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25例术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55年始将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应用于临床。本资料选自1992年以来的25例获完整随访的病例,现将术后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2年9月至1998年9月期间,在我院施行的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66例,其中25例获完整随访,...  相似文献   

2.
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的疗效。方法:对47例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7例均获随访,随访5~24个月,平均17个月,47例患者白天完全可控,43例患者夜间完全可控,溢尿4例。储尿囊容量为270~450 mL,平均320 mL,储尿囊内压力10.27~30.60 cmH2O(1cmH2O=0.098 kPa),平均20.56cmH2O。B超、IVU及储尿囊造影示无输尿管狭窄及反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储尿囊压力较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3.
自1963—1988年,我们应用五种尿流改道方法,分别为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现就五种方法的应用和评价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4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年,平均1年。38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3例,其中左肾盂癌并膀胱乳头状癌6例,左肾盂癌并膀胱乳头癌4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1例,结核肾并巨大膀胱阴道瘘1例。87例膀胱肿瘤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1例,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直肠膀胱结肠腹壁造口术3例,回肠  相似文献   

4.
1.本文介绍我院自1960年至1972年采用直肠代膀胱及乙状结肠会阴造口术,治疗Ⅱ期膀胱癌35例的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2.直肠代膀胱及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是一个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法。但当病员不能接受这种手术时,直肠代膀胱及乙状结肠会阴造口术也是一个比较可取的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应注意手术各个细节,注意预防膀胱切除后残腔的感染,保证乙状结肠断端的血运,防止输尿管直肠吻合口狭窄和回流,力求保存大、小便的控制能力。3.遇有静脉肾盂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时,应设法进一步弄清情况,作相应处理。如病员身体过于肥胖,或估计输尿管周围有严重粘连,在考虑手术治疗的方案时,应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0~1984年手术治疗膀胱癌且随访记录完整者164例。其中,保留膀胱术式105例(P_1级56,其它49),膀胱全切除59例。尿流改道方式: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术45例(P_1级5例),直肠膀胱+乙状结肠人工肛  相似文献   

6.
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后发生尿道癌并不多见。我院自1978年以来遇到3例。 病例介绍 例1,男,62岁,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10个月,于1978年5月12日入院。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左侧见一乳头状肿瘤,直径约6 cm,于同年5月30日行膀胱全切,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壁造口术。病理报告为膀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当肿瘤位于齿线以上7cm~8cm以内的直肠癌需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在乙状结肠近端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1]。为了对乙状结肠造口术后管理进行研究探讨,现对我院1997年2月~1998年10月期间39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病人进行了随访和研究。1 临床资料1997年2月~1998年10月住院的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行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患者共39例,平均年龄52.1岁,女性20例,男性19例。2 方法和结果对39例病人进行随访,询问每天所进食物的构成及饮食习惯,造口排便的时间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对施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146例进行了长期随访,并对88例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与42例回肠膀胱的优缺点、并发症,尤其是对高氯性酸中毒进行了对比讨论。认为提高外科吻合技术对防止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上,直肠膀胱较回肠膀胱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小儿完全性膀胱外翻的疗效。方法:对3例年龄较大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行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将改良Duhamel式巨结肠根治术张氏环钳用于肠管吻合,下腹部腹壁缺损采用局部腹壁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年-8年。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2.5~4.5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8天(16—24天),出院时腹直肌皮瓣均完全覆盖耻骨上腹壁缺损,外观良好。术后随访3例患者大小便控制良好,并发症少,明显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结论:对年龄较大的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其外翻膀胱已挛缩,瘢痕化明显,膀胱收缩性能差,失去膀胱闭合时机,改良直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选用的手术方式,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356例膀胱肿瘤中的73例作全膀胱切除术。认为: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以内引流为宜;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占43%,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术占38%。文中还就若干技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1~1995年行肠造口术45例,其中并发症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肠造口术45例,其中男ZI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46.3岁。造口原因为直肠肛管癌行购会阴联合切除加乙状结肠经腹膜外胞壁隧道式单腔永久性造口27例;加乙状结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恶变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腹壁造口2例、加回肠肛门原位造口1例;晚期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根结肠际样式造口11例,乙状结肠肠样式造口3例,左半结肠损伤性穿孔破裂粪性腹膜炎行根结肠肠拌式造口三例。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共发肛门原位回肠造回肠壁坏死1例(后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多发性、复发性、浸润性及累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后尿道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男10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中心,沿对系膜缘结肠带向两侧各切开肠壁10~12cm,,缝合成储尿囊,将输尿管与之行黏膜下隧道及乳头式吻合,储尿囊后壁固定于骶前韧带.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8小时.全部随访1~7年,平均3.5年.术后1.5~2个月,大小便可分开,大便成形.术后3个月,17例可自行控制排尿排便,1例咳嗽或用力时肛门有少许尿液流出.白天平均排尿5次(4~7次),夜间平均排尿1次(0~3次).2例术后6个月出现轻度高氯性酸中毒,未发现有上尿路积水及输尿管返流者.3例术后2~4年死于肿瘤转移.余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我院自1983年以来对21例膀胱癌患者于全膀胱切除后施行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进行尿流改道,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60岁,其中4例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术。住院期间术后有1例漏尿,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96年10月至2000年1月,在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等手术中,改进乙状结肠造口方法,采用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术。经4~39月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2例,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28~75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诊断为低位直肠癌。按Dukes分期,A期4例,占49%;B期46例,占561%;C期18例,占219%;D期14例,占171%。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76例,占927%;单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6例,占73%,二期手术切除直肠癌3例。手术中均采用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术,其中闭合性造口75例,开放性造口7例。2 方法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我院自行设计施行改良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 8例 ,随访 3~ 2 2个月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2~ 76岁 ,平均5 9岁 ;其中膀胱鳞状细胞癌 1例 ,膀胱移行细胞癌 6例 ,1例为肾盂输尿管癌膀胱多发性转移。病程 1个月至 2年。术后定期监测血电解质、肾功能 ,肾脏 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及排尿情况、膀胱压力测定。1.2 手术方法 :术前置 Foley's导尿管 ,气囊注水 ,取下腹正中切口 ,显露膀胱 ,游离输尿管至近壁段处离断 ,近端接 8F硅胶支架…  相似文献   

