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铭 《健康天地》2011,(9):74-74
<正>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  相似文献   

2.
云奋  叶海湄  黄涵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9):1054-1058
目的 了解海南省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及茶汤中铝、铜、锰、铬、镉、铅、镍、砷、汞9种元素的含量,并估计饮用茶汤对人体健康风险。 方法 于2017—2018年在海南省采集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茶叶及茶汤中9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提出的THQ 和HI评估茶叶和茶汤元素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 结果 苦丁茶中镉含量均值为5.46 mg/kg,超标率为82.0%,鹧鸪茶9种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苦丁茶茶汤中存在Cd、Mn和Al含量超出国家生活用水限量标准,鹧鸪茶茶汤中存在Mn和Ni含量超过国家生活用水限量标准,并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其元素含量也随之降低。苦丁茶HI值为1.147,第一道茶汤至第三道茶汤HI值范围为0.341~0.117;鹧鸪茶HI值为0.346,第一道茶汤至第三道茶汤HI值范围为0.314~0.132。 结论 饮茶者应弃去第一浸茶汤,饮用海南省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茶汤无健康风险,但需要加强对苦丁茶中Cd、As和Mn,鹧鸪茶中Mn和As元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正>茶除了热饮,还可以制作成茶食、茶点、茶菜等等,就是以茶作主料,或者作点缀,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餐桌上,赋予淡雅意境。一杯茶,一种茶的佳肴,加上古韵幽幽,余声袅袅的茶艺馆成为佛山人的一种休闲方式。以茶入菜,以茶入点心等茶食相融成为了茶文化的延伸。以茶入菜入点心的特点就是口味清淡、原材料简洁,既能保持原料的风味又能突出茶的特性。以茶入菜的方式也有多种,或将茶叶碾成粉末,融于菜,取其香气之雅;或把茶叶冲泡开,用其茶汤入菜,取其颜色;也有将直接作为配料  相似文献   

4.
劳霖 《健康天地》2010,(10):7-7
<正>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茶的回甘生津是源于茶的苦涩。茶汤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咖啡因和茶单宁。咖啡因的苦是不会长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这种苦味  相似文献   

5.
李洛民 《健康天地》2009,(10):38-39
<正>普洱有分生茶和熟茶,彼此之间在汤色香气上都存在一些差别。茶客有时会在市场上找到生熟拼配普洱茶。出现这种拼配茶,一是制茶者为了追求茶滋味层次丰富,即有生茶的甘爽,又有熟茶的陈醇厚重;二是个别茶商用拼配茶当成已存放有一段时间的生茶来卖,牟取利润。我们这里介绍的生茶茶汤和熟茶茶汤的调饮,则是为了品味不同比例的两种茶汤混合后的滋味,享受普洱茶富于变幻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品饮花茶,先看茶胚质地,好茶才有适口的茶味,窨入一定花  相似文献   

7.
趣说茶形美     
刘思龙 《现代养生》2010,(11):51-52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茶之成形,缘于采制,当在饮茶之先了.茶之形态,如银针似玉片,如雀舌似娥眉,如青螺似珍珠,存在于干茶之中,也存在于荼汤之中,既有"处子"般的静态之美,也有"精灵"般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8.
康乃 《健康天地》2010,(8):70-71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癖,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或是南京,他都是文坛"贪茶癖"中之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正>家乡安远九龙山麓,峰峦叠嶂,茶林逶迤,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之一。采茶戏,顾名思义,与茶相关。明朝时期,在盛产名茶的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俗称"茶灯戏"、"灯子戏"。后来,又因它的角色一般是由三人(两旦一丑或生旦丑各一名)组成,故又称"三脚戏"、"三角班",直至20世纪中叶才统称为采茶戏。因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冲泡条件下普洱茶稀土元素析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人群经普洱茶摄入稀土元素健康风险。方法以2013—2015年广东省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监测结果为基础,根据稀土元素含量将茶叶样品分为0~2.0、 2.0~5.0和 5.0 mg/kg 3个层级,从每个层级中随机选取5份普洱茶,每份50 g,充分混匀后制成1份总重量为750 g的混合样品,模拟普洱茶在餐饮消费环节及功夫茶冲泡方式,开展茶汤冲泡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冲泡后茶渣、冲泡用水以及冲泡茶汤中稀土元素含量。结果餐饮消费环节茶叶冲泡方式下,稀土元素从普洱茶析出至茶汤的平均比例为5.73%,冲泡过程中普洱茶稀土元素析出水平受茶叶量、水温、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析出率与茶叶量呈反比,与冲泡间隔时间和水温呈正比。功夫茶冲泡方式下,稀土元素从普洱茶析出至茶汤的平均比例为7.01%,以第3泡茶茶汤稀土元素析出率最高(1.80%~3.13%)。结论不同冲泡方式下,稀土元素从普洱茶析出至茶汤中的比例较低,人群经普洱茶摄入稀土元素的量很少,按照消费者日常饮茶习惯,经饮用普洱茶汤摄入稀土元素产生健康风险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11.
陈慕 《健康天地》2010,(11):24-25
<正>荔枝红茶属新创名茶,是红茶之香料茶,20世纪50年代由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研制开发的茶叶新产品。广东荔枝红茶茶汤美味可口,冷热皆宜,产品已销往香港、澳门并逐步扩展到东南亚、西欧和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颇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
朱权茶谱     
阿莱 《健康天地》2010,(12):71-71
<正>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王。自幼聪颖过人,晚年信奉道教,潜心茶道,着《茶谱》。《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  相似文献   

