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40-441
目的探究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按照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分级标准分成三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40例。采集三组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分析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小板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指标依次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依次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指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中表现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明显延长(P<0.001), FIB和PLT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用凝血指标的检测与肝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常用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与肝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我们选取了150例肝病患者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进行分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酌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并进行了有关分析.结论 四项凝血指标能比较全面了解肝病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可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对监测患者出血倾向及指导临床用药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水平与对照组比较Fig明显下降,PT、APTT、TT均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因肝病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为临床治疗和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肖宏  陈楠  张宇一  陶慧峰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56-225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46例、C级29例,分为出血组(42例)、非出血组(48例).均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常规,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P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BPC逐渐降低,t-PA、D-d逐渐升高.PT、凝血因子Ⅱ、Ⅶ、BPC在Child-Pug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 B、C组凝血因子Ⅴ、Ⅹ显著高与Child-Pugh A组.出血组PT、BPC 与未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与A级,而C级病死率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T、BPC、Child-Pugh分级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出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凝血活性、血浆蛋白质C(PC)、血浆抗凝血酶原(AT-Ⅲ)、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功能评级及不同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变量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伴有PLT、FIB、PC、AT-Ⅲ、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下降(P0.05),而且这些指标水平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MPV、PT、APTT等指标升高(P0.05),而且随肝功能评级上升而升高(P0.05);有出血倾向的肝硬化患者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显著高于无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P0.05);PLT、FIB、FⅡ、FⅤ、FⅦ、FⅩ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P0.05);MPV、PC、APTT、PC、AT-Ⅲ等指标与出血倾向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可能为评估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监测出血倾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肝硬化组:为我院2001—06~2005—01的住院患者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32~78(平均53.2)岁。本组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B超、胃镜、CT等)确诊为肝硬化,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和消化道肿瘤。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 ,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 ,Fg值降低 ,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表现。方法肝硬化患者107例,肝功能Child A级36例为Child A级组,Child B级38例为Child B级组,Child C级33例为Child C级组,监测3组TEG并比较分析。结果 Child C级组TEG中R值[(6.20±1.88)min]、K值[(4.10±2.03)min]高于Child A级组[(4.45±1.21)、(2.37±1.58)min]和Child B级组[(5.12±1.56)、(3.25±1.02)min],LY30(0)、MA[(25.20±6.51)mm]和Angle[(41.42±10.27)deg)]低于Child A级组[(0.80±0.11)%、(59.30±7.30)mm、(62.67±10.20)deg]和Child B级组[(0.60±0.17)%、(36.80±5.84)mm、(50.87±9.68)d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紊乱状况,TEG参数异常间接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g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的7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且入院24 h内抽取贵要静脉血检查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的患者,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为(55.8±18.1)岁.根据入院24 h内是否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进行分组.不伴有SIRS为单纯感染组;伴有SIRS但SOFA评分小于5分为脓毒症组;SOFA评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重度脓毒症组.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LSD法作两两组间比较.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n=19)与脓毒症组(n=29)单纯感染组(n=27)相比:D-二聚体显著增高(F=3.388,P=0.040);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F =3.839,P=0.026);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率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782,P=0.069; F=2.657,P=0.077).血栓弹力图指标中,反映血栓强度的最大幅度(MA)值显著减小(F=5.841,P=0.004).结论 感染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程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标、纤溶检测指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0~22分组35例、23~32分组30例和33分以上组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对各组LDL水平、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水平、血浆D-二聚体(D-D)、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LD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M、TAT、PAP、D-D、Fbg及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3分以上组TM、TAT、PAP、D-D、Fbg及LDL水平高于0~22分组、23~32分组(P<0.05);APTT水平低于0~22分组和23~32分组(P<0.05);23~32分组TM、TAT、PAP、D-D、Fbg及LDL水平高于0~22分组(P<0.05);APTT水平低于0~22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LDL水平与APTT呈负相关性(P<0.05);与TM、TAT、PAP、D-D、Fbg及LDL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凝血指标及纤溶检测指标异常,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与LDL存在强相关性,加强凝血、纤溶检测指标测定可辅助LDL对冠心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检测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预测预后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9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参考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分为中度缺损组(NIHSS为5~15分,n=42)与重度缺损组(NIHSS15分,n=52);按照起病后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n=50)与预后不良组(mRS为4~6分,n=44)。分别比较同一分组标准下,两组患者血浆脂代谢指标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上述血浆检测指标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预后效果的价值。结果中度缺损组血浆Lp(a)、ox-LDL、FIB、D-Dimer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缺损组,预后良好组血浆Lp(a)、oxLDL、FIB、D-Dimer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 0. 05)。血浆Lp(a)、ox-LDL、FIB、D-Dimer水平与NIHSS、mR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 0. 05)。血浆Lp(a)、ox-LDL、FIB、D-Dimer预测预后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 735、0. 720、0. 690、0. 680,Cut-off值分别为335. 50 mg/L、645. 54 ng/ml、4. 51 g/L、378. 58 ng/ml。结论血浆脂代谢、凝血功能指标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关系较为紧密,临床检测能为治疗措施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Ⅰ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Beckman coulter 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218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g)和D-二聚体(D-D).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中PT、APTT、TT和D-D值明显增高,而FⅠg值则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按ChⅠld-Pugh分级从A→B→C显示PT、APTT、TT和D-D值逐渐延长或升高,FⅠg值则逐渐降低,且A级与B、C两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与C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凝血4项指标(PT、APTT、TT和FⅠg)同时联合检测D-D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的程度,以及是否有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并且有助于监测对肝硬化病情的判断和评估,为临床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硬化组,体检健康者114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血小板计数[(58.46±18.23)×109/L]、血小板压积[(0.10±0.04)%]、纤维蛋白原[(1.81±0.69)g/L]明显低于对照组[(186.90±47.52)×109/L、(0.24±0.06)%、(2.68±0.54)g/L],平均血小板体积[(13.40±1.34)fL]、血小板分布宽度[(19.64±2.58)fL]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14)、(15.62±2.12)fL],凝血酶原时间[(22.76±6.23)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57.40±7.85)s]、凝血酶时间[(29.62±3.58)s]明显长于对照组[(11.68±1.87)、(35.42±2.49)、(17.34±0.95)s](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存在异常,动态检测对临床治疗、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ECD35(红细胞CD35)数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CD35“一步定量法”对10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测定方法如下:将戊二醛固定的2%红细胞悬液定量“液相包被”到V型板中,加入10μl的b-CRlAb+SA/AP酶标复合体,温浴、洗板、加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孔,在405nm比色,计算ECD35相对数量。同时采用AU5400全自动系列化仪检测ALT、CHE、ALB、GLO、TBIL、GAM。[结果]肝硬化患者ECD35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以ECD35的数量200为界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比较发现:ECD35的数量较少的肝硬化患者其血清CHE活性和ALB含量相应较低,血清GLO、TBIL、GAM则随着ECD35数量的减少而增加。ALT与ECD35数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ECD35的数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该方法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肝脏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