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氯米芬 (CC)、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 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8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 48例正常妇女、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及CC/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 β1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整合素α4 β1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表达 ,而CC、hMG抑制整合素α4 β1的表达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妊娠者较未妊娠者整合素α4 β1表达强度高。结论 促排卵周期黄体中期整合素α4 β1表达下降或缺失 ,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 ,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促排卵药物氯米酚(CC)、hMG及GnRH-a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内膜纤维粘连 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 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50例正常妇女,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应用CC/hCG,CC/hMG/hCG 及GnRH-a/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FN和LN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FN 和LN表达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时呈现强阳性;而CC、hMG抑制FN和LN的表达,使 其阳性强度减弱,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GnRH-a对FN和LN抑制不明显。同时妊娠者较 未妊娠者FN和LN表达强度高。结论:CC/hCG及CC/hMG/hCG方案促排卵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 中FN和LN表达下降或缺失,内膜容受性下降,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2 2例正常妇女、40例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 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 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 ;而氯米芬 (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抑制αv、β3 的表达 ,使其表达呈弱阳性 ;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CC、CC/hMG促排卵周期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 ,整合素αv、β3 表达下降或缺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2例正常妇女、40例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而氯米芬(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抑制αv、βb的表达,使其表达呈弱阳性;而促性腺素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6份分别取自正常月经周期第6~27天的内膜、妊娠46~67天的蜕膜及9例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进行了整合素β3表达的检测。结果整合素β3表达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即正常月经周期第19天以后)和早孕期的子宫蜕膜中,且早孕期整合素β3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妇女相比,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表达缺失。结论整合素β3参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及胚泡着床过程,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指标。整合素β3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性不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71例474个宫腔内授精(IUI)周期前瞻性分析了注射hCG日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与妊娠率、继续妊娠率、诱导排卵方案、优势卯泡数、血雌二醇(E_2)水平的关系。自然周期23个,诱导排卵周期451个,其中hMG周期49个,氯菧酚(CC)周期197个,hMG与CC合用255周期。四组平均年龄,不育期限,IUI指征及不育病因分布皆相仿。注射hCG指征为优势卵泡≥18mm(CC组)或≥15mm(hMG组及hCG CC联用组)。内膜厚度为阴道超声下通过宫体中心纵轴测得。内膜类型按Gonen和Casper法分为三型:A型多层  相似文献   

7.
1986年7月至1988年2月共有42例不孕症妇女接受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采用克罗米芬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和绒毛膜激素(CC/hMG/hCG)或hMG/hCG方案诱发排卵,卵巢超声扫描和血清E2测定监测卵泡发育,行开腹或腹腔镜采卵,以改良Ham‘sF-10为培养基进行体培养,结果:CC/hMG/hCG方案诱发排卵者,每例平均卵泡数为6.1个,平均卵细胞数为3.5个,卵细胞回收率为57%,受业率为60.1%,移植率为73.5%,临床前妊娠和临床妊娠各1例。  相似文献   

