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162例T2DM患者,将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e)、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酵(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49.72%,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较多。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预后欠佳,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对比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住院次数、住院总时间。结果两组患者FBS、HbAlc无差异,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卒中、死亡、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T2DM患者中常见,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55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降糖降尿酸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d,疗程12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降糖、降尿酸作用,安全性高,短期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钠水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别收集2型糖尿病无并发脑梗死组(DM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DM+CI组)患者各5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内生肌酐清除率和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M+CI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27.89±6.42)mg/L、(7.98±0.69)%,较DM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OR:1.627,P<0.05)和糖化血红蛋白(OR:29.213,P<0.05)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DM组)和单纯冠心病患者70例(非DM组)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DM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 I、高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均高于非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除对血糖的控制外,应同时纠正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并加强冠心病的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4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并发高尿酸血症组的TG、Cr、FINS和BMI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显著(P<0.01),而HDL低于正常血尿酸组,且差异显著(P<0.01);并发高尿酸血症组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高于正常血尿酸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肥胖,还应重视血尿酸水平,并及时予以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情程度分组。同时测定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分析甘油三酯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酐、尿白蛋白排出率与内生胆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分别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降血甘油三酯治疗可防治及延缓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9.
丁浔  谭和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25-127
目的 探讨自我穴位按压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低嘌呤饮食及降血糖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穴位按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血尿酸、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穴位按压配合低嘌呤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并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值(2hPBG)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空腹血糖〈7.0mmol/L的T2DM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Malb测定用免疫比浊法,Cr用氧化酶法,HbAlc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法,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比较两组以上四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全部T2DM患者Malb/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hPBG及HbAlc未达标者Malb/Cr明显高于2h PBG和HbAlc达标者,也高于2h PBG和HbAlc任一项达标者。结论T2DM患者FBG控制达标后,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依然会使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故糖尿病人要同时重视FBG、2hPBG、HbAlc及Malb/C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9例糖尿病患者为DM组,正常体检人员92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及DM组中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并以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为试验组,小于8%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别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DM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中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634,P<0.01);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试验组周围神经病变、脂肪肝、高血压、脑血管事件均高于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的组别。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监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华明  严历  陈美霞 《淮海医药》2008,26(2):125-126
老年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关联。本文探讨了老年糖尿病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并分析老年糖尿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30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组(观察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UA、Cr、TC、TG、FBS、HbA1c、BMI的差别及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BS、HbA1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也高(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加重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并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81-2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预后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无高尿酸血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血糖水平、肾功能、脂代谢、合并症、再次住院、死亡等情况。结果160例T2DM中高尿酸血症者58例,发生率36.3%(58/160),对照组102例,两组间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死亡率高、住院次数多、住院总时间长(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血糖水平、病程、年龄无关,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有关,监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不稳的相关性,并对CA19-9升高与T2DM患者高胰腺癌发病率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例T2DM住院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者血脂代谢指标、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等指标,分析CA19-9升高与T2DM患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FPG、HbA1c、TG、CA19-9、CA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HbA1c、FPG、CA50升高是CA19-9水平升高的具有独立相关因素;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横坐标作图,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CA19-9及CA50逐渐升高,且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本文研究中T2DM患者肿瘤标记物CA19-9的升高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CA19-9水平,进而降低T2DM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友莲  邹伏英  张娜 《江西医药》2010,45(12):1215-1217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关联性.方法 选择RA病人5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单纯RA组,RA合并T2DM 组与非RA2型糖尿病40例对照.所有对象常规查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空腹胰岛素、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葡萄塘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RA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RA合并DM组的BMI、TG、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非RA糖尿病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合并DM组的CRP、空腹血糖较非RA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RA人群,RA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胰岛β细胞受损是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并分析UAER的相关影响因素。224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2组,观察组131例合并NAFLD,对照组93例不合并NAFLD,比较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果糖胺、eGFR、UAER之间的差异,然后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UAER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的BMI、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C高于对照组(P<0.05),而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合并NAFLD患者eGFR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可能性大,高体质量指数、高空腹血糖、NAFLD是T2DM患者UAER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是T2DM患者UAER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T2DM肾病合并NAFLD患者有较高的eGFR水平,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NAFLD有可能会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联合降糖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量表和血糖指标测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QOL-74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心理维度评分、社会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身体维度评分、治疗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联合降糖治疗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的浓度高低分为高尿酸组合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高尿酸与T2DM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患者的并发症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高尿酸组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也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症与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治疗T2DM时应注意积极控制尿酸的含量,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3年1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尿酸指标将其分为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其中高尿酸组患者217例,正常尿酸组18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指标检测,统计两组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尿酸组患者中无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较正常尿酸组低(P<0.05),而患者的血尿酸、ACR、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甘油三酯、血糖、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具有相关性,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的检测,可及早评价患者的肾功能,改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