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末梢组织需氧的一种状态,是所有心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近年来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慢性心衰是由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显著亢进及血管舒张功能低下所致,逐渐被认为是与神经体液性因子和血管机能有复杂关联的综合征。作为健康人,温水浴、桑拿浴可以用来放松身心、解除疲劳,但对心衰患者来说是禁忌或不适合。作者10年前开展温热疗法,是在600C下进行远红外线恒低温干式桑拿浴且出浴后要安静、保温,使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纠正神经体液性因子、交感神经系统等异常亢进导致的心脏恶性循环,改善心衰症状。该疗法能够广泛安全适用于轻度-重度心衰患者,是能提高包括医疗费效比在内的有效的心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保田 《日本医学介绍》1998,19(12):559-560
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见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因子之一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亢进。在心衰患者,TNFα生成亢进目前认为是心脏恶液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之一。另外,TNFα有负性变力作用,可促进心脏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3.
徐琨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4):180-181
本文谈及的是心血管意外的二次预防 ,对象疾病为冠脉疾病和一切心脏疾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1 非药物疗法二次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非药物疗法 ,最重要的是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持续适度的运动、禁烟等。其中运动疗法可使冠脉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2 0 %~ 2 5 %。其机理在于使交感神经活动低下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减少动脉硬化危险因子、改善血管内皮机能等。植物神经机能的改善 ,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提高室颤阈值 ,以减少猝死的危险。此外 ,运动疗法虽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子 ,但与运动疗法单独效…  相似文献   

4.
高谦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0):460-460
心功能不全,是心功能发生障碍患者最终的病理状态。根据最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在明确了基础的心肌病理生理的同时,渐渐肯定了以改善预后为目标,治疗药物的大规模试验结果。在心功能不全治疗方面开辟了新途径。心功能不全的治疗,首先是安静休息、限制食盐,然后是应用强心剂和利尿药的药物疗法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上血管扩张疗法减轻心脏负担。尽管血管扩张剂本身无强心作用,但可改善血液动力学。最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渐渐显示了明显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生命预后的效果。作为心衰治疗药的有效性已得到确认。这与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中心的体液性因子在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和间质对心脏负荷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联,而成为开辟心衰治疗新途径的契机,并正在引起注目。因此,在现今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既要达到传统的治疗目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约50%有睡眠呼吸障碍(SDB)。有SDB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及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陈氏呼吸两大类,后者为心衰所特有。SDB时反复低氧血症、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心脏前后负荷增大等使心衰的病情恶化,给心衰患者预后带来影响。近年,把慢性心衰患者合并SDB作为新的治疗目标。其中,证实了作为非药物疗法的夜间氧疗及持续气道正压疗法的有效性,有望针对不同心衰患者的发病机制制定治疗方案。但是,无论用何种治疗方法对长期预后带来的影响都不肯定,有关治疗适应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还有很多异议。为确定适当的治疗,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长期透析患者与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田部井薰等一、透析患者与动脉硬化透析患者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衰,特别是由于对水管理不妥引起的充血性心衰。这其中也包括心肌梗塞或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低下、因心衰而死亡的病例。因心、脑血管障碍性动脉硬化性疾患死亡的病例也多达...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专辑(二)──β受体阻滞剂横山光宏等心力衰竭的病理、病因与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钠利尿肽、加压素等的神经体液因素密切相关。从心衰的治疗出发,可对这些因素使用激动剂或抑制剂。特别对慢性心衰,作为改善生命预后...  相似文献   

8.
交感神经系统作为升压系统对调节血流动态及高血压病因、病理形成具有重要作用。α_1阻断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所致的末梢血管阻力的增加而发挥其降压效果。最近,由第五次美国协作委员会(1992)提出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新方针,将这种α_1阻断剂追加为高血压药物疗法第一阶梯单独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疾病,积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饮食及运动疗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证实,高血压可应用ACEI或ARB、长效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高胆固醇血症可应用他汀类药物;2型糖尿病可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注意体液潴留所致的淤血)来改善舒张功能障碍。其中,人们期望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使收缩性心衰患者获益,也可以让舒张性心衰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尚待论证)。目前认为舒张功能的控制与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NO密切相关(除了前述药物外还有开放KATP通道的药物、利钠肽等)。然而,在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约50%的心力衰竭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血管新生疗法作为难治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疗法而受到关注。血管新生疗法中,有给予血管生长因子等方法,但其在双盲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另外,根据近年的研究,已经明确骨髓细胞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体液因子(VEGF、bFGF、PDGF等),并已知骨髓细胞中的未成熟干细胞会向血管内皮细胞等分化。而且,已经证明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进行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后,可以增加血流,改善心功能。到目前为止,基于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由于各个实验规模较小,且为短期观察,为确定该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要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来证实。期待今后自体骨髓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有望成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粘膜血流是维持细胞代谢的重要因素,与粘膜病变的产生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粘膜微循环既受应激等全身性因素通过神经体液性因子的影响,也受酒精、NSAID 的直接作用。因此,本文对不同层次调节粘膜微循环的神经因子、激素及化学介质等加以讨论。一、神经系统的作用1.交感神经系统很久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植物神经系统是全身性应激状态对胃粘膜微循环起影响的途径。胃粘膜内的毛细血管膜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心功能障碍引起的运动受限和全身淤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与心脏猝死一样是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因此,心衰的治疗首先是安静,劳累作为恶化因素是长期禁止的。1988年,Braunwald教科书《Heart Disease》中写到,“充血性心衰的基本治疗是避免体育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在家安静坐着或躺着。”但是1990年代,伴随着运动心脏病学的发展,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就限制日常活动一项认为并不是很妥当的想法已占主流。甚至认为,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QOL和生命预后。在2005年慢性心衰相关的ACC/AHA诊疗指南中,运动疗法与利尿剂并列为Ⅰ类。日本从2006年4月开始,在心脏大血管康复的适应证中,收载了慢性心衰。因此,本文对心衰的运动疗法、运动生理学的背景及实施方法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断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神经体液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的恶化因子,业已证明:β受体阻断剂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既往认为β阻断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属禁忌。但1975年Waagstein等报道,长期将醋氨心安(practorol)投予慢性心衰患者,其症状改善以...  相似文献   

