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6):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对16例病人进行经股静脉和股动脉径路封堵治疗,并于术后2天、1月、3月进行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5例病人的封堵器被成功置入,1例失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病人的缺损被即刻完全封闭。6例术后残留雾状分流的病人,术后2天~2周随访时杂音和分流均消失。肺动脉压术后1月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有更明显降低。结论经导管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中肺动脉压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任香娣  彭艳  孙献梅 《护理研究》2007,21(3):239-2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开始应用于膜部及膜周部VSD治疗,其治疗成功率与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被广泛地应用,但封堵术中及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3月对13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现将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俞梅  徐耕 《新医学》2012,43(3):141-145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传统的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VSD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致死率.近10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VSD得到迅速发展,且Amplatzer封堵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关闭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器.经导管封堵VSD术安全、有效,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治疗较外科手术并发症少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5.
1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开胸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性治疗VSD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我科于2004年2月17日成功利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例20月的VSD婴儿,在年龄上来说为我省首例。由于该患儿年龄小、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 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精湛的手术与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精湛的手术与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晓辉 《天津护理》2005,13(2):112-112
房间隔缺损(以下简称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日趋完善,其适用范围为ASD直径≤34mm。缺损直径≤30mm为巨大缺损。目前国内应用Amplatzer封堵治疗ASD最大直径是32mm,我科曾成功地完成了缺损直径达37.5mm的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例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 (VSD)是常见的先心病之一 ,为先天发育不全所致。以往开胸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 ,但手术创伤大 ,康复和住院时间长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 ,尤其对年轻女性患者来说 ,存在手术切口美容问题。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可用若干种器械进行VSD的介入治疗。我科于近日成功的对 1例幼儿实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女 ,3岁 ,主因发现心脏杂音 2年收入院。查体 :血压 10 0 / 6 5mmHg ,心界不大 ,心率 112次 /分 ,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部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 3/ 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肺动脉…  相似文献   

10.
房间隔缺损( 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开胸进行直视关闭术,虽然手术死亡率低,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有若干种器械应用于经导管治疗 ASD.作者自 2001年 4月~ 2003年 1月应用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ASO)对 9例继发孔型 ASD进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金秀  殷富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82-138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特征、防治,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166例小儿VS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和术后1~7d常规心电图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结果166例小儿V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增加;术后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8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分离4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CRBBB加左前分支阻滞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结论小儿VSD封堵术后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以心脏传导阻滞为主,早期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娥 《护理研究》2004,18(9):819-820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 。我科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施行VSD堵闭术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平均7岁,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胸部X线诊断为VSD ,术中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VSD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日复查心电图与术前不同且为异常者4例,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治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出血1例,低血糖1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护理是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夏丽君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7,21(36):3378-337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科2006年5月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人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28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近1个月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外院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提示:VSD(膜部瘤型),于2006年5月行封堵术未成功,遂于6月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2005…  相似文献   

15.
夏丽君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7,21(12):3378-337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科2006年5月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人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病变,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各种病毒均可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心肌炎急性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5.5%~60.0%[1],多于7 d~20 d恢复.  相似文献   

17.
右室双出口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一种畸形,介于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之间的一系列病变,是一种少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48%~1.67%,其中Taussing-Bing畸形占右室双出口的30%,手术治疗非常困难,尤其在婴幼儿期.冠状动脉扭曲和出血等并发症仍是困扰心脏外科医生难题.我院心外科在2009年-2010年对2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Switch手术治疗Taussing-Bing畸形,能有效防止术后心室流出道梗阻,避免了心外管道应用,减少术后病死率,提高了术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TI技术取四腔心切面检测所有受检者三尖瓣前叶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波)及收缩期峰值加速时间(A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S波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重度组S波则低于正常组(P<0.05).ASD并轻、中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AC均长于正常组(P<0.05),且3组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肺动脉压力增加,明显延长.结论 DTI技术可用于评价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是一种无创、简便、定量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35岁。发现心脏杂音12年,有运动性心悸,气短。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伴胸闷、呕吐。心电图(ECG)示:“频发室早,二联律”。入院前口服心律平100mg,每日3次。入院后用“能量合剂,天甲美”静滴,慢心律150mg,每日3次,胺碘酮200mg,每日3次,未缓解,反复发作。体征:无紫绀,胸骨左缘二肋间可闻及Ⅱ°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固定分裂。心率:78次?分,律不齐,频发早搏。ECG:电轴+90°,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频发室早二、三联律,短阵室速。X线片示:心胸比值59%,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