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筱岩,字鸿贤,海上名医“四筱”之一。生于1892年,逝于1968年。顾氏世代业医,幼承庭训,专攻歧黄,素精医理,独具胆识,擅治外科疮疡、疗疮、发背等重症.挽笃疾于濒危,名著医林,誉满申江。虽学宗家法,仍能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学今而能化裁;用药以轻可去实、轻灵见长为特点。在数十年的医林生涯中,创研了许多经验良方和外用方丹,受到同道的赞许。  相似文献   

2.
清代医家叶天士,用药虽以轻灵见长著称,但偶尔亦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兹据《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所载,探析如次。  相似文献   

3.
<正> 扬州耿氏喉科,至今已历六世,无论在内服、外治、药物配伍、炮制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研究院耿鉴庭教授,于1984年10月返扬讲授,本人面聆教诲,今将学习所得,就其用药方面的独到之处,略举一、二。一、用药精专,单方见长:耿氏用药,轻灵圆活,药简意深,以单方见长。在使用治疗咽喉痛的诸方中,很少使用大组清热解毒或苦寒攻伐之剂,每以轻去实,并提出无痰滞不患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的临床用药,素有“轻灵”见长之称。轻者,轻清宣透,轻可去实;灵者,师古不泥,善于应变。这对后世学者影响颇深,足资师法。  相似文献   

5.
顾筱岩,字鸿贤,海上名医“四筱”之一。生于1892年,逝于1968年。顾氏世代业医,幼承庭训,专攻岐黄,素精医理,独具胆识,擅治外科疮疡、疔疮、发背等重症,挽笃疾于濒危,名著医林,誉满申江。虽学宗家法,仍能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学今而能化栽;用药以轻可去实、轻灵见长为特点。在数十年的医林生涯中,创研了许多经验良方和外用方丹,受到同道的赞许。顾氏的“疮疡辨证,首重阴阳”、“论治至要,以消为贵”、“疮形于外,实根于内”、“脾胃为本,药食并重”等学术观点,在疮疡论治中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他早年著有《医学传…  相似文献   

6.
陆观虎先生对于眩晕病的辨治以病因为界分治表里,在此基础上从肝论治,偏治肝火,同时化痰利湿以顾脾胃,且标本兼治。其处方立法灵活多变,用药以轻灵见长,但不离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导师张珍玉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取各家之长 ,融自身体会 ,处方用药 ,独具匠心 ,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张老处方用药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量小力宏 ,配伍严格张老用药 ,一般成人剂量在 6~ 9g,矿石类质地坚硬者 ,如生龙骨、生牡蛎等 ,用至 1 2 g;轻清质松气味淡薄者 ,如夜交藤、金银花等 ,也可用 1 2 g左右 ,用量最大者黄芪亦不过 2 5g,儿童用量减 1 /2~ 1 /3。张老处方用量虽小 ,但其疗效既快且好 ,一般外感2剂即愈 ,内伤杂病 3~ 9剂定见疗效 ,可谓量小力宏。何以能达如此效果 ?张老回答 ,中医中…  相似文献   

8.
阚士宇主任医师临证处方灵活,常常熔经方、时方于一炉,寒温并用,有是证,用是药,绝不囿于一家之言。临证时常用小柴胡汤治疗发作性嗜睡;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用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用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妇科盆腔积液等妇科病;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用玉真散"从风论治"妇科带下证;用疏肝益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枇杷叶饮治疗胃反呕吐等。不但重视阴阳辨证,亦非常重视后天脾胃,临床多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各种慢性病,还喜用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来调理气血治疗妇科病。治疗肿瘤则以平和稳妥见长,其用方平和,以扶正气为主;用药轻灵,以护胃气为本;善用民间地方药,以"清消"而见长。  相似文献   

9.
王肖原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4-464
韩寅三老中医,承家技业医50余年,尤擅长小儿科。临证处方以轻灵见长,于平淡中获奇效,在当地颇享盛名。现将韩老用药特色整理如下。1 变通古方 灵活施治韩老临证用药,首先选用先贤古方。他认为古方配伍严谨,方药精专,故凡与古方相符者,每每加减选用。然而小儿脏腑清灵,发...  相似文献   