14.
长期降压疗法时的电解质和体液异常发生持续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末梢血管阻力增加.降压剂应选用降低末梢血管阻力扩张血管药物。但也有用降低心搏出量的利尿剂者。降压利尿剂不仅促进钠排泄,还常影响交感神经系统降低末梢血管阻力。对过多摄取食盐而引起高血压者降压利...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时人心房钠利尿肽(hANP)的应用1.心力衰竭与ANP,BNP心力衰竭可伴各种各样神经体液因素的分泌,作为血管收缩性因素有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抗利尿激素和内皮素等;而血管舒张性因素有钠利尿肽族,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因子...  相似文献   

16.
血栓,止血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最新动向迄今的研究成果显示,导致血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有:1凝血抑制因子的功能降低;2凝血因子的功能亢进;3纤溶系统的功能降低;4血小板功能亢进;5血管内皮细胞障碍。凝血抑制因子的功能低下主要是指抗凝血酶、蛋白C(PC)、蛋白S(PS)等先天性缺乏症,此病不仅见于欧美人,也见于日本人。凝血因子的功能亢进是指具有活化的PC不能灭活的第因子(FV)Leiden及前凝血酶多基因型(G20210A)的患者,该病主要出现于欧洲,这两种变异在日本人中至今仍未发现。纤溶因子的功能低下是以纤溶酶原异常症为代表的疾病,日本人最多见,为欧美人中未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硝苯吡啶临床使用量是否使心功能降低和能否由于扩张末梢血管而减轻心功不全时的后负荷,在临床中,对心功不全患者单独口服该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作者应用硝苯吡啶和消心痛对轻、中度心功不全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其结果确实有减轻心功不全的后负荷作用。一、心功能不全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当心功能不全、心搏出量减少时,交感神经兴奋,尤其是肾血流量减少,近端肾小管的钠和水再吸收增加,静脉回流增加,静脉压上升。另外,肾素分泌增加,血管紧张素Ⅰ增加,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分泌亢进,引起远端肾小管水,钠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8.
血压是心搏出量和末梢血管抵抗的乘积,其调节如图所示。血压=[心搏出量]×[末梢血管抵抗] 11 心脏交感神经末梢血管心搏数离子收缩力收缩扩张自动调节α受体β受体细胞外流量钠矿质激素体液性物质血管扩张血管收缩前列腺素血管紧张素激肽儿茶酚胺图血压的主要调节因素一、定义原发性高血压是由未明的生理学变化所致舒张期、收缩期血压升高,伴有血管改变,最终引致诸脏器组织功能障碍的血管病变,是一  相似文献   

19.
以前认为心肌细胞是最终分化的细胞,出生后不能分裂、增生,但Beltrami等对人心肌梗塞后心脏是否存在分裂、增生的心肌细胞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研究发现,梗塞邻近区域的4%心肌细胞中检出主要于细胞周期的S后半期到M期的细胞中表达增加的Ki-67核蛋白,因此认为存在发生分裂的心肌细胞。最近研究报告显示,骨髓干细胞和间叶系统干细胞等能分化成血管及心肌细胞,从而改善心梗后的心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0.
叶仁泉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11):503-504
1.神经循环无力症和心脏过小综合征神经循环无力症当前认为是植物神经紊乱症之一,成人患者的 X 线摄片上常见心脏阴影过小。他们能进行日常生活,但如做一些轻体育活动,就出现心脏搏出量相对不足的症状,如眩晕、心悸、前胸疼痛、呼吸急促、倦怠等多种症状。Master 称这些症状为心脏过小综合征。心阴影的大小,通常是由心胸比(CTR)判定的,此比值如在0.40以下即为心脏过小(也有人认为成年人在0.42以下即为心脏过小)。关于心阴影还有滴状心一词,但滴状心不过是形态上的名称,因为滴状心未必心脏过小。Master 在42名神经循环无力症患者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