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料和方法  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 ,1992年 6月以来本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HIE患儿 2 55例 ,男138例 ,女 117例 ;日龄 5h~ 10d ,平均 3d。高压氧(HBO)组 152例 ,其中轻度 4 2例 ,中度 70例 ,重度4 0例 ;对照组 10 3例 ,轻度 2 6例 ,中度 4 9例 ,重度2 8例。两组患儿病情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的窒息史 ,惊厥、兴奋、苍白、青紫、呼吸困难 ,脑干症状 ,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消失等症状。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支持疗法 ,对症处理。HBO组加用高压氧治疗 ,采用单人氧…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文益 《新医学》1999,30(7):379-380
1引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通常采用综合措施,治疗愈早愈好。HIE的治疗原则是:①维持充分的通气以避免并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②限制液量,但要有充分的组织灌注.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律;③控制惊厥,改善脑水肿;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紊乱;⑤严密监护。2综合治疗措施2.1加强监护严密临床观察,尤其是神经系统评估;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糖、电解质、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有条件还应监测颅内压、血浆渗透压、血尿素氮、血肌研等;精确记录出人量。2.2维持充分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供氧,…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献忠 《临床医学》2010,30(10):86-8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根据病情给予吸氧、维持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降低颅内压、止惊支持对症治疗;高压氧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 h/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高压氧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对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采用高压氧(Hy perbaricoxygenation,HBO)加综合治疗。并在高压氧治疗前后抽取股动脉血观察血清...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引起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等常见原因。自1993年5月~1997年5月我们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144例HIE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HIE诊断标准诊断的[1]患儿280例,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8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经新生儿期治疗,采用NBNA法做脑功能监测,12~15d评分≥35分的有27例,占71.1%。经新生儿期后治疗4~6个疗程后,患儿在3、6、12、24个月DQ≥85分的例数分别为18、20、22、22例,占47.4~57。9%。结论:由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时必须全面考虑,可使用多种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为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于1999年lO月至2001年10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tiE,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l一般资料 治疗组为1999年lO月至2001年10月我科收治的中、重"度}IIE患儿23例:男ll例,女12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消化道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消化道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87例HIE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儿、早产儿、低体温儿较轻度窒息儿、足月儿、体温正常儿合并消化道损害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早喂养可加重消化道损害。结论 新生儿HIE并胃肠道损害是缺氧、早产、低体温、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0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 200例HIE患儿均作头颅CT扫描,并分别在病灶部位测量CT值。结果 200例HIE患儿头颅CT改变主要为脑白质低密度,可合并颅内出血或透明隔间隙增宽以及脑梗塞。其中轻度118例,中度67例,重度15例。合并颅内出血87例。结论 根据新生儿宫内窒息缺氧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表现,一般脑损害的诊断即可成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42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抚触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轻度HIE两组NBN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HIE两组NBN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体格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抚触治疗新生儿HIE尤其是中、重度患儿疗效理想,NBNA可作为抚触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园海  吴蓉洲 《新医学》1998,29(12):627-628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合并心肌损害 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参麦注射液 2 m L/ (kg·d)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 5 0 m L中静滴 ,每日 1次 ,疗程 7~ 10天。对照组 33例 ,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 5 3% (16/30 )和总有效率 80 % (2 4 / 3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1%和 5 5 % (7/ 33和 18/ 33) ,P<0 .0 1和 P<0 .0 5 ;治疗组心率、心电图、心肌酶学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P<0 .0 1) ;治疗组神经系统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P<0 .0 1)。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 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绍及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HIE时血清AST、LDH、CK、α-HBDH的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中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肌酶谐的检测可作为HIE临床分度的指标之一。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NICU收治的8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均采用降颅压、抗惊厥、维持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加用头部亚低温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抽搐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抽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速度对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36例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随机分为Ⅰ组(n=12,复温速度0.2 ℃/h)、Ⅱ组(n=12,复温速度0.3 ℃/h)及Ⅲ组(n=12,复温速度0.4 ℃/h)。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每日测定血糖、血象、肝肾功能、血钾,并于完成治疗后7、14、28 d根据NBNA评分评定短期疗效,生后3个月及6个月行Bayley婴儿发育量表评估中期疗效。结果(1)复温达标时Ⅲ组血糖明显高于Ⅰ组及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复温达标时血糖高于复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动脉压波动:Ⅲ组平均动脉压波动大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BNA评分:生后7、14、28 dⅠ组及Ⅱ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后3 月及6 月Ⅰ组神经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Ⅱ组及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时较慢的复温速度可维持更稳定平均动脉压及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脑灌注及代谢,起到保护神经功能并改善HIE预后,复温速度过快可能会增加血压波动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冯琼 《临床医学》2012,32(7):24-25
目的观察川穹嗪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方案治疗,干预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3周后脑电图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川穹嗪注射液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大脑损伤,但是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19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联合HA2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比较灌流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灌流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灌流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B(白蛋白)、血小板和iCa2+较灌流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白细胞、血钠、血钾、血葡萄糖(Glu)灌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灌流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家属满意率及护理前后3、9、15个月的MDI、PDI、Gesell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3、9、15个月的MDI、PDI、Gesel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