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导管造影钼靶照片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照片上表现为:典型的充盈缺损,局部导管扩张;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74 .5 % (38/ 5 1) ;定位准确率为98.0 % (5 0 / 5 1)。结论:导管造影是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目前较可靠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仔细操作,可提高诊断与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头状瘤钼靶X线片、导管造影的X线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乳房钼靶X线片,导管造影表现及病理改变;并根据病变大小、形态,病变处导管形态及二者的关系,在导管造影片上进行X线分型且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80例均有单个乳孔溢液,血性分泌物52例,乳晕区触及肿块12例。乳房钼靶X线片示乳晕下区肿块10例。导管造影:80例均示导管内充盈缺损,其中18例并导管扩张。管内型56例,囊内型18例,实体型6例。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一致。结论:乳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单个乳孔溢液,乳腺钼靶X线平片征象少;导管造影特点是管内充盈缺损,对乳头状瘤具有病变部位确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迎秋 《淮海医药》2007,25(2):135-13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患者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归纳总结.结论 高频超声对导管内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乳管内视镜下活检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乳管内视镜(FDS)下乳腺导管内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对50例乳管内视镜下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5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结论:乳管内视镜能早期发现乳管内微小病变的性质,是一种诊断率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河云 《云南医药》2012,(4):381-38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的病灶较小,无自觉症状,触诊难以扪及,临床上常由于乳头血性溢乳而发现。以往通常通过X线钼靶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已越来越为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薇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15-16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的敏感性85.7%(36/42);定位准确率100%(42/42)。结论乳腺导管内视镜是目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价值与病理分析。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细胞学资料完整的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本组1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正确者68例(5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正确者84例(66%),二者相结合细胞学诊断正确者108例(84%),误诊12例(9%),可疑者8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溢液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病理诊断,有效的提高了病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患者6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1~74岁,平均42岁。以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者43例,占68%,其中血性溢液和浆液性溢液为30例、13例;以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者16例,占25%;乳房疼痛者4例,占6%。单侧病变59例,占94%;双侧病变4例,占6%。单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51例,占91%;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占20%。1·2检查方法:32例行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8例诊断为IP;13例行乳腺钼靶照相,10例发现肿物;11例超声检查,6例诊断为乳腺…  相似文献   

10.
彩超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及分析。方法观察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表现,其中对3例导管内乳头状癌着重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大致分四种:导管扩张型、导管囊状扩张型、导管无扩张型及多发肿瘤型,导管内乳头状癌具有边界不整回声不均伴钙化,基底部邻近管壁有增厚及血供丰富等特点。结论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很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对超声及病理诊断相结合方式,对26对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加以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A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情况.结果 82例乳腺癌患者9例病理完全缓解(11.0%),21例达到CR(25.6%),47例达到PR(57.3%),14例达到SD(17.1%),临床总有效率82.9%.毒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81.7%.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脱发等.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提高其治愈率,增加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12.
吴贻平  周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32-1633
目的 复习有关文献,对膀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5例膀胱I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15例中男12例,女3例.11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男性有尿路刺激症状;13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位于膀胱颈部,另1例位于膀胱侧壁.12例呈息肉状,2例呈半球状隆起,1例呈乳头状.病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移行上皮向固有层内形成小梁或成孤立的上皮巢,瘤细胞形态及排列结构规则,可见灶性鳞状或腺样化生,间质结缔组织较少.病理上最大的特征是肿瘤组织表面被覆一层正常移行上皮.结论 此瘤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癌,应结合临床特点与病理改变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44-1446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成保乳组(BCT组,21例)和根治组(BR组,55例),保乳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均按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6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保乳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患侧上肢水肿1例;根治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2例、患侧上肢水肿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根治组(t=3.42、3.18、4.07、3.09、2.87、3.26,均P<0.05).所有病例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6年,保乳组局部复发率4.8%(1/21),生存率95.2%(20/21);根治组局部复发率3.6%(2/55),生存率96.4%(53/55),两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不增加复发率,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局麻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局麻下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3月对我院14例乳腺肿块平均直径在2.5 cm及腋均无扪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在局麻下行区域或肿块切除及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疗效均满意.术后当天可进食及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局麻下施行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麻醉满意、恢复快、费用低及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4):533-534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指征、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已进行保乳手术的48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手术效果并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随访3~49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外形优良85.4%,心理满意度80%。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兼顾了治疗效果和心理需求;而要达到好的效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放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曾国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72-3073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NCT)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NCT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对36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行NC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CCR8例,CPR19例,PCR3例,总有效率为83.3%,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NCT安全有效,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钙化灶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的血流特征及阻力指数(RI).结果 39例乳腺癌患者中,声像图特征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占72%,部分可见微钙化灶,血流信号丰富多在二级以上,RI >0.7.该组超声诊断35例,2例性质待查,1例误诊为增生结节,1例诊断为乳腺纤维瘤,超声诊断符合率89.7%,误诊率5.2%.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在乳腺癌的普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牛献勇 《中国医药》2014,(2):247-249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在乳腺导管镜检查时的表现类型,指导临床对病变性质的判定.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82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镜内隆起性病变153例(40.9%),均进行手术,分析乳腺导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相互关系.结果 153例隆起性病变的镜下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增生17例.术后病理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局部导管上皮增生3例(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上皮增生15例.镜下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98.4%;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00.0%;乳管内癌100.0%;浆细胞性乳腺炎伴局部导管增生88.2%.结论 乳腺导管镜对乳管内隆起胜病变大部分能做出正确诊断,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及恶变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