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不育症病人抗精浆免疫抑制物抗体(SPIM-Ab)对特异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精浆SPIM-Ab阳性率分别为30.3%(32/107)和29.0%(36/124)ELISA法检测分别为33.6%(36/107)和31.5%(39/124),X^2=129.58,P〈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的68从不育症病人的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血小板的变化及 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血小板结合抗体酶联免疫法(竞争法)分别对28例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的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PAIgG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病人术前P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a恙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为-0.8723,P<0.01);术后8~10dPAIgG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不育症病人抗精浆免疫抑制物抗体(SPIM-Ab)对特异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清浆SPIM-Ab阳性率分别为30.3%(32/107)和29.0%(36/124),ELISA法检测分别为33.6%(36/107)和31.5%(39/124),X2=129.58,P<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的68份不育症病人的血清、精浆SPIM-Ab阳性样本中,49份(72.1%)与特异抗原的分子量110000和(或)94000区带发生免疫反应,19份(27.9%)与分子量52000区带反应,13份(19.1%)与分子量36000区带反应。提示大分子量SPIM抗原可能更容易诱导高效价SPIM-Ab产生,并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干扰生育。  相似文献   

4.
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及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oundScan2000骨定量超声(QUS)仪测量胫骨超声速度(SOS),同时与单光子吸收法(SPA)测量前臂1/3处骨矿密度(BMD)比较。两方法测得208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结果相关(r=0.678,P<0.001)。42例健康绝经妇女SOS和BMD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r=-0.417和-0.479,P<0.01),73例>40岁的健康志愿者SOS和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3和-0.373,P<0.05)。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x-2s者QUS检出34例,占16.3%;SPA23例,占11.0%,QUS的诊断敏感度约是SPA的1.5倍。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腺瘤细胞凋亡和增殖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45例结直肠腺瘤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检测其增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P53蛋白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五常黏膜各10例作对照检测。结果 45例结直肠腺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90.85&;#177;0.24)%,结直肠腺癌细胞的AI为(1.86&;#177;0.15)%,两者AI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1),而腺瘤与腺癌AI值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互相关(rs=-0.65和rs=-0.60),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rs=0.86),而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无相关性,结论bcl-2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细  相似文献   

6.
以骨密度测量应用最广的3种方法(DXA─双能x线吸收法,QCT─定量CT法和SPA─单光子吸收法)测量绝经后妇女的骨矿密度,比较其测量值、诊断结果和相关关系。首先用SPA法测量绝经后妇女181例,诊断骨质疏松(OP)47例。三种方法测量骨矿密度的均值分别低于峰值骨量的M─2s的9%、21.4%和21%,且DXA和QCT两种方法测量的均值都在骨折阈值范围内。DXA和QCT诊断47例OP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排除椎骨骨质增生后的x2=0.237,且DXA和QCT测量值之间为正相关,r=0.799,而DXA、QCT和SPA之间的相关系数,r=0.185和0.285,DXA诊断OP的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70%。  相似文献   

7.
了解三种方法诊断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单光子吸收法(SPA)及定量超声(QUS),同时随机测量294例受试者腰椎后前位和侧位、左侧髓部和前臂骨矿密度(BMD)及右侧胫骨超声速度(SOS)。结果DXA和SPA测量桡骨OP的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1.4%,DXA测量腰椎后前位、侧位、侧位兴趣区、Ward’s区和股骨颈OP检出率分别为16.0%、22.8%、26.2%、19.4%和4.42%,QUS的OP检出率为17.7%。三种方法及不同部位之间的测量结果呈显著相关(r=0.494~0.967,P<0.01)。DXA测量前臂1/3处BMD显著高于SPA。诊断OP的齐同率DXA各部位相互之间平均为40.1%±15.5%,DXA与SPA平均为48.4%±19.0%,QUS与DXA和SPA平均为38.8%±10.2%,各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OP的检出率取决于受检部位,腰椎侧位兴趣区和挠骨是检出率最高的部位,股骨颈和尺骨是最低的部位。SPA与DXA测量前臂BMD高度相关,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烧伤早期血清急性期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将32例烧伤病人按烧伤总面积大小分为小于20%,20%~50%和大于50%三组。于伤后8,24,48,72小时采血,组3加测伤后7,14,21天三个时相点以观察与感染的关系。以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CRP,C3,Tf用琼脂扩散法,PA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结果表明:伤后48~72小时血清CRP达到高峰(P<0.01);伤后8小时C3显著下降(P<0.05),24小时达最低值,C3下降与CRP升高无相关性(r=0.0885,P>0.05);48小时Tf显著下降(P<0.01),PA与Tf变化相似。感染及脓毒症发生时各监测指标变化不显著。提示:①CRP的变化主要反映组织损伤的程度而不能预示脓毒症的易感性;②C3下降并非CRP升高引起。Tf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6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3%,其表达与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PCNA之间存在相关(P<0.01),与术后肿瘤有无转移、复发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P16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起负性调控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法四)病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增龄性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38例不同年龄法四及40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病人右心耳AngⅡ、ANP含量。结果法四病人各年龄组心肌AngⅡ、A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AngⅡ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789,P<0.01),而ANP含量则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058,P<0.01)。结论法四病人心肌AngⅡ、ANP含量与年龄密切相关;AngⅡ与ANP平衡失调可能参与法四心肌继发性损害,应尽早手术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血浆ANP和RAAS′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15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应用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心钠素(ANP)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系统(RAAS)的变化及相互调控。结果表明,血浆ANP水平在麻醉10min后各时点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RA在麻醉10min后亦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AⅡ和AL无显著改变(P〉0.05)。提示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行子宫切除术ANP  相似文献   

