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脊髓上反射中枢和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任何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随着影像学诊断和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已无困难,但临床治疗仍无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法。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很多,有Nesbit法、Bors法、Herschom法、Wein法等。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对于治疗的指导目的,都是正确评估危险因素,确定恰当的治疗策略,因为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正确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基础。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肾功能,其次是改善排尿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其…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脊髓上反射中枢和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控制排尿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所引起的下尿路储尿及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所有可能累及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  相似文献   

3.
正常排尿活动是由脊髓、脊髓上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病因包括:①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②中枢神经病变: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基底节病变、脑血管病变、额叶脑肿瘤和椎间盘疾病压迫脊髓,等;  相似文献   

4.
神经源性膀胱阴道结石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6岁,未婚,收养儿。自幼有硬脊膜膨出手术史,手术时间及方式不详,术后大小便不能控制。近3月来,逐渐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即来院就诊。X线平片显示层状结构的膀胱结石。诊断为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臀部溃疡,收住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肾区扣痛,耻骨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扣实音。尿道外口见约4cm×2cm的结石外露,上推结石不活动,推动结石时感疼痛,尿道外口与阴道外口界线不清。臀部尿液浸渍,见散在小水泡及约10cm×8cm×8cm的皮肤溃疡面。肛管张力无明显主动收缩。双踝关节外翻畸形,能扶单拐跛行。住院后B超检查显示: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10月,对 7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回肠膀胱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27岁(17~56岁)。平均随访15个月(2~30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期内,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 回肠膀胱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可接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憩室的前列腺巨大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并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憩室的前列腺巨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尿失禁22年,间断排尿困难伴尿频9年,加重3个月。既往有脊柱裂及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病史。术前尿常规:WBC 17~20/HPF,RBC 12~15/HPF。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盆腔CT:隐性脊柱裂,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巨大结石。结果: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钬激光碎石术,结石成分为碳酸磷灰石。术后2周复查影像尿动力学: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好转。术后至今随访17个月,尿失禁较术前明显减轻,尿线粗。结论:前列腺憩室合并前列腺巨大结石非常罕见,而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为其发病的一个因素。膀胱镜检查是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年轻和需要保留性功能者可采取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术中结合直肠指检尽量彻底清除结石,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病例1 男,20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最初为1次/2h,后渐加重出现排尿无力,1年前出现夜间遗尿。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行膀胱颈口电切术,术后症状无改善。患者有腰痛史。查体:马鞍区皮肤感觉减弱,股四头肌、胫骨前后肌、小腿三头肌肌力5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阴性。腰椎MBI示:T12I10水平髓外硬膜内占位(图1)。术中见肿瘤位于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3例逼尿肌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可控膀胱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46~59)岁,平均病程6.7(2~10)年。均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10年前因外伤致T12~L2压缩性骨折导致截瘫,1例有糖尿病史11年、脑梗塞4年,1例10年前患格林巴利。1例查体可触及胀大膀胱,1例查体下腹部饱满,膀胱顶脐下3指,1例留置导尿中。3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例膀胱尿潴留,1例膀胱内小结石,前列腺钙化,残余尿132m l。1例行CT检查示膀胱多发憩室,前列腺钙化。1例血糖为20.4 m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伴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6例脊髓栓系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及腰骶MRI检查,均行解栓术,术后排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再依尿动力学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A型肉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5例,间歇性清洁导尿2例,膀胱扩大术2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行尿动力学随访。结果:26例获3个月至3年的随访,其中24例膀胱、尿道功能明显改善,2例需一直行间歇性清洁导尿,但无上尿路恶化。结论:对脊髓栓系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无论早晚解栓术都是十分必要的,再根据术后排尿症状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膀胱扩大术可有效治疗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可以避免上尿路进一步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者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对56例62~89岁(平均75岁)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应用前列腺支架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有效率达到82%。结论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3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腹部肌肉收缩和体位前倾锻炼,腹部膀胱区按摩及诱导定时排尿等训练,结果:训练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障碍好转。训练前后比较,经χ^2检验,P〈0.00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加强排尿功能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neurogenicbladder,DNB)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迟钝,残余尿量增加及尿路感染,治疗困难。我院1998年1~10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B超筛选有尿残余者52例,采用中国医科大学药厂生产的降纤酶联合吡啶斯的明治疗,同时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效果显著。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3~67岁,平均(53±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85年WHO的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已排除梗阻性、药…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定义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损伤的前提下才能诊断。随着人们对神经病变及很多系统性疾病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神经相关病变或系统性疾病影响神经系统而累及膀胱功能的状态被重新认识,因此临床上很多NB没有被及时诊断,从而也延误对他们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对于NB的诊断分类,国内外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neuro-pathic vesicourethal dysfunction of diabetic,NVUDD)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 ,又称糖尿病膀胱病 (diabetic cystopathy) ,40 %~ 80 %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此症 ,即使经治疗控制了高血糖症 ,仍有 2 5%的发生率。NVUDD的发生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与病程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关 ,但由于其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且症状具易变性及非致命性 ,故而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被忽视。然而 NVUDD不但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可诱发泌尿系逆行感染及肾病并发症〔1〕。随…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性骶髓炎所致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罕见,本院收治1例,男性,年龄86岁,以带状疱疹感染后排尿困难、排便功能异常6个月就诊,行骶神经调控手术。永久刺激器植入术后随诊3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及粪失禁症状消失,恢复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非神经源性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5例原发性膀胱颈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排尿时膀胱颈开放不良,病变为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可命名为非神经源性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提示其诊断标准:(1)有下尿路功能性梗阻;(2)排尿时膀胱颈开放不良,膀胱内压-膀胱颈内压梯度异常;(3)无影响膀胱尿道功能的神经系疾患。同时对此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例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及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男5例,女1例。年龄16-40岁,病程5~20年。其中3例脊髓损伤,3例脊髓栓系。术后均自行间歇清洁导尿。结果:6例患者均随诊,术后B超示肾积水,较术前缓解或消失,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尿动力学示膀胱容量为(458.6±37.2)ml,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为(17.8±4.6)cmH2O,无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出现泌尿系感染,1例出现肠粘液堵管,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可有效地扩大膀胱容量,降低充盈期末膀胱压力,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储尿环境,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最佳选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行直肠癌Miles术189例,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2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膀胱自扩大术和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膀胱自扩大术10例,回肠膀胱扩大术13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患者膀胱容量,肾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膀胱自扩大术和回肠膀胱扩大术的患者术后平均安全膀胱容量显著增多,分别为(178.2±31.8)vs(420.7±54.9)ml,(115.9±19.5)vs(517.4±48.3)ml(P<0.05),顺应性明显改善。前者尿失禁消失8例,明显改善1例;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例,明显下降2例,肾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后者尿失禁消失9例,明显改善2例,血清肌酐水平6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下降,肾积水情况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膀胱输尿管反流消失;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轻微漏尿;1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膀胱结石,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膀胱自扩大术较为简单、安全,但其适应证把握应慎重。回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有效的手术方式,其适应证相对广,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