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8例脾脏占位性病变实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体会,包括手术适应证及有关手术技巧等.结果 18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术中转开腹手术(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 d)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胰漏,经引流后痊愈,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均顺利出院或转入血液科进行化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18例中脾血管瘤6例,脾囊肿3例,脾淋巴管瘤2例,脾脉管瘤1例,脾淋巴瘤4例,脾转移癌1例,脾梗死1例.结论 脾脏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体检时经彩超或CT发现;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用以诊断和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切实可行,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几年B超检查发现43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现将其声像图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3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7例,女6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4.2岁。多数患者均经手术或介入性检查证实。 采用日本产Aloka-ssD190及SSD—620B超仪,探头频率3.5MHz,病人取右侧卧位,行左肋间纵切及肋缘下横切扫描,测量脾脏前后径、长径,病变大小进行照像记录。 2 结果 43例中,脾实性占位10例,囊实性占位2例,囊性占位8例,外伤血肿14例,钙化5例。 脾实性占位组中,恶性淋巴瘤5例,脾转移瘤4例,脾血管瘤1例。在脾囊肿组中,单发者5例,多发者3例。脾脓肿4例均经穿刺证实。2例囊实性占位中均为脾脏畸胎瘤。脾外伤14例中,被膜下积血5例,脾内血肿9例,多发性血肿3例。 3 讨论 3.1 脾脏实性占位 本组实性占位中,分恶性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汉族,以"体检发现脾囊肿10 d"为主诉于2008年1月3日入院,患者于10 d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B超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囊性病变及腹腔脏器转位.  相似文献   

4.
张国艳  吴南茜 《北京医学》2007,29(6):332-332
患者 女,53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及腹腔占位性病变1个月,于2006年6月27日入院.患者无不适,查体右中腹可扪及约10 cm×9 cm的包块,质硬,活动,与周围脏器无明显粘连,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腹部B超示肝内可见0.5 cm×3.3 cm实性占位,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呈花朵样,中央为强回声,肿物周边可见强回声环,无晕征,内部可引出少许静脉血;肿物旁可见1.3 cm×0.9 cm强回声占位,均匀,内部回声呈网状;右侧腹腔内可见巨大实性占位,占据整个右半腹腔,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可引出少量动静脉血;肾脏位于肿物后方,向内上方移位;下腔静脉受压;肝脏与肿物之间可见小片液性暗区;腹腔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8例腹部平扫检查和增强扫描。结果: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18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脾囊肿10例,脾损伤1例,脾转移瘤4例,脾脓肿2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结论:CT是诊断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能明确肿块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B超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依据,本文收集笔者近几年B超检查发现的迟延性脾破裂患者共5例,现分析如下: 使用仪器,EUB—26型线阵B超,探头频率为3.5MHz。 病例一:男,75岁,以腹痛,慢性腹泻就诊,临床拟诊为肠道恶性肿瘤。B超查见:脾脏肿大,被膜尚光滑,脾内有不规则的囊实混合回声区,患者否认有外伤史,B超意见:脾内囊实混合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8.
杨新华  马宏敏  蔡志明 《四川医学》2000,21(12):1073-1074
198 2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占位性病变 31例 ,现将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病人中 ,男 18例 ,女 13例。年龄2 4~ 69岁 ,平均 4 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 ,其分类见表 1。其中良性 2 8例 ,恶性 3例 ,但有 2例脾脓肿为晚期结肠癌穿入脾内引起。 1例真性脾囊肿囊内另有一游离的表皮样囊肿。脾恶性淋巴瘤 2例均为非何杰金氏病。表 1  31例脾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分类病理分类 n病理分类 n梗塞 3血管内皮瘤 1脓肿 3错构瘤 1结核 2纤维瘤 1结节病 1恶性淋巴瘤 2炎性假瘤 1恶性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良性占位性病变42例,恶性占位性病变22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50例行手术治疗,良性病变疗效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对原发性脾肿瘤原则上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多切面对脾脏进行探查,发现可疑病灶后仔细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脏器关系。结果:脾脏囊性病变16例中,单纯性囊肿5例,脾内血肿9例,脾脓肿2例。脾脏实质性病变19例中,脾血管瘤12例,脾良性淋巴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脾转移性肿瘤4例。误诊2例中,脾内血肿1例,脾血管瘤1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检查证实。结论:超声因其安全,无创,价廉,可反复观察等优点,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病历资料 患者,女,20岁.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体检右上腹可触及巨大包块,左下腹较小包块,均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边界不清,活动度差.B超示中上腹巨大囊实混合性分隔性占位声像,左下腹囊实混合性占位声像. 平扫CT示腹内巨大囊实混合性占位,内含实性、液性、脂肪及骨性成分,边缘清晰,包膜完整,肿块内部多房分隔,相邻脏器明显受压推移.  相似文献   

