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12例健康者(6男6女)摄入含40%脂肪的标准早餐后胆囊排空和再充盈与胃排空固体食物、胃肠道通过时间及血清胰多肽反应之间的关系。用实时超声测量胆囊的体积、排空和再充盈状态。摄入用硫化~(99m)锝胶体标记的鸡蛋,通过检测放射性从胃内消失时间以测定固体食物从胃内排空的情况。摄入10 g乳果糖(lactulose)后测定从呼吸中最初释放出氢气的时间以判断胃肠道通过时间。空腹及进餐后每30分钟取血一次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多肽。结果显示胆囊排空呈双相反应,进餐后0~30分钟为快相,排空率为0.015±0.003/min,与胃快速排空液体食物有关;30~120分钟为慢相,排空率为0.006±0.001/min,胆囊保持收缩状态,直至进餐后249±67分钟开始再充盈;至335±52分钟时胆囊重新充盈,达  相似文献   

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致石基因、细菌、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吸收功能异常等。“小肠致石”的新理论,为胆囊结石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概念。本研究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与小肠消化间期移行复合波(MMC)的相互关系,期望为胆石形成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B超测定胆囊排空率餐后测定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赛  唐承薇  钟晓明 《胃肠病学》2002,7(4):218-220
背景:B超检查是测定胆囊排空率的常用方法之一,目前胆囊排空率餐后测定时间选择的差异较大并影响到该方法的应用,探讨较理想的餐后测定时间将有益于临床实践。目的:探讨B超测定胆囊排空率的餐后测定时间。方法:对13例健康志愿者于空腹以及流质脂餐后30、60、90和120 min时用B超测定胆囊容积,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胆囊排空率。结果:13例健康志愿者餐后30 min时的胆囊排空率为55.0%±13.2%,与60、90和120 min时的排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餐后30 min时数据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最小。结论:B超测定胆囊排空率,餐后30 min时的测定值波动范围相对较小,能较客观地反映胆囊动力状态。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注氨基酸对胆囊排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损害了胆囊的收缩排空功能 ,出现胆汁瘀滞、胆泥和胆石形成 ,如能改善胆囊排空功能 ,则这些并发症可加以预防。本研究在于探索静脉输注氨基酸 (IVAA)对人体胆囊的收缩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和分组选择非肝胆系疾病住院病人 5 0例 ,男 2 3人 ,女 2 7人 ,年龄 2 7~ 79岁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例 ,分别一次快速输注 0 .9%生理盐水、6 .9%氨基酸混合液 (15 HBC)和 10 .36 %复合氨基酸 (18 F)进行实验研究。A组为对照组 ,E组为行…  相似文献   

5.
胆囊运动力障碍在胆石症的发病机理上具重要作用。本文应用超声测定健康人和胆石症患者正常餐后的胆囊排空反应。方法:8例胆石症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54±13.6岁;8名健康男性,平均年龄30±6.7岁。胆囊的影像由实时超声系统获得。受试对象在夜间至少禁食十二小时后进行研究,饮食为;面包60g,白脱10g,麦麸5g,烤豆120g,牛奶250ml,计含脂肪19.6g,蛋白质19.8g,碳水化合物55.2g,纤维素12.6g,  相似文献   

6.
7.
实时超声对胆囊排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时超声显像技术评价胆囊排空的方法,探讨了阿托品对八肽胆囊收缩素(CCK-OP)引起的正常人胆囊徘空的影响,并且对CCKOP引起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排空与正常人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①阿托品能部分抑制CCK-OP引起的胆囊排空;②“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8.
H_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和雷尼替丁对健康人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众说纷纭.最近发现,禁食状态下的LESP在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IMC)的不同时相存在差异;此外尚应指出,禁食和餐后情况下药物对LESP的作用是不同的.作者对9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应用双盲随机方法分别静脉滴注安慰剂(生理盐水),甲氰咪胍(1.0μg/kg/h)和雷尼替丁(0.16μg/kg/h),以了解此两种药物在消化间期不同时相和餐后对人类LESP的作用,并评价胃泌素在H_2受体阻滞剂对LESP的作用中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胆囊充盈和排空是一动态过程,受肝脏静水压、胆囊收缩和胆总管十二指肠连接处张力性收缩等因素的调节。据推测,胆囊在短暂的几秒钟内交替发生收缩和充盈,其短暂的位相性收缩表明控制胆流的驱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平衡可在每数秒钟内发生变化。6条犬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推测。实验犬在麻醉下剖腹,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1)确定空腹时胆囊收缩与否;(2)判明胆囊容积与十二指肠迁移肌电波(MMC)各时相之关系。对象为12名健康人,均无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或胃肠手术史(阑尾切除术例外)。空腹12小时后进餐(800千卡),餐前及餐毕起每30分钟超声测定(3MH_2线阵探头)一次胆囊容积,共7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制剂已用于临床,施他宁和善得定是其中最突出的2个代表。生长抑素对Oddi括约肌动力的作用尚有争议,对这2种人工合成制剂的作用也甚少做比较。本文针对上述2个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无菌手术,将单通道灌注式测压导管(自制)逆行插入狗十二指肠乳头,建  相似文献   

12.
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3.
胆囊排空调节及功能性排空异常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排空除受神经、激素的控制和调节外 ,尚受其它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功能性胆囊排空不良因临床表现不一 ,每易漏诊。试餐超声检查、核素闪烁照相、药物试验及胆道压力测定可作出诊断。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或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胆囊排空除受神经,激素的控制和调节外,尚受其它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功能性胆囊排空不良因临床表现不一,每易漏诊。试餐超声检查,核素闪烁照相,药物试验及胆道压力测定可作出诊断。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或行Oddi括约肌开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患者常伴有胆囊增大、胆汁淤积、胆囊壁增厚等继发性胆囊病变表现,即往多认为这与肝病所致的胆囊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低蛋白血症及腹水有关。我们观察一组慢性肝炎患者空腹及餐后胆囊收缩情况,以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继发性胆囊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约60%具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如动力性功能障碍、胃排空异常等。该研究目的为评价胃容积和胃排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食量及餐后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患常伴有胆囊增大、胆汁淤积、胆囊壁增厚等继发性胆囊病变表现.即往多认为这与肝病所致的胆囊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低蛋白血症及腹水有关。我们观察一组慢性肝炎患空腹及餐后胆囊收缩情况,以探讨慢性肝炎患继发性胆囊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胆囊排空功能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胆囊排空功能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排空功能受神经、体液等诸因素的综合调节。胆囊排空的异常可导致胆石形成及胆道运动功能失调等,而糖尿病、成人乳糜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妊娠、全胃肠外营养和某些药物可造成胆囊排空的异常。随着胆囊排空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的阐明,胆囊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将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分别埋置应变片,在动物清醒的状态下分别记录空腹和餐后静脉输注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L精氨酸、D精氨酸、硝普钠和血管紧张素Ⅰ后十二指肠和空肠压力变化。结果在餐后注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诱发类似空腹状态下的MMC运动形式;注入NO供体硝普钠,则中断空腹时的小肠MMC周期,诱发进食后小肠运动形式;L精氨酸和LNAME同时输注,消除LNAME的作用,而D精氨酸无此作用。单独输注L精氨酸、D精氨酸或血管紧张素Ⅰ对小肠MMC没有影响。结论小肠神经系统NO紧张性分泌的调节,可能与小肠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之间小肠运动形式的转换有关,NO释放增加可导致Ⅱ相时间变长,中断或延长MMC;抑制NO合成与小肠消化间期运动形式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