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pylori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随着对 H.pylori感染认识的不断深入,众多上消化道疾病谱和防治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回顾《中华消化杂志》创刊40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我国学者在 H.pylori感染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我国 H.pylori感...  相似文献   

2.
夏华向  杨艺  王振宇 《胃肠病学》2003,8(4):231-23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其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下降和自发性松弛频率增加,多伴随胃酸分泌增加。已知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但与胃食管返流病(GERD)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以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酸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相关疾病是指与胃酸分泌或对胃酸敏感有关的一组疾病,一般是指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本文试图阐明幽门螺杆菌(Hp)与各种酸相关疾病的关系。Hp与消化性溃疡尽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机理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和Hp有关。在胃溃疡病中,Hp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张志广1王跃红1闻淑君1林国云2王秀芬3李忠信3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pylori;Helicobacterinfections;gastroesophagealreflux;du...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内镜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组成.方法对1000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的患者,在距首次出血72h以内进行内镜检查.男603例,女397例,年龄16岁~87岁,平均年龄40.9岁.部分病例诊断经手术或内镜活检后确诊.所有患者均作Hp检测.结果食管癌14例,食管炎10例,食管溃疡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52例,责门粘膜撕裂症11例胃溃疡189例,胃癌102例,胃炎91例,出血性胃炎50例,残胃炎25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底血管畸形5例,吻合口溃疡1且例十二指肠溃疡227例,复合性溃疡45例,出血性十二指肠炎31例,肠蛔虫症7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十二指肠脉瘤样息肉6例,荨麻诊6例,肝胆胰疾病17例(胰头癌3例,胆管胆囊结石8例,肝癌4例,肝脓疡2例).不明69例.镜检阳性率93.1%.Hp阳性率62.1%.结论出血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慢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其他.消化性溃疡为出血首位病因.  相似文献   

7.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9,14(12):713-715
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呈升高态势。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上,来自亚洲、欧洲及澳洲的学者就亚太地区GER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诊治现状进行了阐述,交流了中国大陆地区GERD的患病情况,如何处理GERD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癌、消化性溃疡的共患病现象,以及在基于症状的GERD诊治中应当顾及到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激素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密切[1],涉及到胃炎[2]、胃癌[3-5]、和消化性溃疡等病[6,7]的形成.至于通过何种机制致病、或引起何种病理生理改变,兹按不同的胃肠激素,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针对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我们首先随机将105例无临床症状的人群分成食槟榔组55例,不食者50例,做血清抗Hp-IgG检查;男外,在内镜室对181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城乡人群随机分成嚼湘潭制槟榔观察组956例和不嚼者的对照组858例.然后,通过内镜对每位患者进行镜下胃窦部取2~3块标本做尿素酶检测,并进行实验室体Hp抑菌试验.结果血清学调查,嚼槟榔组55例中,抗Hp-IgG阴性者43例(占78.18%)、阳性者12例(占21.82%),不嚼食50例抗Hp-IgG阴性者22例(占44%),阳性28例(占56%).另外,内镜调查,两组1814例中,观察组Hp阳性率26.46%,对照组71.95%(P<0.005).体外小剂量湘潭制槟榔对Hp有明显的杀灭作用.结论湘潭制槟榔对Hp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胃内是无菌的环境,但1982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的发现改变了这一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检测方法从传统的细菌培养,到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这些现代技术为洞察胃内的微生物群落、分析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支持. H. pylori是胃部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可能还有别的菌群也参与了胃部疾病的发生.本文就目前有关胃微生物群与胃部疾病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从微生态角度对胃部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薛翔  聂时南 《胃肠病学》2014,(5):301-304
JAK/STAT3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中,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该通路激活在胃肠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胃癌、结直肠癌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针对JAK/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在一些疾病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研究与分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生长在胃粘膜表面与粘膜层之间的微需氧菌.自1983年Marshall et al首次从胃粘膜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该菌与慢性胃炎[1]、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但人群中Hp感染率为50%左右,而只有少数Hp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造成这种反应的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Hp毒力的大小,二是人体的防御能力.而Hp的毒力又依Hp亚型不同而不同,故各地区感染Hp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对Hp毒力的研究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根除Hp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和慢性胃炎,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使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得到治愈,并可能终止胃癌的发生㈣。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在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正常胃粘膜10例取自胃癌手术切缘组织,经HE染色不存在癌组织及癌前病变,十二指肠组织2例取自胃癌切除标本的十二指肠部分;胃癌组织47例取自本院手术切除标本,其中39例含癌旁胃粘膜,29例含癌旁肠化粘膜;1例胃溃疡标本取自胃溃疡患者胃切除标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其消化道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胃肠外疾病探讨也处于热点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心脑血管病等与HP感染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将其作一综述。1冠心病1.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