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唐晟  皮红英  马燕兰  李冰  王彬  邹国芬 《护理研究》2009,(10):2645-2647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术前和术后24h内血气分析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EM3000床旁血气分析仪为57例肝移植病人在术前、术后返回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即刻及术后24h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肝移植病人酸碱度(pH)、剩余碱(BE)和碳酸氢盐(HCO3^-)变化趋势相同,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降低,术后24h高于术前水平;氧分压(PaO2)在返ICU即刻异常增高(P〈0.01),术后24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1);术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PaCO2较返ICU即刻升高明显(P〈0.01)。[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24h内呼吸功能较差,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性高,术后早期应采取有效的呼吸和酸碱平衡监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3d内体温变化规律,分析体温变化的影响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的体温监测及护理措施,为制定规范的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患者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及术后4、8、12、16、20、24、48、72h时间点的中心温度(肛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3d内的总体体温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术后转入ICU时,体温降低明显(P〈0.01),66.67%的患者出现低体温。人ICU后4h总体体温迅速回升至术前水平,8h后体温较术前持续升高,以术后20h升高最为明显,直到术后24h体温开始回降;术后4~24h内,体温〉37.5℃的患者大幅增多(P〈0.01),至48h后体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体温变化幅度大,体温异常者所占比率高。为避免异常体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体温监测,给予预见性护理,使肝移植患者体温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唐晟  李冰  林莹  姚兰  刘晓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6-1448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血糖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血糖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罗氏血糖仪测量并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患者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以及术后2h、4h、8h、12h、24h等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的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0)。其中以术后即刻、术后2h、4h的血糖值升高最为明显,且术后4h胰岛素用量最大。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24h内血糖波动大,控制困难,应采用连续血糖监测的方法,尽快掌握血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胰岛素泵速的合理调整,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唐晟  皮红英  马燕兰  李冰  王彬  邹国芬 《护理研究》2009,23(29):2645-2647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术前和术后24 h内血气分析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EM3000床旁血气分析仪为57例肝移植病人在术前、术后返回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即刻及术后24 h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肝移植病人酸碱度(pH)、剩余碱(BE)和碳酸氢盐(HCO-3)变化趋势相同,术后返ICU即刻较术前降低,术后24 h高于术前水平;氧分压(PaO2)在返ICU即刻异常增高(P<0.01),术后24 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1);术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PaCO2较返ICU即刻升高明显(P<0.01).[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24 h内呼吸功能较差,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性高,术后早期应采取有效的呼吸和酸碱平衡监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唐晟  马金霞  李冰  林莹  姚兰  刘晓燕 《护理研究》2009,23(9):2452-2454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术后24h内血糖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罗氏血糖仪,测量并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病人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术后2h、4h、8h、12h、24h等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病人术后24h内的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入ICU即刻、术后2h、4h的血糖值升高最为明显,且术后4h胰岛素用量最大。[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连续血糖监测,尽快掌握血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胰岛素泵速的合理调整,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唐晟  马金霞  李冰  林莹  姚兰  刘晓燕 《护理研究》2009,23(27):2452-2454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术后24 h内血糖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罗氏血糖仪,测量并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病人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术后2 h、4 h、8 h、12 h、24 h等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病人术后24 h内的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入ICU即刻、术后2 h、4 h的血糖值升高最为明显,且术后4 h胰岛素用量最大.[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连续血糖监测,尽快掌握血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胰岛素泵速的合理调整,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24 h内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循环监测及护理措施,为规范肝移植术后护理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147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返回ICU及术后2,6,12,24 h等时间点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移植患者术后24 h内的心率较术前明显加快(P<0.01);术后转入ICU后即刻血压较术前变化不大(P>0.05),术后2 h血压与术后入ICU时比较明显降低(P<0.01),到术后24 h有所回升;中心静脉压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循环波动较大,应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循环监测,给予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8.