12.
观察可乐定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影响。24例ASAⅠ ̄Ⅱ级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I组(对照组);Ⅱ组(可乐定组),术前口服可乐定5μg/kg。每组12例。用0.01%硝普钠液使MAP降低40%。结果,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停止降压后Ⅱ组MAP明显低于I组(P〈0.05);Ⅱ组各个时点HR明显慢于I组(P〈0.05或P〈0.01);Ⅱ组滴注硝普钠后全血氰化物(CN)浓度明显低于I组(P〈0.01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不同配伍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进行了研究。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三组,F组(n=20):用0.0004%芬太尼+0.15%丁哌卡因;BF组(n=40):用F组药液+0.0009%丁丙诺啡;MF组(n=40):用F组药液+0.005%吗啡;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术后24小时三组病人VAS评级F组最高(P<0.05),PCEA总按数/实进数(D/D)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例数,MF组≈BF组>F组(P<0.05),提示MF、BF组镇痛效果较好。三组病人PCEA期间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低(2.5%~5.0%),后两组有10%~15%病人嗜睡。结论:选择芬太尼和丁哌卡因行PCEA时,复合小剂量吗啡(0.005%)或丁丙诺啡(0.0009%)其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两种不同疗法——穿孔修补术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PGV)与穿孔修补术加奥美拉唑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4年1月-1996年12月相继入院的4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在穿孔修补术的基础上,加行PGV。B组(27例)仅作穿孔修补术,术后辅予奥美拉唑方案(即口服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术后定期随访。随访结果按Visick标准分级。结果A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VisickⅠ加Ⅱ级)分别为18例(85.7%)和17例(81.0%),溃疡复发者(VisickⅣ级)分别为1例(4.8%半年)和2例(9.5%2年)。B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分别为19例(66.7%)和10例(37.0%),溃疡复发者分别为5例(18.5%)和12例(44.5%)。A组疗效优于B组(P<0.01)。Hp检测,A组术后半年和两年的Hp阳性率分别为81.0%和85.7%(P>0.05);B组分别为18.5%和51.9%(P<0.01)。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施行修补术后,应同时加行PGV,以提高对溃疡病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myc癌基因、Ki-67抗原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myc癌基因,Ki-67抗原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10例正常人肝组织,3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C-myc,Ki-67表达水平。结果G-myc,Ki-67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肝癌(86.4%,57.7%)均高于在高分化肝癌(45.5%,9.1%)P<0.05;其在肝癌伴淋巴结转移(86.9%,61.0%)高于在不伴淋巴结转移者(50.0%,14.0%)P<0.05。结论C-myc癌基因过度表达与肝癌的增殖、浸润有关,Ki-67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癌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6.
外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准确评估外科危重患者的预后,作者对外科386例危重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疾病的危重程度评价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均值为15.6±5.8(0~38);死亡患者(107例,占27.7%)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279例,占72.3%)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18.7±4.3vs。9.7±3.9,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死亡率从1.9%逐渐升高至100%,两者之间垦显著相关(r=0.7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随着危险度和APACHEⅡ评分的增加,特异度从89.2%增至99.3%,而敏感度却从59.8%下降至18.7%。作者认为人PACHEⅡ评分系统是评估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用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心钠素(ANP)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系统(RAAS)的变化及相互调控。结果表明,血浆ANP水平在麻醉10min后各时点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RA在麻醉10min后亦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AⅡ和AL无显著改变(P>0.05)。提示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行子宫切除术ANP和RAAS的变化,在维持和调节有效循环血量及外周血管阻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2只成年杂种犬,观察了0.5、1.5MAC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七氟醚吸入顺序A组:0.5→1.5 MAC,B组:1.5→0.5 MAC。结果表明:A组吸入0.5MAC七氟醚(呼末浓度)5、15、30分钟颅内压分别上升28%、16%、15%(P<0.01),吸入1.5MAC时分别上升37%(P<0.01)、11%、11%;B组吸入1.5MAC时颅内压分别上升49%、31%、23%(P<0.01),吸入0.5 MAC时其接近基础值;与正常PaCO2相比,吸入 0.5MAC七氟醚,过度通气后颅内压下降 13%(P=0.054),吸入1.5MAC时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七氟醚对颅内压影响轻微;低吸入浓度保留了脑血管对CO2的反应性.高吸入浓度可能抑制脑血管对CO2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健康纯系大白鼠,DA为供体,Lewis为受体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受体鼠术后经腹腔分别注入生理盐水、4%拟青霉及1%CsA5天。取脾细胞及全血,用3H-TdR掺入法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IL-2活性。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拟青霉确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对IL-2活性及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均有抑制作用(P<0.05),但均弱于CsA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虫草类中药在一定程度上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考虑为临床器官移植辅助性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