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工作中着床率低是突出的问题。决定着床的因素主要是胚胎的质量及子宫内膜环境。后者由黄体进行调节。文献上关于促超排卵周期中抽吸卵泡后黄体功能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黄体期可正常或缩短。血孕酮(Po)浓变可正常,但6~13%呈低减。临床上皆用 Po或 hCG 支持黄体功能。本文对70个 IVF-ET 周期研究了与黄体期过短有关的因素。70例患者不育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内膜异位症或原因不明。其自然周期黄体期不短。以氯菧酚(CC)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超排卵,周期第7天起以 B 超声扫描及血雌二醇(E_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薄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雌、孕激素受体、整合素β3,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自然月经周期尿黄体生成索(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8mm不孕妇女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8mm〈子宫内膜厚度〈16mm的不孕妇女2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两组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β3,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两组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MVD及整合素β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VD与整合索B,的袁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916,P〈0.01;r=0.956,P〈0.01)。结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不良和整合素β3,的低表达可能是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胚胎种植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4、α5、β1亚单位及αv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 2 7例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整合素α4、α5、β1及αvβ3的表达 ,并选择同期正常育龄 13例子宫内膜进行对照。 结果 :整合素α4、α5、β1及αv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腺上皮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α5在内异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而αvβ3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极显著性的阳性表达 ,以增生期异位灶为甚。结论 :推测内异症中整合素α5的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中αvβ3的高表达可能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已证明在许多用 hMG 和 hCG(hMG/hCG)诱导排卵的病人中黄体期血催乳素(PRL)升高。高 PRL 血症对妇女生殖周期和生育力有不利的影响,包括改变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卵泡形成及黄体功能障碍。所以 PRL 升高已暗示作为解释 hMG/hCG 治疗周期中排卵和妊娠率之间差异的因素。本文作者研究了使用 hMG/hCG 诱导排卵的病人中黄体期 PRL 升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作者连续分析96例妇女中240个 hMG/hCG 诱导排卵周期。月经第三天开始用 hMG(含 FSH、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人类围植入期子宫内膜整合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捷  王介东  王龙生  朱蓬弟  程捷 《生殖与避孕》2003,23(1):22-25,T004
目的:观察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对围植入期子宫内膜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妇女为研究对象。11名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LH—2组(n=5)和LH+2组(n=6),于对照周期和实验周期分别在LH—2或LH+2一次性口服安慰剂和米非司酮10 mg,在两个周期的LH+7各取一次子宫内膜,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每位受试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整合素α_1、α_4、β_3亚基表达的改变。结果:LH—2组于用药后整合素α_1、α_4亚基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增强,而LH+2组于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整合素β_3亚基的着色于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干扰了整合素在“植入窗”内的正常表达,提示米非司酮的避孕效果在于损伤了子宫内膜的感受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雌孕激素受体(ER、PR)、整合素β1表达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四种指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56例患者,在IVF治疗周期开始前、BBT升高5~7d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内膜分泌反应、ER、PR及整合素β1,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根据B超下内膜表现分为A、B、C三型)。结果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正常组中妊娠率及整合素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分泌反应不良组,P〈0.05。妊娠组的整合素β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1;A、B、C三型内膜相比妊娠率无差异,但A+B型内膜与C型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 整合素β1结合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形态能有效预测IVF-ET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董方莉  谭丽  郑英 《生殖与避孕》2007,27(1):42-44,48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血清雌(E_2)、孕激素(P)水平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表达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对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种植窗期血清E_2、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法对整合素α_vβ_3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2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种植窗期血清P和整合素α_vβ_3水平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7.80±6.08 ng/ml vs 14.12±4.74 ng/ml,P<0.05。整合素α_vβ_3:腺体1.73±0.18 vs 1.50±0.23,P<0.01;腔上皮1.53±0.28 vs 1.12±0.24,P<0.01)。结论: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下降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和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补佳乐在诱导排卵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补佳乐是否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的子宫内膜发育。方法45例不明原因或男方因素的不育妇女分为三组,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组(CC组)、克罗米芬 补佳乐组(CC PGV组)各15例,观察三组hCG日及hCG 9d激素环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hCG日子宫内膜类型。结果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 9d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而CC PGV组内膜厚度均明显大于CC组。CC组和CC PGV组子宫动脉PI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结论小剂量补佳乐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α(IRα)、β(IRβ)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5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Rα、IRβ及IRS-1蛋白的表达。结果 IRα、IRβ、IRS-1的表达在10正常子宫内膜表达分别为80.00%(8/10)、60.00%(6/10)及70.00%(7/10);在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分别为77.78%(14/18)、61.11%(11/18)及77.78%(14/1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分别为47.37%(27/57)、54.39%(31/57)及63.16%(36/57)。IR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R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Ⅱ~Ⅳ期者(P〉0.05);IRβ及IRS-1各组间的阳性表达率与Ⅱ~Ⅳ期者相近(P〉0.05);IRS-1的阳性表达率Ⅰ期明显低于Ⅱ~Ⅳ期者(P〉0.05);IRα、β、IRS-1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G1—2与G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Rα及IRS-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期别有关,提示其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7.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COH后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β3、TGFβl的表达;以正常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COH周期,完全发展的胞饮突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8—19d,较正常周期提前l一2d出现和消失;整合素β3、TGFβl在正常月经周期第2l一23d的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高表达,而COH周期在第18—20d高表达。COH周期和正常周期,整合素β3和TGFβl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高表达与完全发展胞饮突的出现在时期上存在着一致性。结论 COH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与着床密切相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超微结构的时序性表达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与胚泡的发育不同步,这可能是影响IVF妊娠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单纯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异位内膜OPN的阳性表达率(73.21%)与在位内膜(70.00%)相似,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异位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率(100.00%)与在位内膜(55.00%)及对照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异位内膜VEGF的强阳性表达率(76.79%)与在位内膜(60.00%)及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OPN、整合素αVβ3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96和0.568,P均〈0.01),OPN与整合素αVβ3呈正相关(rs=0.738,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OPN、整合素αVβ3的高表达促进异位内膜的黏附和侵袭,并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枸橼酸克罗米芬(clomlphene citrate,CC)是诱导卵泡生长和促排卵药物,但在排卵率与妊娠成功数之间存在着差异。为研究CC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分析79例不育症患者在自然排卵周期(对照周期)及CC治疗周期(CC周期)的子宫内膜超声回声图像。经基础体温(BBT)测定、血清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测证实:在对照周期中,患者均有自发排卵及正常黄体功能。每例于排卵前1~3天(增生晚期)及排卵后6~8天(分泌中期)行超声检查及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清E_2。于排卵前2~4天,用  相似文献   

20.
卵巢黄体血流指标与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症自然周期与克罗米芬刺激周期的卵巢黄体血流指标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1例不孕症,共43个自然排卵周期(SC),31个克罗米芬刺激排卵周期(CC)。在黄体中期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黄体血流指标,检测血清雌激素17β-estradiol(E2)、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和计算P/E2比值。结果:两组黄体最大血流速度(PSV)与P呈正相关,所有血流指标均与P/E2呈正相关。结论:卵巢黄体血流指标可能作为判断不孕症卵巢黄体功能的一个补充指标,SC和CC周期中黄体血流与P/E2的关系预示着黄体血流检测预测妊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