10.
陶春晖 《光明中医》2011,26(4):676-677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大家李培生教授,系全国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70余年,学验颇丰,擅长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李老用药以轻灵平稳见长,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有其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作为李老学术经验整理者之一,现将李老运用药对辨治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谢强老师在40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博古通今,归纳诸家,总结出用轻剂治疗五官科疾病的经验,用药轻灵,将轻剂广泛运用于五官科急、慢证。认为五官属"清窍",赖清阳之气载精血津液上奉濡养方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故病变于上,每取质轻气薄辛散之品,轻扬治上,易于直达病所;即轻以治上启下、轻以调畅气机、轻以通阳利湿,轻以舒络行血,轻以理肺化滞,轻以疏肝散郁,轻以理胃化滞,善用轻剂调补脾胃,擅用轻清药引药上达,此经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门、孟河医派源出江苏大地,用药尤善轻灵,后世医家继承并发扬吴孟轻灵之道并将其用于临床各科。皮肤疾患有别内科,其病在表,方亦不可杂,药更不可烈,处方用量宜轻不宜重,轻扬宣散、质轻味薄之品更易于直达病所,利于祛邪外达。吴门、孟河地区地处长江之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提供了"轻灵"之法的自然条件,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奠定了其理论基础,皮肤科自身临床专科特点确定了其现实意义。故通过分析探讨皮肤科用药轻灵形成依据,旨在总结归纳其辨证细腻、用药和缓,顾护脾胃、质和为要,化泻法巧、力拨千斤等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先父徐荷章老中医(1913~1985年)从医50年,擅治喉科疾病,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按咽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病变部位,注重望诊,详察病机,内治用药以轻灵见长,外治以吹药为主,拯治喉科危症,颇有特色,不揣浅陋,作一简介。一、四诊合参注重望诊认为望诊是喉科的首要一环,一切喉科疾病均可以从望诊中得到诊断依据。望咽喉局部可辨病之疑似、虚实、深浅、日期、决其病情轻重。如喉痹与梅核气的疑似鉴别,从咽喉粘膜的色泽辨虚实;喉痈从红肿的程度判断发病日期和成脓与否;白喉从假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老中医陈基长教授在其四十年中医骨科临床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其在骨折复位、固定、练功、处方用药乃至一些手术处理中,处处体现着"筋骨并重"治疗原则的运用,很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维震 《河北中医》2010,32(6):918-918
<正>《温热论》是叶天士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总结。充分表达了叶氏治疗温病的心得。叶氏治病技法多而巧,而对温热病的治疗则独善透法,《温热论》文中多次提及"透"字,体现了叶氏用药以轻灵见长的特色。透法以  相似文献   

16.
裴胜  幺远 《北京中医药》2006,25(10):592-593
裴学义老师从医60载,为全国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治儿科、内科及妇科疾病.裴老师在治疗儿科疾病时常常教导学生:小儿脏气轻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则一药可愈.儿科用药少用苦寒、多用甘寒,药少力专,中病即止,更要记住"轻可去实" 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 蒲辅周是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惜生前忙于诊务,亲自著述甚少.这里所选《蒲辅周医话》十则,系蒲老生前对其子志孝言传心授.虽系只言片语,但亦可窥蒲老学术思想之一斑.现公诸于世,以飨读者.一、谈脉之常变及诊脉的价值六三年在京同先父出诊.诊张老之脉,六脉皆大.先父说张老禀赋素厚,不能以火看待,这是六阳脉,还有一种六脉沉细如丝,亦不为病者,名六阴脉,如刘某就是这样.我的脉也经常结代,仍然活了这么多年.一女学生,一日为我诊脉,先喜形于色,既则蹙眉不语.余笑问曰:"何如?"良久,始告曰:"我知之而不敢言."余曰:"何也?"答曰:"四至一歇."余微笑曰:"汝有功夫.歇止脉危,是否三四动止应六七?六七日后尔当再来."后果来,讶其如初,问其故?余曰:"我有此脉久矣,岂可一见歇止脉即断为不治,须脉证合参."我在四川、北京都曾见  相似文献   

18.
田永林  龚婕宁 《新中医》2019,51(10):317-319
虫类药属动物类中药,是指机体全部、局部或产物可以入药的动物的一部分,系“血肉有情”之物、“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在治疗疑难杂病时有独特的作用。叶天士用药虽以轻灵见长,但亦常使用虫类药直捣巢穴。临证灵活选择,取其搜风解毒、破血逐瘀、行气和血、补益培本、攻坚破结、消痈散肿、熄风定惊、宣通清阳、宣风泄热之功。其服用方法,多取入汤剂、丸剂、散剂、膏剂、洗搽剂、捻剂。学习总结叶天士应用虫类药的经验,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气胸是西医学病名,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对此,中医占代医籍尚无专门的名称记载,此病散见于"胸痹"、"喘病"、"咳嗽"等疾病之中,现中医教材中亦无立篇,临床报道少见,韩树人老师从事中医呼吸病临床数十载,其对于本病的认识在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等方面已成系统,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94-1195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经验,认为脾胃虚弱为其本,瘀血阻络乃其标,滞亦为核心病机之一;诊断强调四诊合参,舌镜互参;治疗注重顾护后天,益气健脾,斡旋气机,以平为期,治萃三证,随证变通,加以心理疏导,饮食调养;用药轻灵醇正,颇具孟河余韵,讲求补而不滞,刚柔相济,升降平衡,巧用药对,精于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