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试图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并同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测定,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发光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491例临床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分型.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103例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结果 491例被检者用化学发光法检出15种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仅9种模式.前者中可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抗体双阳(9例,1.84%)和乙型肝炎e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体双阳(10例,2.03%)等少见模式.检测10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63例,占61.1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值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不同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分布具有多样性;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方法,利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评价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鼠源性单抗与兔多抗对鸭血浆中病毒的直接灭活和免疫吸附清除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均可使血浆中病毒的感染性消失。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乙型肝炎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因素。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是肝损伤的启动因素,因此,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核酸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较快,不久可能将有新的突破。此外,抗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核酶及DNA疫苗等研究也获得了可喜的进展。1 干扰素(IFNα)仍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目前,IFN仍是国内外抗肝炎病毒治疗中最有希望的药物。用于抗肝炎病毒的主要为IFNα,有天然和基因重组两种,临床上使用的重组干扰素可分为α1b,α2…  相似文献   

4.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关键词肝炎病毒,戊型;病毒细胞培养;病毒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939.4我国戊型肝炎存在着流行和散发两种...  相似文献   

5.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在医疗中的传播并引起感染已日益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人们最担心的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其它类型型的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而型肝炎病毒等在医疗过程中传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正>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侵犯肝脏,并认为是致癌病毒。此外,HBV 还侵犯许多肝外器官和组织(1—4)。为此,乙型肝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临床上常以免疫学方法检测HBV标志物,作为体内HBV存在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使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诊断探针,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资料表明,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庚型肝炎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卢桥生,梁炽森关键词流行病学;庚型肝炎;分子生物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诊断,...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及其应用陈晓旭①郭哲②张丹阳①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技术中图法分类号R575.1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基因。应用分子生物技术检测体内HBVDNA较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更为直接、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choo等证实血源性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近年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以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急性HCV感染后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程云  郭仁峰 《解放军医学情报》1996,10(4):221-221,224
近年来发现,在约2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中经各种检测表明,甲-戊5型肝炎病毒标志均为阴性。提示存在另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感染。1995年初,Kim等报道了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存在。经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证实,HGV基因结构与丙型肝炎病毒(HCV)一样同属黄病毒科,为正链单股RNA病毒,长约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全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3亿,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国内外普遍认为,HBV在体内长期复制是肝炎活动,并向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延缓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已知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有:肝炎病毒B、C,艾滋病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等。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约为10%。国内,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普遍,筛选供血HBsAg的方法不够灵敏.并且复检周期长(1年),故漏检率较高。输血后肝炎中,乙型肝炎占2/3.丙型肝炎占1/3。国外输血后肝炎多为丙型肝炎。艾滋病与肝炎有着某些类似的传播逮径,尽管有的国家已将艾滋病病毒Ⅰ抗体检测作为供血的常规检查,但自感染至抗体产生尚有3~6个月或更长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3.
张萍 《武警医学》2006,17(1):79-79
有一个事实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有10%的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但鲜有人知的是,我国总人口中近60%的人都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在占总人口10%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约有20%的人会在病毒携带的不同时期发生乙型肝炎。也就是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60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但只有10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只有2人会发生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应用,有效地保护了健康人群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但是对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人,迄今仍无满意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核普及其类似物如单磷酸阿糖腺着(Ara-AMP),虽然可以抑制乙赳肝炎病毒DNA的合成,但是同时也能抑制机体组织细胞如骨髓、小肠上皮细胞I>NA的合成。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抗病毒治疗的水平,但存在着用量大、血液中半衰期短、易被体液中胰酶破坏等缺点。凡此种种,均影响了现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效果。克服这一障碍的可能途径是通过生物或化学的手段.改变药物及其制剂的理化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15.
舌下含服口服干扰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下含服口服干扰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0233上海南京军区上海肝病临床研究中心倪鎏达陈成伟王月兰李元斋汪学智茹素娟鲁进宇姚光弼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干扰素α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2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已有定论,推荐剂量均在300万U以...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相关基因克隆化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有许多方面没有研究清楚。以肝炎病毒相关的新基因克隆化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领域中创新知识的重要源泉。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 ,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肝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 ,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 (HCC)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 ,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培养的细胞为对象,观察由8味中草药组方肝毒清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结果,肝毒清浓度为5mg/ml时能抑制HBeAg分泌;10、50mg/ml时培养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受抑制;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病毒抗原的检测及其意义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王松山,皇甫玉珊关键词肝炎.病毒性;抗原;病毒;基因表达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也可表现为慢性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CA...  相似文献   

19.
感染了前基因突变株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被称为“异型”乙型肝炎,其特点是血清中e抗原(HBeAg)阴性而e抗体(抗HBe)阳性[1]。此型肝炎(简称抗HBe阳性肝炎)因其临床表现显著不同于经典乙型肝炎而在近2~3年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已证实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在世界多个地区流行,地中海沿岸、远东地区为高流行区”’。我国地处远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众多,是否存在异型乙型肝炎及其百分比和临床特征如何?为此,本文对部分病例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系1991年1月~1…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同时又是乙型肝炎诊断上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HBV感染之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HBeAg的出现表明HBV仍进行活跃地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HBeAg一般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如果持续阳性达8至10周以上,说明已经转变成慢性肝病。HBeAg相应抗体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已经停止,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