积液的40%,多数MPE患者症状严重,预后差,总体生存期3~6个月,且现有治疗效果不佳。MPE的病因复杂,主要为肿瘤对胸膜的直接侵袭和转移。肺癌是MPE最常见的病因,约1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会发生MPE。本文将综述非小细胞肺癌所致MPE的发生机制,并详细介绍MPE诊疗和预后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