罗冲  杨柠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31-333
[目的]对比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IS)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G)对择期手术患者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Tt-20)。试验组:A组输注Is注射液,B组输注SG注射液,C组作为对照,输注乳酸林格液(RL)。三组患者均于入室后30min内输入250mL后开始麻醉诱导,之后以5mL/(kg·h)速度维持。检测输液后麻醉诱导前(T1)、术毕时(T2)、术毕后2h(Ts)时患者血糖及电解质,并与入室前基础值(T3)比较。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血糖均逐渐上升,但未超出安全范围,A组血糖波动最大,高于B、C两组(P〈0.05或0.01);A组输液后血钠、钾、钙和氯均逐渐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术中血钠和血钾低于B、c两组(P〈0.05或0.01),B组血钠高于C组(P〈O.01)。A、B两组T2时血钙低于T0,但高于C组(P〈0.05)。A、B两组血氯T1、T2低于C组(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均无明显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均会使择期手术患者术中血糖升高,但未超出安全范围;二者对血电解质影响较小,用于择期手术患者与乳酸林格液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血乳酸增高的危重病患者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与7d、28d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ICU内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的患者共133例,比较7d、28d的病死率。按7d、28d存活或死亡情况分组观察一般资料、乳酸指标(/kICU乳酸高值,8h、24h乳酸清除率)、住ICU天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别按入院乳酸高值分组、按8h、24h乳酸清除率分组、按高乳酸时间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7d和28d病死率。结果:住ICU乳酸升高患者28d病死率较7d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7d、28d死亡组患者乳酸值、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0.01),乳酸8。h清除率、24h清除率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严重乳酸酸中毒组7d病死率、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高乳酸血症组(P〈O.01、0.05),28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而高乳酸血症组与乳酸酸中毒组之间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各高清除率组与低清除率组比较,7d、28d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O.01),各中、低清除率组之间比较仅24h低清除率组28d病死率较中清除率组明显升高(P〈O.01),其余各观察值均无明显差异。高乳酸时间〉8hell、〉24h组7d、28d病死率均较〈8h组明显升高(P〈O.01),且28d病死率较7d病死率组明显升高(P〈O.05)。结论:ICU病房内血乳酸水平增高的危重病患者28d的总体病死率比7d病死率明显增加。人院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高乳酸时间均是评估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而且随着高乳酸时间的延长,28d病死率比7d病死率明显增高,在8h内将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可能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移植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2d内血清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在肝移植术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TBA参考值为0~20μmol/L。20例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TBA比对照组高(P〈0.01)。新肝180min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天、第2天继续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新肝期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2天还较正常值高。[结论]血清TBA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协同其他生化指标用来监测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和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转流。按原发病不同分为重型肝炎组(15例)和肝癌肝硬化组(肝癌组15例),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无肝前20min、无肝30min、新肝60min、术毕不同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值,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术前、新肝60min、术毕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2-MG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的SCr、BUN值以及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重型肝炎组有7例血β2-MG、12例尿β2-MG、14例尿NAG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而肝癌组仅有3例血β2-MG、3例尿β2-MG、7例尿NAG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两组各时间点血β2-MG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型肝炎组术前尿β2-MG及NAG异常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1和P〈0.05)。2术中两组血β2-MG值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变化趋势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新肝期60min及术毕尿β2-MG及NAG均较术前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重型肝炎组各时间点尿NAG值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或P〈0.01)。3重型肝炎组肝移植相关性肾衰发生率为46.7%,而肝癌组无一例发生(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较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急性肾衰,围手术期应注意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2.
陈凌燕  马盈盈  安玉玲 《全科护理》2011,9(33):3017-3019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危重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30例肝移植术后危重病人行CRRT治疗,记录CRRT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液体平衡、电解质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严密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冲、管路浸泡、定时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体外循环畅通,与病人有效沟通。[结果]30例病人经CRRT治疗24h后内环境平衡、APACHEⅡ评分逐渐下降。所有病人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肝素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CRRT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危重病人近期存活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 ,Mg2 ,Fe2 ,Cu2 ,Zn2 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络合物比色法检测2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 ,Mg2 ,Fe2 ,Cu2 ,Zn2 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2 ,Mg2 ,Fe2 ,Cu2 ,Zn2 的含量。血清白蛋白测定用溴钾酚绿(BCG)法。结果:患者血清Ca2 的下降在术后己有所改善,达到了正常人的血清Ca2 水平。术后血清Fe2 水平较术前有所提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1)。术后血Mg2 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手术前后血Zn2 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Cu2 水平手术前后则与正常人的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亦有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其浓度与血清Zn2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重视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出现的低Mg2 、低Zn2 和低Fe血症,并深入探讨微量元素与血清蛋白的关系,针对情况作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应用两种不同晶体液输入对动脉血乳酸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肝癌或其他终末期肝病病人,根据输入晶体液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林格氏液组病人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组病人输入生理盐水.术中胶体液及血制品的输入根据病人术中的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进行补充.分别于手术前、门静脉阻断时、无肝期30 min、门静脉开放时和下腔静脉开放30min、手术结束时,采动脉血测pH值、碱剩余(BE)和乳酸(LA).结果 两组晶体、胶体液及血制品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pH值无肝期前均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无肝期30min明显下降(P<0.05).LA浓度自无肝期前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毕,新肝开放后尤为明显,约相当于手术前3倍水平(P<0.01).各时点两组液体间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输入LA对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趋势及酸碱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会伴有移植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增高。目的:探讨恒河猴移植肝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恒河猴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移植后不给予抗排斥处理)和对照组(移植中及移植后均给予抗排斥处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移植后24,72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1)。移植后12h实验组移植肝即表现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说明急性排斥反应时肝功能变化滞后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移植后24,72h表现为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6h实验组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膜、胆管上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持续增强,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增强,排斥反应加剧,说明在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肝功能、病理学仅有轻微改变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即显著升高。提示移植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检测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PHD)后继续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观察其对肝移植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例拟行肝移植手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行PHD治疗6 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CVVH治疗24 h。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TB、DB、IB)、总胆汁酸(TBA)、血氨(BA)及细胞因子TNF-a,IL-6和IL-8的水平。结果PHD治疗6 h后患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和总胆汁酸(TBA)分别下降(24.38±4.89)%(、26.23±2.67)%(、25.02±0.01)%、(27.38±8.59)%(P<0.05);PHD后继续行CVVH治疗24 h,总胆红素(TB)仍有所下降(10.61±0.32)%;CVVH在清除血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方面比PHD更有效(P<0.05);PHD及CVVH治疗后TNF-aI、L 6、IL-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肝功能衰竭患者,PHD联合CVVH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