16.
自1959年10月~1980年共施行直肠膀胱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135例。随访了84例,其中一年内者32例,1~5年者26例,6~10年者16例,11~20年者10例。 所用输尿管口重建的方法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已曾报告过。本文根据病人术后排尿,排粪及一般情况作了分析讨论。 排尿情况:术后一周拔除尿管让病人自行排尿。开始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尿频,部分病人熟睡时有遗尿。半年后尿次复常,尿量为每次300~500毫升。除3例因对尿床极为紧张、被迫养成夜间留置尿管的习  相似文献   

17.
于英伟  肖伯香 《中原医刊》2003,30(22):58-58
我院于 1998年 2月至 2 0 0 3年 5月为 73例患者提供了新“膀胱” ,即乙状结肠代替膀胱 ,随访一年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 ,最小 45岁 ,最大 75岁 ,心肺肾功能正常 ,B超、CT、膀胱镜检查均为膀胱癌。术后病理诊断 :65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5例为移行性上皮细胞癌 ,3例为腺癌。分化程度 :60例为Ⅲ级 ,13例为Ⅱ级。手术方法 :取乙状结肠近端 8~ 2 0cm ,然后行肠 -肠吻合 ,在尿道膜部切断尿道 ,取走标本 ,游离结肠 -端缝合、旷置 ,另一端连同橡皮造瘘管一起于腹前壁缝合 ,两条输尿管分别与乙状结肠吻合 ,输尿管内放支架导管 ,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21例晚期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均为DukesD期或肝转移病例。行Hartmann术式5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6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5例。肝转移癌切除2例。其中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7例,肝动脉置管化疗4例。行Hartmann术式者3年生存率为20%(1/5),肝动脉置管化疗组和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未切除或行肝动脉置管化疗的肝转移癌及非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姑息性手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直肠癌,不能切除的原发灶或肝转移灶可选择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手术、乙状结肠造口术及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可解除梗阻、缓解疼痛症状,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直肠代膀胱术是采用膀胱全切 ,以直肠代替膀胱功能、及乙状结肠腹壁造瘘的手术方式 ,是泌尿外科常用的一种尿流改道术。适用于复发性、多发性、浸润性膀胱肿瘤 ,或因膀胱阴道瘘、膀胱外翻无法修补的患者 ,由于直肠容量相对较小 ,加上肛门括约肌不能马上适应管理液状的尿液 ,术后早期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尿失禁现象。本文总结了 1999~ 2 0 0 1年间 14例直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直肠代膀胱手术患者 14例 ,其中 ,男性 11例 ,女性 3例。年龄在 4 0~ 6 0岁之间 ,均为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护理时间为15~ 2 5d ,直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癌开放手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的诊疗效果。方法:我院于1983年—2005年5月共收治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8例。其中5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G2肿瘤,4例为G3肿瘤),1例为移行细胞癌合并骨化生,1例为膀胱印戒细胞癌,1例为膀胱乳头样腺癌。采用膀胱切除加腹壁转移灶切除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腹壁转移灶切除1例,尿流改道加化疗1例,腹壁转移灶切除1例,单纯放疗或化疗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8例随访已死亡5例,生存时间为(3~16)个月。3例存活者随访(4~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癌一般分化差,或合并其他癌。膀胱全切加肿瘤切除,辅助放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