13.
<正>荼界有很多专业性的工作职称,例如:能掌控制茶技术的"制茶师"。茶叶初制厂需要这样的专家:能以感官评鉴茶叶制成品品质与特性的"评茶师";茶叶精制厂及茶业公司的品管室需要这样的专家:能有效控制茶汤浓度与茶性的"泡茶师"。以上这些职称都是比较强调技能性的,如果偏向于艺术性、思想性、道德性,大家就不便轻易地用"师"了,比如称呼在茶道领域上有一定心得的  相似文献   

14.
泡茶的技巧     
我国人民对泡茶十分讲究。古有“煎茶四要”、“试茶三要”规则。泡茶首要的是水质。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选用有精湛的论述,他认为好茶用好水泡,才能显出茶汤的香醇甘美。杭州“虎跑泉”泡茶之所以色香味俱佳,第一是水好,第二是茶佳。在城市里饮用自来水,怎样使茶的味道更好呢?主要是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柿叶制成的茶叫柿叶茶。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日本,至今仍然不衰。他们认为:常饮柿叶茶,对高血压、脑溢血,糖尿病等在防治上有较好疗效,称其为“健身之宝”,每年需向我国进口几十吨的柿叶茶。90年代,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开拓了这一保健饮料。柿叶茶的茶汤,不仅具有绿茶清香风味,而且饮后回味甘醇,有止渴,润喉,益智、健脑、提神、明目,减肥、抗衰、防癌之功效。经常饮用能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增生,稳定和降低血压,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之患者大有裨益。柿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对溃疡吐血、肺结…  相似文献   

16.
平安 《现代养生》2015,(1):65-67
【一】18世纪英国作家西德尼·史密斯嗜茶如命,他曾说:"感谢上帝赐给我们茶,要是没有茶,这世界不知成何样子,不知还能继续存在否?我不生在茶叶未出世之前,真是喜不自胜哩!"史密斯属于卢仝、陆羽之流;论其性格,仿佛可以与之分为"皮包水"的类型。有人说茶是英国人的"国民饮料",我们公认茶是中国人的"祖传苦汤"(因曾有称茶为苦药者,故彷酒为黄汤例,姑且名之)。总之,在中英两大民族,茶之为物,  相似文献   

17.
茶人的宠物     
"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蘸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茶宠就会温润可人,茶香四溢。  相似文献   

18.
陈香普洱     
宋骞 《食品与健康》2013,(11):52-53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Jj~J-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  相似文献   

19.
郑荔 《健康天地》2011,(10):74-75
<正>千年古镇周庄茶文化的历史也很悠久,长期以来,周庄方圆数公里都流传着饮茶的习俗。以茶而论,就分"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等,而其中尤以"阿婆茶"最为有名。在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习俗,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料,还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茶是需要“品”的. 品味茶汤时,每一口茶汤以五毫升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回旋辨味,过少时则觉得嘴里空旷,不利于辨别.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地喝,一杯15毫升的茶分三口来喝,才叫“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