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98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C组。A、B组分别用伊贝沙坦、凯时,C组联用伊贝沙坦、凯时,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葡萄糖苷酶(NAG)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C组治疗前后Scr、β2MG、NAG均较A、B两组有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C组与A、B两组之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凯时与伊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一应用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升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8例ACS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260.0μmol/L)、B组(血尿酸260.0~305.5μmol/L)、C组(血尿酸305.5~376.5μmol/L)、D组(血尿酸〉376.5μmol/L)组,观察各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B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四组间性别、吸烟史、BUN、Cr、TG和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Cr、TG、吸烟史是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BUN、Cr、TG水平升高和吸烟可能为ACS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别嘌醇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CFCH)患者的疗效及对UA、Cr、BU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70例CFCH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低盐以及低蛋白饮食,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别嘌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压以及UA、Cr、BU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b、ALB、GHbAlc以及血脂和血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UA水平为(329.87±38.17)μmol/L,Cr水平为(303.18±139.68)μmol/L,BUN水平为(18.41±3.51)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13.57±65.75)μmol/L,(401.01±182.70)μmol/L,(23.17±6.13)mmol/L。观察组治疗后UA水平亦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11.49±60.32)μmol/L;Cr水平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17.73±83.61)μmol/L,(14.06±4.07)mmol/L(均P<0.05)。结论别嘌醇药物治疗CFCH病患,可通过降低UA水平,缓解Cr和BUN水平,使慢性肾衰竭进展得以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尿酸(UA)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当体内的UA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时,血中UA含量增高。临床空腹血清尿酸(SUA)一般男性〉420μmol/L(4.0mg/dL),女性〉350μ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HUA)。服用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及运动等均可影响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一个未被重视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尿酸血症:尿酸(UA)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当体内的UA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时,血中UA含量增高。临床空腹血清尿酸(SUA)一般男性〉420μmol/L(4.0mg/dL),女性〉350μ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HUA)。服用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及运动等均可影响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与伊贝沙坦治疗对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伴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男性≥390μmo]/L,女性≥310μmo]/L)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入氯沙坦组(50mg/d)或伊贝沙坦组(150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Hg],继续原剂量治疗4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将上述药物剂量加倍,继续治疗4周,观察血清尿酸浓度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随机入选351例患者,325例完成试验,氯沙坦组162例,伊贝沙坦组163例。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治疗4周末、8周末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降低(P〈0.0001),伊贝沙坦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血清尿酸浓度氯沙坦组明显低于伊贝沙坦组(P〈0.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伊贝沙坦无明显降低血清尿酸作用;两种ARB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因此,氯沙坦是治疗伴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值(U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对UA水平进行对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为(392.51±56.24)μmol/L,其中血清尿酸〉420μmol/L 26例(43.33%);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324.05±48.25)μmol/L,其中血尿酸〉420μmol/L 7例(17.5%)。ACS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UA水平的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0例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厄贝沙坦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UMA、24h尿TP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150mg治疗2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压达标率46.7%。未达标者继续予厄贝沙坦300mg治疗2周,SBP、DBP较2周时明显下降(P〈0.001),血压达标率86.7%,6周时复查24h尿UMA、24h尿T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SBP、DBP,呈剂量依赖,并且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本药耐受性好,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尿酸(UA)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血清Hcy、FBG、TC、TG、HDL-C、LDL-C、LP(a)、UA等指标,并与60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比较FBG、TC、TG、HDL-C、LDL-C、LP(a)、UA的数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DL-C、FBG、LP(a)、UA、Hcy高于对照组。冠心组:LDL-C(2.49±0.65)mmol/L,FBG(5.91±1.30)mmol/L,Lp(a)(34.67±4.08)mg/dl,UA(374.11±9.87)μmol/L,Hcy(18.71±4.07)μmol/L。对照组:LDL-C(2.32±0.58)mmol/L,FBG(4.46±0.69)mmol/L,Lp(a)(24.07±3.95)mg/dl,UA(325.79±12.96)μmol/L,Hcy(11.05±2.84)μmol/L。两组间TC、LDL-C、FBG、LP(a)、UA、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G、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高UA、高HCY血症的老年患者应及早应用降低血UA、HCY的药物,降低LDL或提升HDL/LDL比值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及两药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设计 ,8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随机接受苯那普利 10mg/d(n =2 5 )、伊贝沙坦 30 0mg/d(n =2 8)或苯那普利 5mg/d联用伊贝沙坦 15 0mg/d(联用组 :n =2 9)治疗 18周 ,比较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 (CCr)、血清肌酐 (SCr)。