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损害控制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结论(1)严重多发伤的ISS_(90)≥17分,骨关节型严重多发性损伤中,则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的ISS_(90)≥16分。(2)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对四肢和骨盆骨折,外固定器临时固定能有效地控制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成功救治重症多发伤歼击机飞行员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承担着空勤人员的医疗保健和疾病救治任务,近年在完成重大医疗应急救援任务时彰显了出色的保障能力。本文报告空军总医院组织抢救1例在恶劣条件下跳伞遭受严重多发伤的歼击机飞行员经军民协作成功救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的治疗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63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61例创伤性休克中57例得到纠正,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 h内,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人院后11 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 h;1例于伤后6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2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痛.结论损伤控制手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很大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theory in treating severe poly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data including complication, death rate, 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of 63 patients with severe polytrauma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average ISS ≥27 poi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09.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 57 shock patients were cured,three died of hemorrhagic shock within two hours after admission and one patient died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11 hours after admission. One patient died of ARDS at 24 hours postoperatively and one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t day 6 after injury. Fracture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52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covery of the limb function. Amputation was performed in two patients and three patients had mild claudication and pain walking. Conclusion Damage control strategy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guidance of treatment of severe polytrauma combined with bone and joint injury.  相似文献   

5.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41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CO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行清创和简单外固定。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行简单椎板减压。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12%(5/41),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4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膈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单个危险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引起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多发伤患者死亡率为9.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ISS≥16分、创伤后心脏骤停、低血压、急性肺损伤(ALI)/ARDS、机械通气、低体温、肺部感染、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MODS、入院第1天输液总量≥5 L等危险因素与多发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I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克等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恰当的临床对策,可能是降低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早期治疗的意义. 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6月-2003年6月间急诊收治的多发伤伴脊柱脊髓损伤患者116例,其中男97例,女19例;年龄15~69岁,平均38.5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51分,平均18.5分.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观念和VIP 程序救治,对符合条件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后早期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78例,其中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37例,前后联合入路11例. 结果116例中,生存113例;死亡3例,ISS均≥30分;随访3~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时感觉和运动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较伤后明显改善,无神经功能恶化者.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4例伤口深部感染,其中2例换药愈合,2例再次手术清创后愈合. 结论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和VIP 程序救治合并脊柱脊髓损伤的多发伤的同时,对脊柱脊髓损伤采用临时固定、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病情相对稳定后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多发伤的手术治疗原则为抢救生命--先脏器,后骨折;遵循原则--先开放,后闭合;手术顺序--先四肢,后盆脊;固定选择--优髓内,辅髓外;手术时间--早手术,少并发;治疗目的--利康复,便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伴有多发伤漏诊规律和防治策略.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ISS≥20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漏诊组和尤漏诊组,对ISS、GCS、漏诊的部位、时间、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32例患者中有54例漏诊,ISS为(42.97±10.94)分,与无漏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GCS≤8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漏诊组(P<0.05). 结论 迅速准确的程序化伤情判断、贯穿生命第一原则的全面体检、重点辅查及动态复查是防止漏诊、提高重型颅创伤合并多发伤生存率并减少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和ISS在评估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明损伤评分-2005(AIS-2005)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05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1377例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资料(胸部AIS≥3分)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ISS和ISS,并分析其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治愈率为93.2%,死亡率为6.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NISS值(r=0.569,P<0.01)、ISS值(r=0.442,P<0.01)分别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NISS值(r=0.693,P<0.01)、ISS值分别与死亡率呈正相关(r=0.774,P<0.01),其中NISS值与并发症发生率、ISS值与死亡率有更强的相关性.在并发症发生预测方面,NISS敏感性优于ISS,特异性不及ISS(P<0.01),在死亡预测方面,ISS与NISS相当(P>0.05).结论 NISS和ISS均能较好评价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利用NISS值预测并发症的发生,ISS值预测救治结局以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1例, 女21例;年龄36~55岁[(45.5±13.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29分[(25.3±6.4)分]。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 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非脓毒症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数、ISS、伤后并发症, 以及伤后1, 3, 5 d 芳香烃受体(AH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脓毒症发生的预警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SS、伤后1 d AHR水平、伤后3 d CRP和伤后3 d PCT水平与脓毒症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在评估严重多发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日- 2011年10月31日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严重多发伤患者24h内常规进行PCT检测及APE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1周内发生脓毒症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周时再次进行PCT检测及APECHEⅡ评分、SOFA评分. 结果 对发生脓毒症的严重多发伤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在感染性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P<0.01),PCT在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APE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在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脓毒症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15,0.663,0.160,入院APE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在预测严重多发伤发生死亡的ROC的AUC分别为0.576,0.571,0.619.1周时APE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在预测严重多发伤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ROC的AUC分别为0.746,0.837,0.600. 结论 APE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评估严重多发伤脓毒症的感染严重程度优于PCT,SOFA评分预测严重多发伤发生脓毒症的效果最好,PCT最差.PCT预测严重多发伤发生死亡的效果最好,SOFA评分最差.SOFA评分预测严重多发伤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准确性优于APECHEⅡ评分和P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流程.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113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其中2007年1月- 2008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前)收治组26例,2008年6月- 2011年5月(建立创伤团队后)收治组87例,比较建立创伤团队前、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急诊死亡率,并分析年龄、性别、ISS评分、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转运时间、合并伤数量、初始血压、初始血红蛋白和输血量与死亡的关系. 结果 建立创伤团队后患者的死亡率为23%,显著低于以前阶段死亡率46%,且死亡率与ISS评分和有两个部位以上合并伤呈显著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转运时间、初始血压和初始血红蛋白以及输血量无关.结论 采用基于创伤团队的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处理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患者,并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对200例胸部创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0例;死亡10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死于其他并发症2例。结论胸外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为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早期容易漏诊,早期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尽早治疗胸部以外的损伤,合理使用呼吸机可明显降低AR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采取措施缩短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以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03年3月-2006年4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8例,记录患者的院前时间(T1)、急诊室滞留时间(T2)、确定性治疗前时间(T1,为T1与T2之和)、ISS、预后等指标.以接受急诊手术或直接收住急诊ICU(EICU)作为确定性治疗开始的时间点,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与EICU组,其中前者再分为内脏出血手术组与非内脏出血手术2个亚组;另根据T1分为T1≤12 h组和T1>12 h组2组.根据T2分为T2≤6 h组和T1>6 h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了解各组患者的T1、T2、Tt与预后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相应时间间隔的拐点值,并比较拐点值上下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本研究总体及各组的T1、Tt均与预后无关.总体组、T1≤12 h组、EICU组的T2与预后呈负相关.总体组的T2拐点值为6~8 h时间段,T2≤6 h和T2>6 h两组的一般情况及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后组,分别为90.2%和60.3%(P<0.05).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T2与预后呈负相关,争取在入院后6~8 h内接受确定性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以胸腹部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的经验. 方法 对2001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手术12例,剖腹手术36例,同时行胸部和腹部切口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行四肢长干骨内固定术27例,脊柱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5例,截肢术1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2例.治愈53例,死亡5例. 结论 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C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 reac- tive protein,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ISS、输血量的多少、有无MODS、感染、脓毒血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类,分别检测不同类别患者外周血PCT、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患者PCT和CRP均明显升高,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伤后2 d (PCT),5,7 d(CRP)。发生MODS、感染及脓毒血症时,PCT和CRP均明显升高。此外,PCT还与患者ISS评分、预后和输血量具有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有助于多发伤患者伤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其中PCT较CRP更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