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管圆线虫对大白鼠致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是嗜酸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的病原体,有关该虫致病作用的研究,在我国台湾省,Cross曾报告过应用本虫感染猴子的致病作用实验研究,但我国大陆尚未见报导。我们对该虫的实验病理研究,是从1980年5月开始动物感染,于1981年获得动物感染成功,在此基础上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大白鼠脑及肺的病理改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园线虫于1935年首先在鼠体中发现,人类病例(广州管园线虫病或嗜酸性脑膜炎)1945年在台湾省首次报导以来,在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相继有病例报告,直到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例确诊广州管园线虫病,之后在香港和上海均有病例报导。8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是嗜酸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的病原体之一。有关该虫致病的研究,我国大陆未见报导。我们在1981年对该虫引起大白鼠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除了对该虫引起大白鼠致病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外,还对该虫引起小白鼠、金黄地鼠的致病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并结合过去报告的部分大白鼠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海南省海口市及市郊、保亭县、文昌县、儋县、琼海县等6个地区的广州管园线虫中间宿主,6种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褐云玛瑙螺、短犁巴蜗牛、皱疤坚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是本虫适宜的中间宿主。感染率分别是1.85~95.74%,5.17%,7.44%和8.33%。其中文昌县的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95.74%),而感染最重的是海口市的一只褐云玛瑙螺含幼虫数多迭13726条。对本虫的终末宿主褐家鼠也作了初步调查,结果感染率为5.88%。关键词: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5.
广州管园线虫于1933年陈心陶教授首先在广州鼠肺中发现,至今已有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在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区及太平洋的某些岛屿(大约从南纬23°至北纬23°和东经100°(泰国)至西经150°(大溪地)]相继报告鼠肺中存在广州管园线虫。人类广州管园线虫病(嗜酸性脑膜炎)于1945年在我国台湾第一次报告,在我国大陆广州管园线虫病,直到最近在广东一病人的脑脊髓液中找到不成熟虫体而首次被证实,从而解决了我国大陆可能存在广州管园线虫病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园线虫是陈心陶于1935年首次在广州的鼠肺中发现,随后,国外相继报告人类经口感染广州管园线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据统计,全世界的临床病例至少有2889例,其中我国台湾省报告的259例中有8例死亡。随着广州管园线虫病在人类的流行,其他感染途径在国外也不断被重视,Hori(1969)及Intermill(1972)等对广州管园线虫感染性幼虫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等进行了动物实验。鉴于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导,为了进一步探讨广州管园线虫的各种感染途径,更全面的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研究本虫更简便的方法,作者于1981年对大白鼠进行了经腹腔,皮肤,皮下组织和口等感染途径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 PF1022A来自PF1022发酵肉汤中,PF1022株归属于菌丝体属,Mycelia Steriliu株,分离于植物叶上的微植物丛内。其结构为环状缩酚酸酞,由4l—N甲基亮氨酸,2D—酸乳酸及2D—乳酸构成。 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研究了PF1022A的作用机制。PF1022A在浓度低到10~(-13)g/ml时尚可抑制广卅管圆线虫的运动,在10~(-12)-10~(-6)g/ml浓度可麻痹虫体。10~(-12)g/mlPF1022A麻痹虫体的作用,可被γ-氨基丁酸能拮抗剂如木防已毒素和比枯枯灵碱部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园线虫是陈氏于1933年在我国广州市捕获的家鼠中发现。第一例广州管园线虫病则是野村氏和林氏于1944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的。从1944至1978年,台湾省共发现管园线虫病及嗜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共259例,其中有8例死亡。与此同时,在日本、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均报告发现病例。因而该虫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我国台湾省及日本、印尼、菲律宾、柬埔寨、越南等亦开展对该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调查。但我国大陆地区至今未见有关这方面报导。我们自1979年  相似文献   

9.
前言寄生于啮齿动物的管园线虫有多种,其中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tlsis)及哥斯达黎加管园线虫(A·costaricensis),因引起人类管园线虫病的报告较多,特别是广州管园线虫分布更为广泛,所以,人们对它们的研究较多,认识也较深入。陈氏于1933年首次在广州鼠肺中发现,并于1935年报告为广州管园线虫,继之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陈氏1935年首次子鼠肺内发现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并对其成虫形态进行描述后,近年来,Otsuru,Nishimura,Hori及Kussui,Yamashita等也先后对其形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描述,Bhaibulaya1968年,Bhaibulaya和Cross1971年也先后发现了与广州管园线虫形态不同的管园线虫,并分别命各为马克拉管园线虫(Angiostrongylus mackerasae)及马来管园线虫(A.malaysiensis)。本文作者于1981年对广州某地区进行终未宿主——主要是褐家鼠及中间宿主——主要是褐云玛瑙螺等自然感染的调查并进行实验室动物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幼虫移行期对大白鼠致病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感染大白鼠后的致病作用及幼虫移行期所致心、脑、肺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1组,实验4例,每组6只,实验组每只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幼虫800条,于感染后12天、24天、38天、55天分别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处死作解剖,肉眼观察心、脑、肺的病变,然后制成组织切片,结果: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经口感染后不同时间心、脑、肺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及超微结构改变。并在心肌间质内可见游走幼虫。结论:心、脑、肺的病理变化最严重,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炎、脑炎、间质性肺炎是旋毛虫幼虫移行期致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吴茱萸提取液对高血压大鼠模型的降压效果。方法 以2 0只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制造大鼠高血压模型,在丙酸睾酮高血压的状态下,分别给大鼠尾静脉注射吴茱萸提取液(实验组,n =10 ) 2 g/kg和硝普钠注射液(对照组,n =10 ) 0 .0 0 2g/kg。分别记录给药5、10、15min的血压值以及给药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给药5、10、15min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给药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 .0 1) ;但实验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1或0 .0 5 )。结论 吴茱萸对丙酸睾酮引起的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且降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d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d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福寿螺感染8、12及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h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的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天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密度,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更年平调液对更年期大白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物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C)后各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白鼠受感染后心、肺、脑、肝、肾及脾等脏器的形态改变。结果:主要的靶器官是脑、心、肺。出现虫体栓塞、虫卵结节形成,实质细胞损伤坏变,伴随炎症反应与继发感染等。脾、肾、肝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广州管圆线虫对大白鼠的损伤主要是由虫子的移行和产卵发育刺激而致,其可引起肺心脑的栓塞和肉芽肿性虫卵结节及炎症。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广泛的虫卵结节及继发肺感染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9.
曾炘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91-1093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鼠源性寄生虫,其幼虫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加深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将45只表浅麻醉大白鼠均分为冰浴组、药疗组、对照组。结果发现维拉帕米(Verapamil)可减轻药疗组鼠应激时缺氧的程度;减少血小板聚集;缓解血栓素B_2(TXB_2)升高,跃进6-酮-PGF_(1α)(PGF_(1α)增加,使TXB_2/PGF_(1α)比值为1.22,接近对照组水平(1.30),与冰浴组比值为1.64形成鲜明对照;电镜检查显示Verapamil对冰浴应激引起的心肌过强收缩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提示Verapamil对保护心肌可能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