为达到血压 <14 0 / 90mmHg的控制目标 ,可以加用吲达帕胺和 /或倍他乐克。结果 (1)SBP、DBP同期各组无显著差别 ,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下降显著(P <0 0 0 1) ;(2 )UAER治疗后各组均显著下降 (苯那普利组下降 18.8% ,伊贝沙坦组下降 18 5 % ,联用组下降 4 6 .8% ,P <0 0 0 1) ,两单药组分别与联用组比较差别显著 (苯那普利组 :P =0 0 2 2 ,伊贝沙坦组 :P =0 0 2 5 ) ,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 2 8.2 %。 (3)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肌酐上升(85 .9± 16 .1vs 94 .6± 14 .5 ) μmol/L ,肌酐清除率下降 (85 .3± 5 .8vs 78.3± 4 .1)mL/min。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相当 ,两药联用则作用明显加强。联合用药组血肌酐浓度上升 ,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首次诊断为EH并未行降压治疗的新疆哈萨克族住院患者696例,按入院血压水平分为轻度高血压组(336例)和中重度高血压组(36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l临床相关指标,分析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血清uA水平影响因素。结果:(1)与轻度高血压组比较,中重度高血压组血清UA[(269.08±86.49)mmol/L比(311.53±97.66)mmol/L]、甘油三酯[(1.36±0.66)mmol/L比(1.72±1.05)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水平正相关(r=0.17~0.29,P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BMI,收缩压,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因素后,舒张压(B=1.66,P〈0.05)、甘油三酯水平(B=19.34,P〈0.05)均进入方程。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血清尿酸水平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BUA)420~530μmol/L,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35例(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31例(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d),两组患者用药2周末测血压。治疗12周后观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BUA、hs-CRP水平。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患者血压开始下降,4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组治疗12周后BUA、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hs—CRP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BUA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选择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及血脂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10.59±81.83)μmol/L比(289.95±42.30)μmol/L,(94.62±32.91)mmol/L比(74.76±6.32)mmol/L,(5.75±1.57)μmol/L比(4.82±0.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间,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依次升高[(311.68±78.85)μmol/L、(420.09±85.70)μmol/L和(476.65±68.65)μmol/L,(80.66±13.67)mmol/L、(92.35±16.90)mmol/L和(109.71±45.32)mmol/L,(4.95±1.35)μmol/L、(5.89±1.26)μmol/L和(7.27±1.80)μ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s=0.239、0.367、0.21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s=-0.347,P<0.05),而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s=-0.33,0.139,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患者64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和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每组各32例。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的65.63%(P =0.028);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降低更为显著[SBP:(138.55±7.96)mmHg 比(110.65±7.28)mmHg,DBP:(93.35±5.86)mmHg 比(80.11±5.93) mmHg,TC:(5.67±0.76)mmol/L 比(4.22±0.63)mmol/L,TG:(2.67±0.86)mmol/L 比(2.01±0.75) mmol/L,FBG:(5.69±0.86)mmol/L 比(4.31±0.58)mmol/L],P 均<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18.75%),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终点法、比浊法检测170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以及58例正常人血清CRP、FBG及UA含量。结果:CHD组CRP[(15.38±4.15)mg/L]、FBG[(4.69±0.91)g/L]和UA[(478.16±98.75)μmol/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HD患者中三者的浓度均以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增高最明显;CRP同FBG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尿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同冠心病关系密切,C反应蛋白同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血尿酸的关系及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CS患者30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156例。又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260.0μmol/L)102例、B组(血尿酸260.0~356.9μmol/L)127例、C组(血尿酸>356.9μmol/L)7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脂肪肝情况、LVEF、血肌酐、尿素、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在性别、脂肪肝、LVEF、血肌酐和T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素、血肌酐、TG是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具有较高的高尿酸发生率,且尿素、血尿酸、TG水平升高可能为ACS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予以坎地沙坦+卡维地洛;常规治疗组41例,予以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共治疗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收缩压[常规治疗组(166±14.0) mmHg∶(123±1...  相似文献   

19.
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选冠心病患者148例(CHD组),非冠心病患者148例(非CHD组),每组又分为高血脂组和正常血脂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中CRP、UA和TBIL的水平,观察其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与非CHD组比较,CHD组CRP[(2.69±2.04)mg/L比(6.85±4.76)mg/]、UA[(268±67.83)μmol/L比(300±76.1)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1,<0.05),TBIL[(14.8±3.03)μmol/L比(12.3±3.37)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CHD组中高血脂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脂组[(8.27±2.56)mg/L比(6.43±1.65)mg/L,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RP、UA水平与CHD呈正相关(r=0.91,0.7874,P<0.05~0.01),TBIL水平与CHD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