12.
秦颖  倪勇  王成友  王成林 《安徽医学》2009,30(2):157-159
目的探讨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病变病例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有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18例,肝原发性肉瘤8例,肝炎性假瘤(IPL)5例,肝结核瘤2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1例,肝细胞腺瘤(HA)3例,肝淋巴管瘤1例。38例患者均获手术探查并随诊。有2例肝肉瘤未能手术切除,36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其中30例肝脏良性占位随诊无复发。结论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术前容易误诊。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可提高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的诊断率。超声造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大多数肝脏罕少见实性占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活检及临床治疗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 :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脾囊肿8例,转移瘤5例,脾脓肿4例,外伤2例,脾血管瘤2例.结论 :CT是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4岁.因体检发现脾囊肿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憋胀1年入院.二维声像图表现脾肋下不大,肋上厚约4.5 cm,脾内回声不均匀,上极可探及形状不规则液性暗区,呈分叶状,大小约6.1 cm×5.8 cm,内可见条带状高回声分隔(图1),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隔壁内可见点状或带状彩色血流信号;液性暗区内无血流信号(图2).脾门静脉直径约0.6 cm.超声示脾大,脾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呈分隔状),脾淋巴管瘤可能性大.3 d后行脾切除术,手术中见脾脏大小约 15.0 cm×6.8 cm×4.5 cm,脾表面与膈肌侧腹膜粘连.切面下见脾实质内有多发密集的囊性病变区,壁薄,呈蜂窝状,与脾包膜粘连;囊液清亮呈淡黄色.术后病理诊断:脾囊性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5.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3,34(9):1425-1426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4岁,体检发现右肾囊性占位4 d。患者因体检B超发现右肾多房囊性占位,病程中患者一般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正常,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全腹无压痛及无反跳痛。双肾区叩痛(-),双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及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盆腔占位病变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方法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不同性质占位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要点。结果100例患者中,65例为囊性占位病变,包括21例卵巢囊腺瘤、14例卵巢囊腺癌、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0例卵巢囊肿、8例盆腔脓肿;35例为囊实性占位病变,包括20例卵巢畸胎瘤、15例卵巢癌。盆腔良性占位病变以囊性占位居多,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囊壁薄并均匀,增强一般无强化征象;恶性占位病变以囊实性混合肿块居多,形态不规则、累及范围广,囊壁厚薄不均,并可见附壁结节,T1WI、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MRI具有多轴向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可利用其丰富成像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盆腔占位病变的囊实性及其来源进行判断,并进行良恶性鉴别,在诊断女性盆腔占位病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以来1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占住14例,恶性占位5例.病史、B超、彩超、CT为主要诊断依据.2例部分脾脏切除,其余17例行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占位行联合切除,术后化疗.结论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综合利用B超、彩超、CT等作为辅助手段,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附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8.
肝实性占位病变(HM)在肝病中相对较难诊断,明确肝内实性占位病变性质,可以为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总结了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实性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彩超在H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 7岁 ,主因左季肋部隐痛 2 0余天于 2 0 0 0年 7月 10日入院。 2 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季肋部疼痛 ,疼痛轻微 ,无发热 ,无恶心、呕吐 ,既往无左肋部外伤史。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腹软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 ,左季肋部叩击痛阳性 ,肝脾未触及 ,未及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 :脾脏内可见一 5 2cm× 4 4cm囊实性占位 ,境界清 ,腔内部分表面不平 ,诊断脾脏内囊实性占位。MRI示 :脾脏内可见一分叶状长T1、长T2 囊实性肿物 ,边界清 ,大小约 5 0cm× 5 0cm ,诊断 :错构瘤。术前诊断 :脾脏肿瘤性质待查 …  相似文献   

20.
边旭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18-118
现将我院收治的超声诊断脾睾丸融合症1例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15岁.因发现左阴囊内肿块13年来院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拟诊为"左腹股沟疝"、"左阴囊内肿块"、"左附睾占位"等,未予治疗.入院查体:心肺正常,腹软.左侧阴囊增大;左侧睾丸上方可扪及约3.5 cm×2.5 cm×2.0 cm实性肿物;右侧阴囊、睾丸、附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